马维民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鼠疫耶尔森菌LcrV抗原制备工艺的建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重组鼠疫耶尔森菌LcrV抗原工程菌的发酵与纯化工艺。方法研究LcrV工程菌pET-V/BL21(DE3)在试管和三角摇瓶中的生长和表达规律,对种子培养基、IPTG诱导时机、诱导时间及诱导浓度进行优化,并放大至30 L发酵罐培养,建立稳定的发酵工艺。收获菌体,经冻融、离心收集蛋白溶液,高压匀浆处理后,分别采用Q.Sepharose HP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6 FF(hs)疏水层析及Superdex 75 pg凝胶过滤层析三步柱层析纯化,建立稳定的纯化工艺,连续纯化3批,并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相关要求进行全面检定。结果经优化的条件培养及诱导表达,工程菌的收菌密度(A600值)可达34,LcrV抗原的表达量达36%,含量为1.6 g/L。发酵产物经柱层析纯化,LcrV产量高于140 mg,纯度大于95%,蛋白总回收率达8.5%以上。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相关要求。结论已建立了稳定的、适合规模化生产的LcrV制备工艺,为新型鼠疫组分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胡丽娜常娅莉魏东万艳马维民傅林锋王革吴智远韩少波王秉翔
- 关键词:大肠杆菌发酵纯化
- 可溶性重组炭疽保护性抗原的发酵、纯化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对表达炭疽保护性抗原(PA)的重组菌株进行发酵,并纯化、分析目的蛋白PA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在LB、TB培养基中发酵,不限制通氧量、pH维持在6.8~7.6细胞株生长所能接受的范围、30℃条件下诱导,可获得...
- 王革尤明强李睿胡丽娜马维民卜培英王秉翔
- 关键词:发酵纯化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鼠疫溶菌疫苗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被引量:6
- 2008年
- 为选择以F1抗原为主要有效成分的鼠疫溶菌疫苗(Whole cell lysate of Yersinia pestis vaccine,WCLY)的免疫程序,设计了这组试验。在37℃培养鼠疫EV菌,通过超声波裂解法制备鼠疫溶菌疫苗。设计(0,2周)、(0,4周)、(0,2,4周)三种免疫程序,以每剂总蛋白量7.9μg、31.5μg和126.0μg三个剂量皮下接种NIH小鼠。分别在第一针免疫后2、4、8、12周采集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抗鼠疫菌F1抗原和总抗原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后血清抗体上升很快,2周内即可测出;无论哪种免疫程序,至12周时抗体滴度仍保持高水平;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在4周或8周达到较高,可与活疫苗免疫者相比;溶菌疫苗的接种剂量为7.9μg时,动物只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提示鼠疫溶菌疫苗需要两剂免疫,最短可间隔2周,接种剂量应不超过7.9μg,疫苗中应富含F1抗原。
- 傅林锋常娅莉裴明玉韩少波马维民王秉翔
- 关键词:鼠疫菌体液免疫应答
- 鼠疫组分疫苗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检测与豚鼠效力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根据对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检测和对豚鼠的保护力观察,评估鼠疫组分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通过氢氧化铝佐剂吸附15μgF1、15μgrV、15μgF1+15μgrV抗原,分别制成鼠疫单组分疫苗和双组分疫苗。采用2剂(0、2周)皮下接种途径,分别免疫NIH小鼠和豚鼠。以皮上划痕人用鼠疫活疫苗1剂免疫作为对照。免疫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滴度,采用t检验作组间比较。与此同时,使用强毒鼠疫杆菌141株对豚鼠进行皮下攻击,以观察疫苗效力。结果小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鼠疫组分疫苗组血清F1抗体或/和rV抗体滴度均高于鼠疫活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1、3.472、15.958、16.264,P值均〈0.01)。豚鼠攻击试验结果显示,F1+rV组的存活率可达到90%(9/10),而F1组和rV组分别为50%(5/10)和20%(2/10)。结论鼠疫F1+rV双组分疫苗是有效的抗鼠疫疫苗,而单组分F1或rV鼠疫疫苗不能有效防御鼠疫杆菌攻击。
- 傅林锋常娅莉祁芝珍韩少波焦磊戴瑞霞胡丽娜王革马维民王秉翔
- 关键词:耶尔森菌鼠疫血清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