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沁
- 作品数:24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气管球囊扩张及镍钛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狭窄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气管球囊扩张和气管镍钛合金支架置入治疗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狭窄者,在纤维支气管镜监测下应用气管球囊扩张气管狭窄部,然后放置镍钛合金气管支架。结果经气管球囊扩张后,镍钛合金支架均一次性放置成功,支架扩张良好;术后呼吸困难症状立即缓解,术后支架处肉芽组织增生形成再度狭窄11例(21.1%),经激光和亚气刀灼烧通畅;1例(1.9%)气管支架移位;2例(3.8%)出现气胸和纵隔气肿;1例(1.9%)支架断裂。结论气管球囊扩张及镍钛合金气管支架置入对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狭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解决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狭窄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敖国昆李强王仲元王安生梁建琴黄沁王巍
-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球囊扩张
- 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肝门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histoacryl)与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5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单纯组38例)与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术后随访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曲张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急诊治疗11例,择期治疗8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2.2个月;近期再发出血1例,>6个月再发出血2例,分别为5.3%和10.5%;术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3例(68.4%),明显好转6例。单纯组急诊注射16例,择期治疗22例,随访2~16个月,平均11.8个月;近期再出血7例,>6个月再发出血12例,分别占18.4%和31.6%;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肝癌,1例手术后8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42.1%),明显好转22例。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内镜下治疗有效率高、重复性少、安全性好、近期复发再出血发生率低,是一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李楠敖国昆朱建华吴凯黄沁陈伟张林王欣王艳梅
- 关键词:食管胃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
- 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门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5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单纯组,38例)和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组,19例)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联合组近期再发出血1例,6个月后再发出血2例,分别占5.3%和10.5%;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3例(68.4%),明显好转6例。单纯组近期再出血7例,6个月后再发出血12例,分别占18.4%、31.6%;术后3~6个月行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42.1%),明显好转22例。结论相对于单纯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方法。
- 李楠敖国昆朱建华吴凯黄沁陈伟张林王欣王艳梅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介入性组织粘合剂
- 支气管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术中技师配合
- <正>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肺结核性大咯血是一种非常有效、简便的方法,技师严密的计划,熟练的操作,高效的配合,对确保手术成功及确保病人生命安全至关重要。1 临床资料1.1 病例组成:从1987年至今,我科进行支气管动
- 陈建忠张清刘哲刘洁爱黄沁敖国昆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
- 200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形态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肝硬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联合介入治疗前后MRA检测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成像变化,与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和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MRA成像结果判断门静脉各属支血管成像清晰程度,21例患者100%门静脉主干(PV)主干显影,20例脾静脉(SV)显影较清晰,分别有2例肠系膜上静脉(SMV)和6例冠状静脉(GV)显示不良(有的层面不显示或显示不清),与11例IPVG显示相当,1例SMV,2例GV显示不良(P〉0.05),但MRA成像显示范围大,利于判断曲张血管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MRA能较好显示门静脉系统解剖影像,并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胃镜下测定成正相关,应成为监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形态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 李楠敖国昆王欣沙立娜翟俊山黄沁
- 关键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磁共振血管成像间接门静脉造影
- 支气管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术中技师配合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肺结核性大咯血是一种非常有效、简便的方法,技师严密的计划,熟练的操作,高效的配合,对确保手术成功及确保病人生命安全至关重要。1 临床资料1.1 病例组成:从1987年至今,我科进行支气管动
- 陈建忠张清刘哲刘洁爱黄沁敖国昆
- 文献传递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T”形引流管及其瘘管的介入治疗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T”形引流管及其瘘管的介入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161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出现胆道并发症的患者分别行胆道扩张成形术,引流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161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16例(10%)。其中胆道狭窄合并胆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5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8例。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病人和4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患者,经球囊扩张成形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吻合口狭窄1例治疗后,黄疸明显减退。1例胆道狭窄球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行再次肝移植。6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的病人,经反复多次的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肝内胆管和胆总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形成的病人,对狭窄明显的总肝管置入支架治疗,由于大量胆泥造成支架内狭窄。另1例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后,狭窄仍反复存在,黄疸无缓解。【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T”形引流管及其瘘管的介入治疗不仅操作方便,而且痛苦小成功率高,为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 敖国昆杜国胜黄沁
-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疾病手术后并发症引流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150例
- 2009年
- 黄沁敖国昆李强
- 关键词: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大咯血患者痰菌培养咯血量
- 鼻胆管引流术中临床应注意的问题
- 2007年
- 李楠敖国昆朱建华陈伟郝双龙黄沁
- 关键词:内镜括约肌切开术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胆胰疾病
- 左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2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节型20例,巨块型2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做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8例(81·8%):7例位于S3,7例位于S2,4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4例(18·2%)。22例患者左膈下动脉TACE全部成功。9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病人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左膈下动脉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 李强敖国昆王茂强宋鹏段峰黄沁
- 关键词:肝癌左膈下动脉栓塞化疗动脉造影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