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博

作品数:70 被引量:1,10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成矿
  • 16篇矿带
  • 16篇斑岩
  • 15篇地质
  • 15篇成矿带
  • 13篇多金属
  • 13篇矿床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0篇多金属成矿
  • 10篇多金属成矿带
  • 10篇金属成矿
  • 10篇金属成矿带
  • 8篇造山带
  • 8篇山带
  • 8篇铜矿
  • 8篇斑岩铜
  • 7篇南缘
  • 6篇钼矿
  • 6篇花岗岩

机构

  • 70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70篇万博
  • 29篇张连昌
  • 20篇陈志广
  • 15篇肖文交
  • 14篇吴华英
  • 12篇敖松坚
  • 10篇张继恩
  • 9篇相鹏
  • 8篇朱日祥
  • 8篇韩春明
  • 7篇张晓静
  • 7篇宋东方
  • 7篇张旺
  • 6篇陈凌
  • 5篇李国梁
  • 5篇祁生文
  • 5篇郭松峰
  • 5篇郑博文
  • 5篇邹宇
  • 4篇梁宁

传媒

  • 15篇岩石学报
  • 8篇中国科学:地...
  • 4篇地球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第九届全国矿...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矿床地质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科学世界
  • 1篇2008年全...
  • 1篇第八届全国矿...
  • 1篇第四届全国成...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0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00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多金属成矿带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
新疆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分布着多个金属成矿带,其中以阿舍勒成矿带和可可塔勒成矿带最为著名,矿床地质研究表明,产于早-中泥盆统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大多具有VMS型矿床的特征。通过测定部分典型矿床的Sr-Nd-Pb同位素...
万博张连昌
关键词:SR-ND-PB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
文献传递
俯冲诱发的弧后扩张和远端拉伸及其对大陆边缘裂解的控制
大陆裂解是板块构造和威尔逊旋回中的重要一环。自古生代以来的特提斯构造域演化过程中,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出一系列带状(微)陆块并向北漂移,随后与欧亚大陆碰撞拼合。其中新特提斯洋的初始张开是典型的大陆边缘裂解,
杨舒婷李忠海万博陈凌Boris J.P.Kaus
关键词:冈瓦纳大陆弧后扩张
文献传递
用于测试岩体剪切-渗流耦合特性的剪切盒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岩体剪切‑渗流耦合特性的剪切盒及使用方法,涉及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试验技术领域,包括上固定剪切盒和下活动剪切盒;上固定剪切盒的第一盛放槽内设有第一挤压块和上岩体试样;下固定剪切盒的第二盛放槽内设有第二...
郑博文祁生文张瑾赵宜清路伟罗光明李永超张旺万博丛佳宁郭松峰梁宁薛雷李国梁邹宇朱维伟侯晓坤马丽娜余昕朱梓方
新疆阿尔泰南缘泥盆纪多金属成矿带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探讨被引量:56
2006年
新疆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分布着多个金属成矿带,其中以阿舍勒成矿带和可可塔勒成矿带最为著名,矿床地质研究表明,产于早—中泥盆统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大多具有VMS型矿床的特征。通过测定部分典型矿床的Sr-Nd-Ph同位素组成,发现从乔夏哈拉至可可塔勒矿区初始锶逐渐升高,由0.704407到0.714485;而ε_Nd(t)由正值变为负值。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以幔源为主,过渡到壳源物质的混入逐渐增加。从Pb同位素特征来看,成矿带内的大多数矿床具有火山岛弧区成矿的特征,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显示正常铅,但可可塔勒铅锌矿床矿石铅具有放射性成因铅的加入。结合成矿带内各主要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阿舍勒铜锌矿可能产于与俯冲有关的弧内(弧间)盆地环境,可可塔勒铅锌矿、蒙库铁(铜)矿和铁木尔特铜铅锌矿产于弧后盆地环境。而乔夏哈拉铜铁矿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其具有MORB特征,这与其“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相吻合。
万博张连昌
关键词:SR-ND-PB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
新疆阿尔泰东南缘卡拉先格尔铜矿带含矿斑岩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位于阿尔泰东南缘晚古生代岛弧区,含矿斑岩主要为—套中-晚海西期的中酸性斑岩,围岩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通过对含矿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内至少有两类以上含矿斑岩,以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
万博张连昌
关键词:斑岩铜矿岛弧埃达克岩
文献传递
哈密延东铜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4
2010年
土屋-延东是东天山发现的最大铜多金属矿田,延东铜矿是该矿田主要产铜区.延东铜矿主要矿石类型有两类:闪长玢岩中浸染状矿石和斜长花岗斑岩中细脉浸染状、块状矿石;围岩蚀变主要为绢英岩化、绿泥石-黑云母化和青磐岩化,蚀变分带不明显.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温度较低(均一温度为110℃~240℃),盐度变化较大(0.68%~52.5%),成矿流体组成具多源性,CH4占很大比例,以富含有机质成分为特征.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为上升岩浆流体与地层中大气降水混合产物.含矿斜长花岗斑岩体SIMS锆石U-Pb年龄为(338.3±1.4)Ma,含矿岩体形成时限为早石炭世.
郭谦谦潘成泽肖文交曲军峰敖松坚张继恩宋东方田中华万博韩春明
关键词:斑岩铜矿床斜长花岗斑岩流体包裹体
重力驱动的特提斯单向裂解-聚合动力学被引量:38
2019年
地球自5亿年以来,大量陆块从南方的冈瓦纳大陆不断裂解,相继形成原、古、新特提斯大洋.这些陆块随后陆续漂向北方的劳亚大陆,并与之发生碰撞拼合,形成全球最显著的大陆碰撞造山带,又称特提斯构造域.对源自冈瓦纳陆块的漂移历史,目前已建立了较为清晰的框架性认识,但上述大陆单向裂解-聚合的驱动机制却是特提斯研究中极具争议的问题.通过重新审视特提斯构造域内陆块裂解-拼合历史、大洋俯冲起始的地质记录和全球大尺度深部地球物理特征发现,特提斯洋的大洋板片向欧亚大陆的俯冲是这些陆块运动的"引擎".大洋向欧亚大陆的持续俯冲作用,使得处于大洋另一侧的冈瓦纳大陆被动陆缘发生裂解,进而形成新的大洋.由于持续的俯冲作用,老的大洋不断消减并最终导致裂解的陆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同时裂解的陆块和冈瓦纳大陆之间新的大洋不断扩张.碰撞以后,俯冲作用能够从碰撞带跃迁至大洋内部产生新的俯冲带,从而使得俯冲"引擎"得以持续运转.多期次的碰撞-俯冲-裂解的转换,使大陆块体周期性地从冈瓦纳裂解并陆续的向欧亚大陆汇聚拼合.俯冲向欧亚大陆之下的大洋板片如同一列单程列车,不断地把陆块从冈瓦纳运向欧亚大陆,使得冈瓦纳不断减小,欧亚大陆持续增大.由于这些大洋板块均属特提斯构造域,我们因此将其称之为"特提斯号"单程列车,而驱动列车单向运行的机制是俯冲板块的重力作用.
万博吴福元陈凌赵亮梁晓峰肖文交朱日祥
关键词:大陆裂解
新特提斯单向俯冲的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6
2023年
新特提斯洋向北单向俯冲的机制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分别是南侧冈瓦纳被动大陆的不断裂解和拼贴到欧亚大陆南缘陆块诱发的俯冲起始.本文统计了大火成岩省的分布规律,发现200~80 Ma期间,与地幔柱相关的大火成岩省主要分布于南半球,暗示该时期南半球地幔温度高于北半球地幔温度.在南北半球地幔温差和地幔柱/大火成岩省作用下,引起上覆岩石圈抬升、破裂,结合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共同诱发冈瓦纳大陆的多期裂解.由于南北半球地幔温差会造成地幔柱头岩浆向北扩散并与新特提斯洋中脊发生相互作用,在特殊情况下,会引发原来大洋中脊的堵塞和跃迁,形成新的洋中脊,促进了陆块不断向北漂移.在古特提斯洋闭合后洋壳持续俯冲引发的应力作用下,欧亚大陆南缘具有高含水特性的洋陆过渡带率先破裂并产生向北的俯冲起始.驱动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持续向北俯冲的动力,除俯冲板片的拖曳力/重力外,还应该包含南半球高地幔温度和洋中脊产生的向北推力.
朱日祥赵盼万博孙卫东
国际岩矿地球化学固碳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针对"全球变暖"问题,为实现碳中和,利用自然碳汇增速固碳的技术研发愈加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增强的资金投入。地质增汇方案中,CO_(2)的碳酸盐矿化固碳为通过矿物、岩石的化学风化反应,将大气中CO_(2)转化为碳酸盐矿物稳定封存。由于该方案在固碳后CO_(2)返还回大气的风险小,可达到永久固碳,因此近年来国际上针对这一固碳方案开展了不少前瞻性研究和工业化运用。该类技术的实现及广泛运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有如下几方面:哪些地质过程可带来快速CO_(2)的碳酸盐矿化,如何人为利用相关的物理、化学因素以进一步增汇,以及如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技术实施,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成本将如何评估。首先简要归纳无机地质碳汇过程的岩石地球化学原理及控制矿物溶解、碳酸盐化反应速率的主要物理、化学因素;随后在此理论基础上,重点介绍地球化学固碳增汇技术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性-超基性岩原位增温固碳技术和异地加速岩石化学风化固碳技术。当前国际上的此类地球化学矿化固碳增汇技术虽绝大多数仍处于探索阶段,安全性、成本评估体系也尚未完善,但该类方案的可用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而现有的方案也可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进一步降低成本。我国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本文希望国内同行能在这些国际研究进展的启发下,根据我国国情研发创新性地质增汇工程,充分挖掘我国的地质碳汇潜力,解决国家对达成碳中和的紧迫需求,服务我国2060年碳中和战略。
姜禾禾王佳敏万博
伊朗高原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伊朗高原位于特提斯构造带中段,是阿拉伯板块与欧亚大陆汇聚碰撞的产物。高原西南部发育Zagros碰撞造山带,东南部发育Makran俯冲增生造山带,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广泛出露蛇绿岩和岩浆岩,构造变形强烈。伊朗高原的这些特征为认...
陈凌万博姜明明敖松坚张志勇褚杨兰海强艾印双何玉梅钟孙霖
关键词:地球物理研究特提斯洋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