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立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10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氮沉降
  • 4篇模拟氮沉降
  • 3篇土壤呼吸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分解
  • 1篇生态
  • 1篇水化学
  • 1篇水化学特征
  • 1篇水源涵养
  • 1篇水源涵养功能
  • 1篇同密
  • 1篇土壤呼吸特征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人工林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呼吸

机构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调...

作者

  • 7篇黄立华
  • 6篇雒守华
  • 6篇涂利华
  • 6篇胡庭兴
  • 5篇李仁洪
  • 5篇戴洪忠
  • 4篇向元彬
  • 3篇张健
  • 1篇唐天云
  • 1篇陈光升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被引量:22
2011年
从2008-03至2009-02,采用闭合动态法(LI-6400-09)对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中龄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林分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低出现在1月,且密度为883株.hm-2(1.5 m×8 m)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大,2 222株.hm-2(1.5 m×3 m)的最小;②2008年4、7、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 h平均值均表现为883株.hm-2>1 333株.hm-2>2 222株.hm-2,且7月>4月>10月;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10 cm根系生物量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林分密度越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越高,草本植物越多,根系生物量越大,有机质含量越多;④温度是巨桉林土壤呼吸变异的主导因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双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两者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的78.3%~91.5%;⑤各密度林分土壤呼吸Q10值随巨桉林分密度增大而降低,大小顺序为3.65(883株.hm-2)>2.60(1 333株.hm-2)>2.55(2 222株.hm-2)。
向元彬胡庭兴张健涂利华李仁洪雒守华黄立华戴洪忠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土壤呼吸Q10值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生态系统降水再分配过程与水化学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与养分循环相互作用,紧密关联。水分循环是养分循环的媒介和运输动力,相互协调的水分-养分循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十分重要。森林植被对森林水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水量的影响,二是对水化...
黄立华
文献传递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42
2009年
2007年11月—2009年5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m-2·a-1)和高氮(30gN·m-2·a-1).在氮沉降进行半年后,每月采集各样方0~20cm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酶活性,连续测定1年.结果表明:苦竹人工林样地中6种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蔗糖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峰期出现在春季,脲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秋季,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冬季;氮沉降增加了苦竹林土壤中木质素分解酶和碳、氮、磷分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抑制了纤维素酶活性,而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不显著;苦竹林生态系统处于一种氮限制状态,氮沉降刺激了微生物-酶系统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李仁洪戴洪忠雒守华向元彬黄立华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酶
华西雨屏区光皮桦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9
2010年
从2008年1月至12月,对华西雨屏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应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和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分别研究了4个氮沉降水平0(CK)、5(L)、15(M)、30(H)g N.m^-2.a^-1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月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处理土壤呼吸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氮沉降初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差异不明显,5月份以后各氮沉降处理土壤呼吸开始表现出抑制效应,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愈加明显(CK〉L〉M〉H);土壤呼吸日变化基本呈现单峰曲线,呼吸速率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00—16:00。随着氮沉降的增加,对土壤呼吸产生的抑制效应增强,这可能与光皮桦林土壤本身的氮素状态有关。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偏相关分析得出,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的大部分变异(50.1%-79.8%),是影响光皮桦林土壤呼吸的主导因子。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增加,土壤呼吸的Q10值减小,表明氮沉降可能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雒守华胡庭兴张健戴洪忠涂利华李仁洪黄立华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呼吸光皮桦
华西雨屏区人工竹林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被引量:47
2008年
以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后形成的人工竹林(慈竹林、苦竹林、撑绿杂交竹林、苦竹+光皮桦混交林)为对象,对其凋落物及表层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竹林凋落物蓄积量的大小顺序是:撑绿杂交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慈竹林,且都大于光皮桦林。叶凋落物持水量的大小关系为:慈竹林〉混交林〉苦竹林〉杂交竹林,光皮桦林的持水量介于慈竹林和混交林之间。几种叶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的模型、持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的模型。不同林地的表层土壤容重在1.27~1.34g/cm^3之间,总孔隙度48.08%~55.96%,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差异不大。
陈光升胡庭兴黄立华唐天云涂利华雒守华
关键词:水源涵养功能凋落物表层土壤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34
2009年
试验设对照(CK,0 kg.hm-2.a-1)、低氮(LN,50 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 kg.hm-2.a-1)4个施氮水平,通过原位试验,研究了模拟N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慈竹叶片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箨,枝最慢,分解15个月时,叶片、箨、枝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26.38%、46.18%和54.54%,三者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在凋落后第1~2月和7~10月分解较快,而箨和枝则在第5~8月分解较快;凋落叶片分解95%需要的时间(2.573年)分别比箨和枝短1.686年和3.319年.凋落叶分解15个月时,各N沉降处理间分解率差异不显著;凋落箨分解95%需要2.679~4.259年,其中MN分解率最高,CK最低;凋落枝经过15个月的分解,各处理分解率大小顺序为MN〉HN〉LN〉CK,MN与LN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N沉降对3种凋落物分解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凋落箨促进作用最强;但随着N沉降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其促进作用减缓.
李仁洪胡庭兴涂利华雒守华向元彬戴洪忠黄立华
关键词:氮沉降凋落物分解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78
2009年
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gN·m–2·a–1)、低氮(5gN·m–2·a–1)、中氮(15gN·m–2·a–1)和高氮(30gN·m–2·a–1)。每月下旬,采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2008年试验地氮沉降量为8.241g·m–2,超出该地区氮沉降临界负荷。在生长季节,苦竹林根呼吸占总土壤呼吸的60%左右。模拟氮沉降促进了苦竹林土壤呼吸速率,使苦竹林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增加了9.4%~28.6%。在大时间尺度上(如1a),土壤呼吸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008年6~10月,土壤呼吸速率24h平均值均表现为:对照<低氮<中氮<高氮。氮沉降处理1a后,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加,并且均与氮沉降量具有相同趋势。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利用温度单因素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速率的大部分。模拟氮沉降使得土壤呼吸Q10值增大,表明氮沉降可能增强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氮沉降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能使得苦竹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增加。
涂利华胡庭兴黄立华李仁洪戴洪忠雒守华向元彬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呼吸根呼吸微生物呼吸温度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