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麦培根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骨折
  • 1篇代谢
  • 1篇电脑中频
  • 1篇电脑中频治疗
  • 1篇电脑中频治疗...
  • 1篇动脉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右归丸
  • 1篇玉屏风
  • 1篇玉屏风散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骨质疏...
  • 1篇原发性骨质疏...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治疗类风湿关...

机构

  • 6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麦培根
  • 3篇李凌汉
  • 2篇吕忠文
  • 2篇陈宝红
  • 1篇郭奇峰
  • 1篇袁穗榕
  • 1篇蔡敬宙
  • 1篇任冠桦
  • 1篇张峻
  • 1篇马为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0
  • 1篇1996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右归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探究右归丸联合西药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给予西药钙尔奇D治疗,并对绝经女性加用罗盖全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右归丸治疗,疗程3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脆性骨折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性,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新发脆性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的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L2~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的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钙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右归丸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及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并可降低脆性骨折发生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李凌汉麦培根陈宝红
关键词:右归丸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代谢脆性骨折
雷公藤多甙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0
2017年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甲氨蝶呤口服,每次10mg,每周1次。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甙治疗,每次20 mg,每日3次。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液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及ESR、CRP、RF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愈率、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免疫抑制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相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李凌汉麦培根陈宝红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免疫抑制剂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因子
玉屏风散对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玉屏风散颗粒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复发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随机均分为玉屏风散颗粒组与对照组,玉屏风散颗粒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玉屏风散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血液C3、C4、IgG、IgA和IgM指标的变化。结果玉屏风散颗粒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3.33%,玉屏风散颗粒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颗粒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患者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并能改善和提高慢性支气管患者的免疫功能。
任冠桦马为张峻袁穗榕麦培根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免疫功能
“伤科膏”治疗皮肤损伤50例
1994年
本文报告我院根据老中医的秘方,用黄柏,大黄,黄芩,滑石,川连,梅片,龙骨,石膏,大叶按碾成药粉配制而成的“伤科膏”治疗皮肤损伤50例,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在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的2岁,最大的54岁。病因包括有:自行车轮辗伤;运动跌伤;车祸创伤;铁器击伤等。损伤面积最小为2×2公分,最大的8×5公分,受伤部位有;手指、前臂、小腿、足踝、足背、足趾、膝部、胸部。患者经敷用“伤科膏”后,伤口一般2—4天结痂,6天痂皮脱落,创面全部愈合疗效达100%。
麦培根林启流
关键词:创伤皮肤损伤合并症中医药疗法
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手术治疗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是疗效往往不够理想,本文探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符合临床标准和TCD血流速度标准要求的颈性眩晕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术后观察对照组和术后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组,各20例。对手术前后、术后观察、电脑中频治疗后2、4和6周的临床积分、疗效判定进行比较,以了解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术后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前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积分分别为(3.55±0.75)和(3.34±0.65)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积分分别为(2.50±0.45)和(2.62±0.65)分,两组术前术后有统计学差异,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理疗后第4、6周治疗组临床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理疗后第2、4、6周治疗组临床积分均低于术后(P<0.05),且第6周积分低于第2周(P<0.01),对照组术后观察第6周的积分低于术后的积分。临床有效率的比较,术后理疗第6周治疗组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0%),治疗组在理疗后4周、6周的有效率80%、90%高于术后(60%)(P<0.05),而对照组术后观察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有效。
李凌汉郭奇峰蔡敬宙吕忠文麦培根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
磁性夹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治疗Colles骨折60例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中医伤科应用小夹板治疗骨折已有千年历史,因其具有小巧、轻便、实用性强的特点,故一直沿用至今而不被临床医疗废弃,然而小夹板亦存在缺点,它仅能起到固定作用而对骨折局部的肿胀、疼痛毫无效果,出予这种考虑,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夹板—磁性夹板。 1.
吕忠文麦培根林思哲
关键词:COLLES骨折桡骨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