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雪莲

作品数:27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5篇土壤
  • 7篇秸秆
  • 7篇秸秆覆盖
  • 7篇黑土
  • 6篇玉米
  • 6篇微生物
  • 5篇群落
  • 5篇免耕
  • 5篇保护性耕作
  • 4篇微生物群落
  • 4篇微生物群落结...
  • 4篇耕作
  • 3篇东北黑土
  • 3篇有机质
  • 3篇生物群落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土壤微生物群...
  • 3篇土壤有机
  • 3篇作物
  • 3篇微生物生物量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辽宁大学
  • 3篇梨树县农机技...
  • 2篇滨州学院
  • 2篇大连交通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作者

  • 27篇鲍雪莲
  • 24篇解宏图
  • 13篇梁超
  • 9篇何红波
  • 5篇郑甜甜
  • 4篇张玉兰
  • 3篇张旭东
  • 2篇梁文举
  • 2篇马君玲
  • 2篇刘鸣达
  • 2篇李琪
  • 2篇王连峰
  • 2篇刘亚军
  • 1篇原树生
  • 1篇孙彩霞
  • 1篇王俊宇
  • 1篇王笑影
  • 1篇程全国
  • 1篇陈利军
  • 1篇葛成军

传媒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与作物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模式对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为了探究在不同耕作模式下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在吉林省梨树县开展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耕作(CT)、免耕+无秸秆还田(NT-0)、免耕+全量秸秆还田(NT-100)3个处理,测定不同耕作模式下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结构和酶活性及其在土层间的分配。表层NT-100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水溶性碳含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微生物生物量以及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CT和NT-0处理。秸秆还田促进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和积累,长期免耕提升了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性。免耕特别是免耕秸秆还田是提高东北地区黑土土壤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农田管理方式。
张常仁杨雅丽程全国刘亚军张春雨何红波鲍雪莲鲍雪莲
关键词:耕作模式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
大兴安岭不同火烧年限森林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41
2016年
测定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火烧年限(火后4、14、40、70和120年内未火烧)、不同坡度(坡地、平地)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火烧对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年限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显著,凋落物C含量变化不大.凋落物N、P含量随火烧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火后4和14年较低,在火后40年恢复到对照(未火烧)水平.凋落物C∶N和C∶P值随火烧年限增加而下降,N∶P值则呈上升趋势.土壤C、N、P含量及其比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坡地土壤C含量随火烧年限增加而增加,在火后70年显著高于对照,在平地差异不显著.火烧年限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影响土壤P含量和C∶P值.坡地土壤P含量在火后4年高于对照,而平地在火后40年高于对照;坡地C∶P值在火后14年达到对照水平,而平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有机质层土壤的坡度效应大于年限效应,矿质层土壤主要受年限效应影响.火后4和14年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对照,随着火烧年限的增加,植被生长迅速同时凋落物分解加快,凋落物质量及土壤养分质量不断提高,在火后40年恢复到未火烧水平,趋于稳定状态.
杨新芳鲍雪莲胡国庆邵帅周锋叶佳舒解宏图梁超
关键词:坡度养分循环化学计量
冻融交替对农田氮磷淋溶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农田施肥过量导致氮磷养分淋溶引发的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冻融交替是中高纬度、高海拔和部分温带地区的自然现象,对冻土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了解冻融交替如何影响土壤氮磷养分淋溶,对建立阻控养分淋溶的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梳理,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冻融交替对农田土壤氮磷淋溶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冻融交替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养分淋溶:1)土壤水的相变对土壤颗粒、孔隙结构、微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2)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参与的养分循环的影响;3)最终导致土壤对养分和水分固持能力、可淋溶养分的含量和形态以及淋溶通道的改变。此外,气候因素包括气温和积雪覆盖对冻融模式的影响以及土壤自身的性质决定着冻融期间养分淋溶损失程度。基于冻融对养分淋溶的影响机制,阐述了增施生物炭、种植覆盖作物、采用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方式在减缓养分淋溶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潜在机制,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简要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
邓芳博鲍雪莲梁超解宏图
关键词:冻融交替农田土壤
不同水分含量下黑土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2023年
【目的】阐明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土壤硝化与反硝化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响应规律,为黑土区农田合理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依托长期定位试验平台,采集典型黑土区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微宇宙试验,设置4个土壤水分含量梯度(40%WHC、60%WHC、80%WHC和100%WHC)模拟土壤湿度环境,土壤样品在(25±1)℃下连续培养7天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黑土硝化与反硝化微生物数量,揭示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水分对农田黑土硝化与反硝化微生物数量影响显著。硝化微生物AOA基因拷贝数在60%WHC下最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AOB基因拷贝数变化随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由多到少依次为100%WHC、60%WHC、80%WHC和40%WHC。反硝化微生物nirS和nosZ基因拷贝数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在土壤含水量为100%WHC条件下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是40%WHC条件下的38和2.7倍。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分异,微生物物种组间差异分析发现,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80%WHC处理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而100%WHC处理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较低。低土壤水分(40%WHC和60%WHC)状况下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属为难培养的RB41和硝化螺菌(Nitrospira),高土壤水分(80%WHC和100%WHC)状况下为根瘤杆菌(Rhizobacter)、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黄色土源菌(Flavisolibacter)。土壤水分含量与优势微生物类群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土壤水分含量呈现极强的正相关关系,根瘤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硝化微生物丰度,�
丛兢兢马君玲李顺和高威鲍雪莲朱雪峰解宏图王连峰
关键词:黑土水分含量反硝化微生物
一种秸秆覆盖深松垂直耕作整地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覆盖深松垂直耕作整地机,包括机架,在机架的前端设有牵引架,在刀盘横梁上装有秸秆切断圆刀,在犁钩横梁对应秸秆切断圆刀位置装有深松犁钩,在深松犁钩后方的机架还装有限深轮和振压辊,在深松犁钩与振压辊之间...
解宏图霍海南盛铁雍张玉兰鲍雪莲杨雅丽原树生何红波
农林土壤置换对植物残体分解过程的影响
2024年
通过农林土壤互置的方式来模拟“退耕还林”及“开垦林地”的生境变化,探讨其对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在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设置森林土壤+森林凋落物(F+L)和森林土壤+农田秸秆(F+S)处理,将相同处理转置到农田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设置农田土壤+农田秸秆(A+S)、农田土壤+森林凋落物(A+L),将相同处理转置到森林生态系统。对植物残体分解1年后的质量损失、全碳、全氮、中红外光谱和土壤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A+S置换到森林生境后,质量损失显著增加了20.0%,C/N、TC显著升高,r_(H1635 cm^(-1))/r_(H2920 cm^(-1))显著降低,但A+L置换到森林生境后对质量损失、C/N及r_(H1635 cm^(-1))/r_(H2920 cm^(-1))无显著影响;将F+S置换到农田生境后,质量损失降低了34.3%,C/N、TC、TN均显著降低,r_(H1635 cm^(-1))/r_(H2920 cm^(-1))显著升高;F+L置换到农田生境后,质量损失降低了14.1%,但对C/N和r_(H1635 cm^(-1))/r_(H2920 cm^(-1))均无显著影响。以上数据表明,农田土壤置换到森林生境,加快高质量秸秆中难分解组分的分解,加速碳和养分的释放;而森林土壤置换到农田生境后,土壤含水率和DOC的降低抑制了秸秆和凋落物的分解,减缓碳和养分的释放,尤其分解所剩秸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不利于秸秆分解后期向土壤中碳及养分的输入。研究结果可为农林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性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袁慧兰郑甜甜林佳敏鲍雪莲闵凯凯朱雪峰解宏图梁超
关键词:生境变化中红外光谱土壤理化因子凋落物
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变化被引量:8
2021年
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SOM)转化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微生物残体对SOM贡献的评估仍是目前的热点。以长白山5个森林次生演替序列(20 a、80 a、120 a、200 a和≥300 a)和2个土壤深度(0~5 cm有机质层和5~15 cm矿质层)为对象,利用氨基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探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微生物残体变化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森林次生演替序列80~200 a显著增加了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微生物残体含量及其对SOC的贡献,而在演替300 a均显著降低。森林演替80~200 a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芳香族碳组分/多糖较低,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产生和微生物碳利用(高的MBC/SOC),促进微生物残体积累及其对SOC的贡献;而演替300 a芳香族碳组分/多糖较高,抑制MBC产生和微生物碳利用,导致微生物残体及其对SOC贡献的下降。SOC含量差异导致不同土壤深度微生物残体含量的变化,有机质层高的SOC产生高的MBC,进而刺激微生物残体积累;此外,有机质层难利用SOM组分高于矿质层,导致真菌残体对SOC的贡献比例下降,而细菌残体的贡献增加。
邵鹏帅解宏图鲍雪莲梁超
关键词:森林次生演替土壤深度微生物生物量碳
海南槟榔园不同母岩发育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母岩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育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其特性。本文对分布在海南省11个市县的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发育的槟榔园土壤养分含量及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土壤养分与母岩及土层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受母岩历史继承性因素影响;火山岩发育的土壤有机碳(SOC为17.67 g·kg^(-1))、全氮(TN为1.48 g·kg^(-1))、全磷(TP为0.36 g·kg^(-1))和速效氮(AN为16.89 mg·kg^(-1))含量显著高于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侵入岩和沉积岩发育的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火山岩和变质岩;母岩的特性同时影响养分在土层间的分配,沉积岩发育的土壤硝态氮、速效钾含量和水溶性碳与速效磷计量比(DOC/AP)在土层间无显著差异;土壤碳氮和氮磷化学计量比在火山岩和沉积岩发育土壤中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碳磷计量比变化趋势一致;火山岩发育土壤高SOC/TN和低TN/TP,意味着有机碳分解速率慢且氮对土壤养分限制严重;沉积岩发育的土壤高DOC/AN和低AN/AP,意味着易被吸收利用的活性有机碳库丰富,而作为限制因子的速效氮缺乏。总体来说,海南省槟榔园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处于较适宜状态,而全磷(除火山岩)和速效钾缺乏。为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有效性,进一步挖掘种植潜力,应针对不同母岩发育土壤合理施肥、科学管理。
赵月李玉珠苏磊葛成军杨安富唐世新鲍雪莲解宏图
关键词:母岩土壤层次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
增施氮肥能够缓解麦田土壤线虫群落对O_3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2
2015年
在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运行2a的开顶式气室,研究了臭氧(O3)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O3浓度升高降低了成熟期小麦根生物量。O3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的交互作用改变了小麦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低氮条件下,O3浓度升高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而高氮条件下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2)O3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土壤线虫总数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在灌浆期,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中c-p值为4(Ba4 and Fu4)的功能团对O3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的响应敏感;与对照相比,不同氮处理中,O3浓度升高均降低了灌浆期Ba4功能团线虫的数量。灌浆期,O3浓度升高条件下,与对照相比Fu4功能团线虫数量在高氮条件下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在低氮条件表现出降低的趋势。(3)O3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小麦灌浆期线虫的成熟度指数(MI)和结构指数(SI)。与对照相比,线虫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在低氮条件下随O3浓度升高而降低;而在高氮条件下随O3浓度升高而升高。上述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能够缓解O3浓度升高对土壤食物网的扰动。
杨悦鲍雪莲鲁彩艳梁翠影梁文举李琪
关键词:氮肥施用线虫群落麦田
生态系统生境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为了预测生态系统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瞬时响应,需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生境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在我国北方地区同一纬度的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中设置土柱置换试验,对生物标识物磷脂脂肪酸和土壤因子进行分析,探究土柱置换两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生境改变的响应并明确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①森林土壤置换到农田生境后,上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总微生物生物量下降了28.2%,细菌生物量下降了27.9%,真菌生物量下降了44.1%,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下降了39.6%,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下降了18.8%,放线菌生物量下降了19.8%;置换的下层土壤中仅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②农田土壤置换到森林生境后,上层土壤各类群微生物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下层放线菌生物量和总微生物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③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均与土壤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土壤含水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贡献率可占到27.5%~50.9%。【结论】整体来说,农田生境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强度要大于森林生境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土壤含水率是生境改变后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
林佳敏郑甜甜袁慧兰鲍雪莲闵凯凯贾卫娜朱雪峰梁超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土壤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