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平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大丰海洋产业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加倍体半夏与野生半夏中有效成分的比较测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以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和麻黄碱3种生物碱类物质为指标,从药效物质基础方面对加倍体(十六倍体)半夏中这3种成分的绝对含量及它们与三者总量的相对比率进行测定,并与八倍体半夏及野生半夏进行比较。方法利用HPLC测定半夏中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和麻黄碱的含量,比较3种半夏中这3种成分的绝对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相对比率的差异。结果与八倍体半夏和野生半夏相比,十六倍体半夏中鸟嘌呤核苷含量分别提高了82.3%和28.6%,腺嘌呤核苷含量分别提高了71.9%和22.9%,麻黄碱含量分别提高了42.6%和15.9%。3种成分相对于其总量的比率分别为:十六倍体半夏:34.18%、12.7%、53.12%;八倍体半夏:26.9%、10.2%、62.9%;野生半夏:30.89%、12%、57.12%。结论十六倍体半夏块茎中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与麻黄碱的绝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八倍体半夏与野生半夏;而这3种成分相对于其总量的比率稳定,说明十六倍体半夏在染色体数目倍增后,所含有效药用成分的增加是同步的。因此,十六倍体半夏可作为培育半夏新品种的优良材料。
- 高伟平曾新陈集双何珣贾明良何农跃
- 关键词:半夏高效液相色谱法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麻黄碱
- 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间歇浸没培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利用间歇浸没培养反应器对药用植物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进行组培快繁研究。方法:以增殖倍数、鲜重、平均鲜重、折干率和组培苗状态为指标,一方面对三叶半夏叶片、叶柄及丛生芽体进行培养,考察适合间歇浸没培养的外植体类型;另一方面以叶柄为外植体对三叶半夏进行间歇浸没培养、固体培养和液体摇瓶培养,考察三种培养方式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的外植体在反应器内培养时,从增殖情况来看,丛生芽作为外植体得到的增殖倍数高达39.15,叶柄为27.65,叶片为18.05。鲜重方面与增殖倍数具有相同的规律。从平均鲜重和折干率来看,无显著差异。由组培苗形态来看,以叶柄诱导的组培苗最为健壮,而以丛生芽诱导的组培苗则较为细弱。不同培养方式下的增殖倍数分别为:间歇浸没培养方式最高为24.73,其次固体培养为14.75,液体摇瓶培养为12.26,差异显著。平均鲜重和折干率均为间歇浸没培养最优。由组培苗形态来看固体培养优于间歇浸没培养,反应器得到的组培苗较为细弱。在保卫细胞长宽和叶绿体个数上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液体摇瓶培养玻璃化导致叶绿体个数减少,不适合培养三叶半夏的。结论:较适合间歇浸没培养的外植体类型为叶柄和丛生芽,以叶柄为优。间歇浸没培养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在各项生理指标上表现较好,具有大规模培养三叶半夏的潜力。
- 贾明良张本厚高伟平陈集双欧阳平凯
- 关键词:三叶半夏生物反应器
- 十六倍体三叶半夏品种特性的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三叶半夏悬浮细胞为材料,通过秋水仙素诱导后获得稳定的半夏多倍体株系。通过染色体鉴定、生理分析以及药典规定项目的测定,综合考察半夏多倍体株系的品种特性,评价其作为新品种的潜力。结果表明:优良半夏株系为八倍体三叶半夏,加倍后的半夏为染色体加倍的十六倍体半夏。与八倍体半夏相比,十六倍体半夏在形态学方面表现出植株矮壮,叶片变圆变厚,块茎增大的特点,细胞学方面表现出气孔密度降低,保卫细胞增大,叶绿体个数增多的现象。经过种植实验得出结论:十六倍体半夏生长期延长,抗逆性增强,夏季基本不倒苗,并且块茎个体均一,品质较好,总体产量增加。对十六倍体半夏块茎进行测定比较后发现,十六倍体半夏符合药典中规定的各项定性和定量指标规定。由此可见,通过半夏的单细胞进行多倍体的诱导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并且诱导得到的十六倍体为抗性增强、产量提高,且符合药典规定的半夏新品系。
- 贾明良郭巧萍高伟平张本厚陈集双欧阳平凯
- 关键词:三叶半夏
- 半夏(PINELLIA TERNATA)加倍体主要成分测定及其不同时期变化分析
- 三叶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IE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渐退化,野生半夏资源急剧减少,而人们对于半夏的需求却迅猛增长。为探寻新...
- 高伟平
- 关键词:三叶半夏八倍体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