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毅敏
- 作品数:332 被引量:3,028H指数:2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我院120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
-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横断面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12月17日0~24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结果:
1207例住...
- 陈文瑛叶丹肖翔林李常安黎毅敏
-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文献传递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患者康复期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SARS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定期跟踪77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将其分为两组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和非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两组IgG的动态变化和出院后胸片与肺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继发感染组的特异性抗体IgG于第2周高于非感染组,于第8周和第10个月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两组数据均于发病后逐渐增高,于第4个月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与发病后时间呈高度相关(r=0811),配对t检验显示感染组的IgG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病程第6个月,非感染组66例中,42例胸片已恢复正常;感染组19例中,仅1例胸片正常。10例非感染组中,仅1例有轻度弥散功能障碍;7例感染组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重度弥散功能障碍1例,中度1例,轻度3例。结论SARS患者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非感染组低,肺部病灶吸收速度和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均缓慢。
- 郑则广陈荣昌吴华黎毅敏郑劲平曾庆思莫红樱任筱兰钟南山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胸片出院后康复期病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人工通气撤机指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6
- 2000年
- 目的评价床边综合肺功能作为长期人工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脱机指标的指导意义。方法监测58例(成功组:43例,失败组:15例)通气时间>72h的COPD呼衰患者达到临床脱机标准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力学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及气道阻力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成功组患者的肺活量/潮气量(VC/V_T)、最大吸气负压(Pi_(max))和浅快呼吸指数(f/V_T)分别为:2.10±0.20、(-21±4)cmH_2O及(74±30)次·min^(-1)·L^(-1);失败组患者则依次为1.30±0.20、(-13±3)cmH_2O及(115±20)次·min^(-1)·L^(-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以VC/V_T>1.8、Pi_(max)<-18cmH_2O和f/V_T<105次·min^(-1)·L^(-1)作为临界值预测此类患者脱机成功与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4%)和特异性(90%)。结论 综合肺功能指标(VC/V_T、Pi_(max)及f/V_T)可用于指导长期通气的COPD患者选择脱机时机,适宜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推广普及。
- 黎毅敏何国清陈荣昌钟南山
- 关键词:机械通气阻塞性肺疾病通气机撤除法
- 重症监护病房HAP合并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病房HAP合并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体征、危险因素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90例鲍曼不动杆菌痰培养阳性的H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 林倍州卓超黎毅敏陈荣昌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管理:聚焦液体管理被引量:4
- 2016年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炎性综合征,超过60%的ARDS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的影响,正确评估容量状态、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可避免在低氧血症基础上对机体的二次打击,是治疗ARDS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限制性的液体管理策略,需要对合并休克的ARDS患者在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液体管理,除考虑不同类型的ARDS外,还要考虑人机同步、通气模式、肺复张、镇静镇痛以及液体的种类,避免急性肺心病的发生,本文就ARDS的液体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 孙庆文谢碧芳梁微波徐远达黎毅敏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液体管理血流动力学容量反应性
- 机械通气撤机策略与方法被引量:5
- 2008年
- 机械通气是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抢救手段,目的是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机械通气本身可导致致命的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诱导肺损伤等,增加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此外,虽然延迟撤机者仅占所有机械通气患者的6%,却占用了37%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资源,因此若患者的原发病及诱发因素得到逆转或改善,应尽早撤离呼吸机。
- 黎毅敏何国清
-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呼吸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有效抢救
- 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肺功能的特征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SARS患者出院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分析康复期肺功能各指标的意义。结果SARS患者发病后第3~6个月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不同时间段(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12~15个月、15~17个月)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同时FEV1.0/FVC变化不大;而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在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SARS患者发病后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但随康复时间的延长两者均逐渐恢复。
- 郑则广陈荣昌吴华刘晓青何为群徐远达陈思蓓黎毅敏郑劲平钟南山
- 关键词:患者康复期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弥散功能障碍FEV1.0
- 俯卧位通气对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进行PPV治疗的36例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ILD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每次PPV前后以及PPV整体治疗前后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的变化,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两组患者60 d生存曲线。结果36例重度ARDS患者中伴有ILD 17例。① ILD组与无ILD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每次PPV前后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比较:与PPV前比较,有无ILD两组PPV后氧合指数(PaO2/FiO2, mmHg,1 mmHg=0.133 kPa)均显著改善〔ILD组:132.0(93.5,172.0)比118.7(92.0,147.8),无ILD组:126.1(100.9,170.0)比109.2(89.0,135.0),均P<0.05〕;ILD组PPV后呼气末正压(PEEP,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上升〔10.0(10.0,12.0)比10.0(9.2,12.0),P<0.05〕;无ILD组PPV后呼吸频率(RR,次/min)明显减慢〔24.5(22.0,27.0)比25.5(22.8,28.0),P<0.05〕。无ILD组PPV后动态呼吸系统顺应性(Crs,mL/cmH2O)较ILD组下降〔19.7(16.1,28.6)比23.0(19.0,29.7),P<0.05〕。③PPV整体治疗前后的呼吸动力学与氧合指标比较:无ILD组PPV治疗结束后PaO2/FiO2(mmHg)较开始PPV治疗前明显增加〔135.0(86.0,200.0)比97.4(69.2,127.5),P<0.05〕,且明显高于ILD组PPV治疗结束后〔135.0(86.0,200.0)比78.7(59.3,114.9), P<0.05〕。无ILD组和ILD组患者开始PPV治疗前Crs(mL/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3(15.9,48.9)比18.9(12.7,27.3),P>0.05〕;治疗结束后Crs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ILD组:22.7(15.2,27.1)比24.3(15.9,48.9),ILD组:16.2(12.8,25.6)比18.9(12.7,27.3),均P>0.05〕。④ ILD组患者60 d病�
- 孙庆文朱满桂席寅余裕恒刘学松桑岭徐永昊陈思蓓农凌波何为群徐远达黎毅敏刘晓青
-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间质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动力学
- 2004年中国4例散发SARS病例的实验室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2004年中国广州4例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确诊的4例散发SARS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流行时的情况相比较。结果确诊的SARS患者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呈不同程度降低,下降时间较流行时提前,下降程度较小;2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轻微降低;3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肌酶均无异常;所有患者血清SARSIgM/IgG抗体早在发病第6d由阴转阳,滴度在短期内呈4倍以上升高,中和抗体实验阳性,1例咽拭子中检测出SARS冠状病毒(SARSCoV)RNA。结论2004年中国广州4例散发SARS病例临床表现较轻,病程短,无并发症;各常规实验室检查与生化检查变化均较流行时为轻,归因于此次致病的SARSCoV毒力小,抗体出现较早,病毒迅速被清除。
- 关玉娟唐小平张复春陈燕清尹炽标黎毅敏钟南山
- 关键词:SARS病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SARS冠状病毒SARS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实验阳性
- ICU患者主要照顾者3个时间点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ICU患者主要照顾者3个时间点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广州市某3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患者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转出ICU后1周末、4周末、12周末,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其进行调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ICU患者主要照顾者睡眠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患者主要照顾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5例主要照顾者,最终64例完成全部随访。出ICU后1周末、4周末、12周末,ICU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睡眠质量总分分别为10.50(7.00,14.00)分、8.00(5.00,10.00)分、6.00(5.00,9.00)分;分别有51例(68%)、36例(51%)、22例(34%)的主要照顾者出现睡眠障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CU患者主要照顾者睡眠质量PSQI得分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F=22.855,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转出ICU后1周末、4周末,照顾负担是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1周末:OR=1.128,P<0.05;4周末:OR=1.095,P<0.05);患者转出ICU后12周末,年龄(OR=20.793,P<0.05)、入ICU前主要照顾者工作状态(OR=12.545,P<0.05)、照顾负担(OR=1.133,P<0.05)是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主要照顾者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年龄、入ICU前主要照顾者工作状态、照顾负担影响睡眠质量。应加强对ICU患者主要照顾者睡眠质量的筛查,特别是对年龄60岁以上、入ICU前无业、照顾负担重的主要照顾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建立有效的综合支持体系,以改善其睡眠状况。
- 李荣华于红静黄敬烨刘晓青周英黎毅敏
- 关键词:重症监护主要照顾者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