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喜军
-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6-02采用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27例不稳定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1个月,平均15个月。27例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关节内Green-O’BrienⅠ型和Ⅱ型骨折根据TAM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3例,可1例;关节外Green-O’BrienⅢA型和ⅢB型骨折根据TAM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2例。与健侧对比,手部握力平均恢复92.6%,指捏力平均恢复84%,Kapandji评分平均改善91.6%,DASH简式评分平均9.2分。15例关节外骨折和10例关节内骨折未出现第1腕掌关节退变,为改良Eaton-LittlerⅠ级,1例Green-O’BrienⅠ型和1例Green-O’BrienⅡ型关节内骨折出现第1腕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间隙<2 mm,为改良Eaton-Lit tlerⅡ级。结论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损伤较小,固定可靠,患者可以早期恢复活动。
- 牛晓锋许银峰胡以慧黄喜军胡军肖良宝
- 关键词: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架
- 富血小板血浆对大鼠许旺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体外培养的许旺细胞(SCs)增殖、分泌功能及迁移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心脏穿刺取血,利用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对全血和PRP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1)浓度测定;取3~5d龄的大鼠坐骨神经培养纯化SCs,将P1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处理,实验组以含40.0%、20.0%、10.0%、5.0%和2.5%PRP的条件培养液干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于干预不同时间点采用CCK-8法测定SCs增殖活性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表达的变化,ELISA检测SCs分泌NGF和GDNF的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SCs的迁移能力。结果PRP血小板回收率达65%,PDGF.BB和TGF-β1浓度明显高于血清(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于20.0%浓度的PRP呈浓度依赖性促进SCs增殖和迁移,而40.0%浓度组细胞增殖和迁移受到抑制;SCs分泌的NGF和GDNF和其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同样在低于20.0%浓度的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40.0%浓度组则显示抑制作用。结论PRP在适当浓度范围可以促进SCs的分裂增殖,合成分泌NGF和GDNF以及迁移的能力,具有潜在的促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 郑灿镔朱庆棠刘小林黄喜军何彩凤江丽周翔朱昭炜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神经生长因子许旺细胞细胞迁移周围神经
- 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 黄喜军朱庆棠江丽郑灿镔朱昭炜路庆森许银峰顾立强刘小林
- 文献传递
- 灵长类动物桡神经缺损修复模型的功能学评价
- 2013年
- 目的 探讨灵长类动物桡神经缺损修复后功能学的评价方法.方法 解剖3只猕猴桡神经,建立5只猕猴双侧桡神经25 mm缺损的模型,分别用自体神经(A组)及去细胞猪神经(B组)桥接神经缺损(5侧/组).术后观察猕猴一般情况及伸腕活动;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5个月,诱导、测量并计算术后累积最大伸腕角度(DEmax)和伸腕角度恢复率(R)以评价神经功能的修复效果.结果 桡神经在桡侧腕长伸肌第一肌支发出点以近可显露长度为52 ~ 62 mm,直径为3.3~4.1 mm;术后猕猴即时出现垂腕、垂指畸形,一般情况好,术后5个月A、B组DEmax和R的均值分别为120°、96°和99%、69%.结论 该模型安全、简便,可动态、定量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 黄喜军朱庆棠江丽郑灿镔朱昭炜胡军何波路庆森许银峰
-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猕猴
- 小血管临时性转流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 黄喜军朱庆棠郑灿镔周翔王东顾立强刘小林
- 断耳节段性显微修复法再植成功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应用节段性显微修复法再植断耳的可能性,回顾相关文献讨论断耳再植的注意事项及体会。方法2019年9月收治右耳廓急性创伤性不完全离断患者1例,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彻底显微清创、节段性显微修复法急诊断耳再植、术后制动保暖及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治疗,结合该病例特点回顾相关文献,总结断耳再植方法和成功经验。结果再植患耳术后血运良好,无血管危象;术后3 d局部肿胀、小面积创口溃烂坏死,予加强换药和创面护理,术后1个月创口完全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再植耳廓成活良好,外形有轻度萎缩、色差不明显、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听力正常。结论急诊显微清创和节段性显微修复法是断耳再植成功的关键技术。
- 黄喜军牛晓锋许银峰刘云江胡军
- 关键词:耳廓离断断耳再植
- 手部肌上皮癌的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
- 黄喜军刘云江肖良宝胡军
-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的深低温保存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深低温保存技术保存去细胞神经,探讨深低温保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制备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对比深低温保存前、后的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形态、力学性能、无菌情况、细胞毒性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深低温保存前、后的去细胞神经修复材料断裂力分别为(18.0±2.6)N和(17.0±3.5)N,无菌状态无明显改变,也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反应分级均为Ⅰ级)。结论深低温保存法可大大延长去细胞神经的保存时限,且不影响材料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能。
- 朱昭炜黄艳燕黄喜军朱爽何波朱庆棠许扬滨刘小林朱家恺
- 关键词:深低温保存
- 复合异体脂肪干细胞的异种去细胞神经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复合异体脂肪干细胞(ADSCs)的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猕猴桡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于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从雄性猕猴腘窝脂肪组织中分离出ADSCs,采用显微注射法将ADSCs种植在经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猪胫神经上.用10只健康雌性猕猴,制成15侧上臂桡神经25 mm缺损模型,分为A、B、C三组(5侧/组),分别用复合了雄性猕猴ADSCs的去细胞猪胫神经、未复合ADSCs的去细胞猪胫神经、自体神经进行修复.术后5个月进行伸腕功能评定及电生理学检测,并取材作神经移植体和伸腕肌组织学检查. 结果 术后5个月A、B、C三组伸腕角度恢复率分别为(80.53±15.30)%、(69.06±7.02)%和(99.91±22.16)%,电生理学检测显示桡神经恢复电传导功能,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体内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各项检测指标显示A组的修复效果优于B组,而C组则优于A组和B组,但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细胞猪胫神经能有效修复猕猴25 mm长的桡神经缺损,复合异体ADSCs的去细胞猪胫神经其修复效果可能更优.
- 黄喜军朱庆棠江丽郑灿镔朱昭炜路庆森许银峰顾立强刘小林
- 关键词:去细胞神经脂肪干细胞异种移植猕猴
- 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的免疫反应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全身及局部免疫排斥反应,评价该修复材料的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长白猪1只,体重48 kg,取胫神经制备去细胞异种神经;健康成年雄性猕猴1只,体重4.5 kg,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健康成年雌性猕猴10只,体重3~5 kg,制备25 mm长桡神经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复合细胞组和无细胞组(n=5),前者采用去细胞异种神经复合第3代脂肪干细胞移植修复,后者采用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于术前及术后14、60、90 d抽取外周静脉血行淋巴细胞分析;术后5个月取材观察移植物组织免疫反应和神经再生情况,并与自体神经移植组作比较。结果复合细胞组与无细胞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其数量、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复合细胞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其余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除术后14 d复合细胞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无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去细胞异种神经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神经外膜较自体神经厚,未见组织坏死、纤维瘢痕形成,移植物内见再生神经纤维,复合细胞组、无细胞组均有稀疏的CD3+、CD4+、CD8+、CD68+、CD163+T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细胞浸润情况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类似。结论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猕猴周围神经缺损后未产生全身及局部免疫排斥反应;复合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后也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且术后早期可能抑制CD4+T淋巴细胞增殖。
- 黄喜军朱庆棠江丽郑灿镔朱昭炜路庆森许银峰顾立强刘小林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异种移植同种异体移植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