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治平

作品数:111 被引量:38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6篇土壤
  • 30篇污水
  • 22篇废水
  • 19篇降水
  • 19篇降水量
  • 18篇墒情
  • 18篇灌溉
  • 17篇土壤含水量
  • 17篇含水量
  • 16篇水处理
  • 15篇土壤墒情
  • 15篇猪场废水
  • 15篇污水处理
  • 13篇厌氧
  • 13篇猪场
  • 12篇生活污水
  • 11篇农村生活污水
  • 10篇农田
  • 10篇重金
  • 10篇废水灌溉

机构

  • 10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8篇教育部
  • 12篇国家农业信息...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吉林省农业科...
  • 5篇河南牧业经济...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合肥信拓高分...
  • 2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天津水工业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太原工业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10篇黄治平
  • 51篇张克强
  • 40篇郑宏艳
  • 37篇侯彦林
  • 37篇刘书田
  • 36篇米长虹
  • 25篇王风
  • 23篇杨鹏
  • 23篇丁健
  • 15篇杜连柱
  • 14篇王农
  • 14篇蔡彦明
  • 14篇李军幸
  • 13篇李晓光
  • 12篇王铄今
  • 9篇徐斌
  • 9篇于丹
  • 9篇杨大川
  • 8篇翟中葳
  • 8篇李敬亚

传媒

  • 18篇生态学杂志
  • 12篇农业资源与环...
  • 9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农业环境与发...
  • 3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2008全国...
  • 2篇第三届中国农...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9
  • 3篇2018
  • 23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1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1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4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场废水灌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7
2008年
为了了解因灌溉猪场废水引起重金属积累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采集了河北省京安猪场区域农田清灌区和灌溉8年猪场废水污灌区的耕层(0~20cm)共52个土壤样品,并测定了样品中Zn、Cu、Cd、Cr、Pb和As含量。根据背景资料和主成分分析判断重金属污染来源,并应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进行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Zn、Cu和As的污染源主要为猪场废水,Pb污染源主要为化肥,而Cd和Cr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为轻微或中等程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低值。
黄治平张克强徐斌李晓光
关键词:猪场废水污水灌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土壤墒情诊断理论和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对土壤墒情诊断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简述,并介绍了国内墒情监测、诊断和预报现状。重点介绍了所建立的平衡法、统计法、差减统计法、比值统计法、间隔天数统计法、移动统计法6个独立的墒情诊断模型及其联合应用的综合诊断模型。应用2012—2014年7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的数据建模,并应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模型构建简单,参数获得容易;综合模型优于6个独立模型。所建立的6个独立模型和综合模型适用于基于降水量的土壤墒情诊断和预测。
侯彦林李敬亚李敬亚米长虹黄治平刘书田丁健郑宏艳
关键词:土壤墒情降水量
平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
2017年
本文首先介绍传统水量平衡法利弊,重点介绍了所建立的基于土壤初始含水量、时段降水量和时段"蒸渗流项"的平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的原理和建模方法,并应用7个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2012—2014年的数据建模,应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平衡法模型诊断和预测合格率只有50%左右;模型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基于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之和的分段预测时数据量少,导致参数确定依据不足。所建立的平衡法模型作为墒情诊断模型使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李兆黄治平刘书田侯彦林侯彦林丁健郑宏艳丁健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降水量
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介绍了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的原理和建模方法,该模型是基于时段降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项建立的,并应用7个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2012—2014年的数据建模,以及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统计法模型诊断和预测合格率较高,合格率达到85%以上;相邻墒情监测日的时间间隔有时不固定将导致异常值的出现,这是影响模型预测合格率的主要原因;逐日模型法可以实现逐日土壤墒情的预测。本研究表明,统计法模型可以单独作为墒情诊断模型使用。
黄治平王铄今侯彦林刘书田刘书田丁健郑宏艳丁健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降水量
差减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被引量:1
2017年
迄今为止,墒情诊断与预测模型由于缺乏通用性难以应用。本文介绍专栏6个独立模型中的差减统计法模型。差减统计法模型中2次监测的土壤含水量变化量为因变量,土壤初始含水量和时段降水量(含灌溉量)为自变量。应用7个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2012—2014年的数据建模,应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差减统计法模型诊断和预测合格率达90%左右,表明该模型适用性好;合格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该模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统计学规律;差减统计法预测误差主要来源于异地降水量数据和缺少灌溉记录数据。与传统模型相比,差减统计法具有以下特点:参数少、参数容易获得,参数具有统计意义、模型覆盖全部降水量范围、模型按点建模不受下垫面因素影响等。因此,差减统计法模型作为墒情诊断和预报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可以单独使用。
刘书田郑宏艳郑宏艳侯彦林侯彦林米长虹丁健米长虹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降水量
比值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
2017年
本文介绍了研发的基于时段降水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的比值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的原理和建模方法,并应用7个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2012—2014年的数据建模,应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比值统计法诊断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达到80%以上;比值统计法诊断和预测合格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模型参数都是数据挖掘的结果而非人为确定;逐日模型法可以实现逐日土壤墒情的预测。研究表明,比值统计法模型可以单独作为墒情诊断模型使用。
郑宏艳丁健侯显达侯彦林米长虹米长虹黄治平刘书田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降水量
间隔天数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介绍所建立的基于时段降水量、土壤初始含水量和两次监测时段天数的间隔天数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的原理和建模方法,并应用7个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2012—2014年的数据建模,应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间隔天数统计法模型诊断和预测精度高达到90%以上;间隔天数统计法模型诊断和预测合格率高,其原因是增加了间隔天数变量,有效地解决了测定间隔天数不固定的问题;逐日模型法可以实现逐日土壤墒情的预测。初步结论是:间隔天数统计法模型可以单独作为墒情诊断模型使用。
李敬亚侯显达侯彦林刘书田刘书田米长虹郑宏艳米长虹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降水量
移动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介绍了基于土壤初始含水量和时段每日平均降水量所建立的移动统计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的原理和建模方法,并应用7个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2012—2014年的数据建模,应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移动统计法墒情诊断模型分为时段模型和逐日模型。结果表明:时段模型预测的合格率为90%左右,逐日模型预测的合格率为70%左右;时段模型优于逐日模型。移动统计法模型单独作为墒情诊断模型,使用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在土壤初始含水量分段的基础上应用其他5个独立模型进行尝试。
丁健米长虹侯显达侯彦林黄治平黄治平刘书田郑宏艳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降水量
综合模型法土壤墒情诊断模型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介绍了将平衡法、统计法、差减统计法、比值统计法、间隔天数统计法、移动统计法6个独立模型综合应用的墒情综合模型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7个省23个县87个监测点2012—2014年的数据建模,应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综合模型诊断和预测合格率高,为97%以上。综合模型的优点:6个独立模型的参数在不同气候、下垫面和管理措施下的取值不同,因此,6个独立模型即使按点统计也不通用;而在同一次预测时,6个模型预测结果中总有一个预测精度较高的结果,这个结果与时段降水量和初始土壤含水量之和高度相关;通过对6个模型的适应性优选后,从概率上选择水分来源数量对应的预测结果。
米长虹郑宏艳侯显达侯彦林刘书田刘书田丁健黄治平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降水量
氮素调控对冻融过程中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应用室内冰柜模拟冻融过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和浓度(40、200和800 mg/L)对潮土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冻结时间的延长N2O排放通量缓慢降低,土壤融化初期出现一个土壤N2O排放通量高峰,而后随土壤逐渐融化的进行N2O排放通量缓慢升高.3种氮素浓度条件下,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冻融过程中土壤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19.01、205.28、693.95μg.(m2.h)-1,611.61、1 084.40、1 820.02μg.(m2.h)-1和148.22、106.13、49.74μg.(m2.h)-1,而对照处理仅为100.35μg.(m2.h)-1.随氮素浓度的增加,铵态氮、硝态氮源土壤N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49%、40.09%、425.67%和563.38%、915.28%、1458.6%,且施加的浓度越高累积排放量越大,但达到稳定N2O排放通量的时间向后推移.随浓度增加酰胺态氮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建议潮土越冬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应分别小于200 mg/L和40 mg/L,酰胺态氮的浓度不限,从而减少土壤N2O的排放.
王风白丽静张克强黄治平杨鹏张金凤
关键词:冻融过程铵态氮硝态氮N2O排放通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