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启良
- 作品数:19 被引量:6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政治、人生与学术: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的群像研究
- 2020年
- 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的主要代表是杨人楩、沈炼之、王养冲、张芝联、端木正等诸位先生。他们著述甚多,涉猎颇广,多数长寿,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巨变,其思想、著述与行动为中国法国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勾勒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的群像,梳理其在不同历史处境下所做的政治选择、人生际遇和学术研究,不仅能够拓宽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史的研究,而且也可能对中国法国史学科自身的反思有所裨益。
- 乐启良
- 西耶斯对卢梭的隐匿批判——论西耶斯的主权理论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批判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西耶斯构建了代议制和有限主权的理论。法国大革命初期,西耶斯抵制国王否决权和强制委托,阐明了代议制的必要性,宣称它汇集了劳动分工、人民代表制和理性协商的所有优点,是唯一适合现代社会的政治体系。罗伯斯庇尔垮台后,他开始批判人民主权无限论的荒谬,认为它只会催生吞噬一切的"极权国家",而非保障个人自由的"共和国"。西耶斯在公开场合避免提及卢梭的名字,但在手稿中却明确将之视为革命恐怖的罪魁祸首。由于西耶斯采取了隐匿的批判,许多政治思想家忽视了他和卢梭的区别,错误地将之视为后者的信徒。
- 乐启良
- 关键词:卢梭法国大革命人民主权代议制
- 政治的回归--当代法国政治史的复兴探析被引量:8
- 2011年
- 政治史的回归与复兴是当代法国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新政治史和政治概念史共同推动了年鉴学派的批判和政治史的革新,但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等方面,它们却拥有大相径庭甚至截然对立的主张。它们的分歧和对立体现了当代法国政治史研究多中心、多方法、多视野的基本趋势;它们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则表明,法国政治史的革新有待于它们打破门户之见、加强彼此之间以及和包括年鉴学派在内其他派别的交流与协作。
- 吕一民乐启良
- 关键词:年鉴学派
- 介入史学的意义与局限——奥古斯丁·梯叶里对法兰西民族史的重构被引量:1
- 2019年
- 奥古斯丁·梯叶里的法兰西民族史学研究有着鲜明的政治介入色彩,经常随着政治斗争的需要而调整其历史观点。为了和复辟王朝以及旧贵族作斗争,梯叶里投身历史研究,证明第三等级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为了捍卫在“光荣三日”中诞生的路易—菲利普政权的合法性,他强调王权和第三等级在历史上的结盟催生了自由事业;1848年革命推翻七月王朝以后,他笃信的历史信念顷刻坍塌。尽管梯叶里的政治选择和历史观念在前后出现了重大的摇摆,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孜孜以求的历史客观性,但他为重构法兰西民族史所提出的诸种原则,如抵制年代错置论、重视历史叙事、重视档案整理以及反对哲学话语对历史学的入侵等,极大地推动了法国史学的革新。
- 乐启良
- 18世纪的法国“文学政治”何以成为可能——对托克维尔的一点批评
- 2013年
- 西方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之所以尖锐地批判法国大革命,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倡导文学政治。他们认为,启蒙哲学家和法国革命者缺乏政治经验,他们提出的政治哲学脱离社会现实,并由此导致大革命走向了恐怖。事实上,文学政治不是抽象建构的产物,而是扎根于18世纪法国的社会现实,并体现了当时人们重建法国社会的普遍愿望。拙文在对托克维尔的思想进行若干批评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学政治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积极意义,并指出文学政治彻底消亡的灾难性影响。
- 乐启良
- 关键词:托克维尔文学政治法国大革命
- 法国集体谈判模式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1936年大罢工与马提尼翁协议探析被引量:8
- 2009年
- 莱昂.勃鲁姆人民阵线政府执政时期是法国确立集体谈判制度的关键时期。为了平息第三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罢工运动,勃鲁姆政府召集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马提尼翁谈判,其结果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工人的工资,重申工会自由和集体合同的原则,还确立了40小时工作周、带薪休假、企业设立职工代表等制度。人民阵线政府执政时期也由此构成了法国从政治民主向社会民主、从形式权利向实有权利过渡的重要阶段。
- 乐启良吕一民
- 关键词:集体谈判人民阵线
- 西耶斯的代议制理论管窥被引量:9
- 2009年
- 西耶斯神甫是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对大革命的进程以及近代法国民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西耶斯的代议制理论及其政治实践体现了18世纪法国人对代议制理论认识的高度和限度。一方面,他把劳动分工原理引入政治领域,赋予代议制政府以一种不可辩驳的现代性;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影响,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并赋予它以一种绝对的权力。西耶斯对代议制政府认识上的模棱两可,使之无法在人民主权和代议制之间建立一种恰当的平衡。这是革命者建立代议制政府失败的哲学根源,也是近代法国政治现代化不得不再三面对的困境。
- 吕一民乐启良
- 关键词:代议制民主法国大革命
- 透视国家与社会的张力——评罗桑瓦龙《法兰西政治模式》
- 2008年
- 乐启良
-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公意
- 法国何以告别革命?——皮埃尔·罗桑瓦龙对近代法国民主史的解读被引量:3
- 2008年
- 在西方的政治传统里,宪政民主或精英民主向来被认为是驯服民主的良方和维护自由的屏障,但根据皮埃尔·罗桑瓦龙对法国民主病理学的诊断,它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让法国告别革命的关键因素既不是政治理性主义,也不是普选制,而是19世纪90年代以来自治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的市民社会。同样,人民主权原则在市民社会的纵深发展,也是当代民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和推进自由的主要手段。罗桑瓦龙对近代法国民主史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市场社会的缺陷、盎格鲁-撒克逊民主的局限以及民主本身的内在张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乐启良
- 关键词:民主自由主义市民社会
- 超越绝对君主制的和平方案——论费奈隆的“普遍共和国”
- 2024年
- 路易十四鼓吹领土扩张,信奉贸易保护主义,宣扬君主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论,并为此不遗余力地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弗朗索瓦·费奈隆在吸收古典政治思想、自然权利传统,尤其是基督教伦理的基础上,对路易十四的绝对君主制理论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他要求正确认识民族利益与国际道义,构建欧洲范围的“普遍共和国”,主张通过贸易合作、国际法、仲裁机构、大国协调等制度保障多民族共存的欧洲和平。费奈隆为超越绝对君主制而构建的和平方案既关照了民族国家的现实利益,也维护了人类道义,构成了启蒙时代以来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灵感来源。
- 乐启良陈静
- 关键词:路易十四绝对君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