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凤英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近视
  • 4篇像差
  • 3篇瞳孔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下调
  • 1篇对比度
  • 1篇对比度视力
  • 1篇阅读性
  • 1篇正视
  • 1篇直径
  • 1篇视觉特征
  • 1篇视力
  • 1篇瞳孔直径
  • 1篇文字
  • 1篇光刺激
  • 1篇RSVP
  • 1篇波前
  • 1篇波前像差
  • 1篇初发

机构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7篇保金华
  • 7篇任凤英
  • 6篇吕帆
  • 5篇乐融融
  • 2篇邓如芝

传媒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正视和近视青少年对比度视力与像差的关系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 比较初发性近视、进展性近视以及正视青少年明、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CVA)的差异,及其与像差和瞳孔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群组研究.58名年龄为12~16岁的青少年根据屈光状态及近视发生时间分为3组:正视组18人,等效球镜度(0.00±0.20)D;初发性近视21人,等效球镜度(-1.03±0.33)D;进展性近视19人,等效球镜度(-2.67±0.77)D.记录受试者左眼CVA、瞳孔直径和全眼波前像差.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初发性近视组的CVA低于进展性近视组和正视组(F=199.17、234.54,P<0.01),在低对比度(25%、10%)和暗环境下更为明显.3组青少年受试者明环境下全眼总像差(除去一阶和二阶离焦)、高阶像差、四阶球差以及彗差的均方根值[分别为(0.205±0.108)μm、(0.101±0.057)μm、(0.028±0.039)μm 以及(0.066±0.056)μm],低于暗环境下的各像差值[分别为(0.599±0.257)μm、(0.355±0.141)μm、(0.148±0.122)μm 以及(0.195±0.034)μm],差异具有统计意义(t=14.94、16.71、7.89、6.28,P<0.05).在同一亮度环境下,近视组像差与正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明环境100%对比度下,CVA与总高阶像差存在负相关关系(r=-0.275,P<0.05)外,其余情况下,CVA与高阶像差、瞳孔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初发性近视者CVA低于进展性近视和正视者,差异在低对比度和暗环境下更明显.初发性近视CVA的下降与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无直接关系,可能为皮层因素起主导作用.
乐融融保金华任凤英吕帆
关键词:对比度视力像差瞳孔光刺激
阅读状态下文字呈现速度和大小对调节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设计阅读状态下文字呈现速度和大小,研究阅读性文字呈现速度和大小对调节反应的影响。方法取测量了24名正视者开放视野阅读状态下右眼的调节反应。阅读材料是中文短文,位于距受试者右眼角膜平面33cm处的电脑显示屏上,通过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软件以单个字符呈现,文字呈现速度以每分钟50字为固定增率,共6个呈现速度,每分钟分别为50字、100字、150字、200字、250字、300字。文字大小包括20pt和9pt。采用SEIKO—WV500自动验光仪,分别测量不同文字呈现速度和大小下的调节反应。结果尽管调节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但随着文字呈现速度增快,调节滞后有明显的减小趋势(P=0.000);大小两种文字所诱导的调节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字呈现速度影响调节反应,可以解释阅读与近视的发生发展的可能内在联系。
任凤英邓如芝保金华
关键词:RSVP近视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阅读状态下不同屈光组调节反应的差异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阅读状态下进展性近视、稳定性近视和正视之间调节反应的差异,探讨调节因素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方法45例受试者参加本实验,分为进展性近视、稳定性近视和正视组,各15例。阅读材料为位于距受试者左眼角膜平面25cm处的电脑显示屏上的一篇中文短文,通过RSVP软件呈现单个字符,字体大小为9pt,文字呈现速度为150字/min。使用SEIKO-WV500自动验光仪测量其开放视野阅读状态下左眼的调节反应。结果所有受试者在4D的调节刺激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滞后,个体差异较大。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反应低于正视组[(2.32±0.43)Dvs(3.19±0.53)D,P<0.01],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反应亦低于稳定性近视组[(2.32±0.43)Dvs(3.07±0.34)D,P<0.01],而正视组和稳定性近视组差异无显著性(P=0.441)。结论近距离阅读状态下进展性近视有较高的调节滞后,远视性离焦造成的模糊斑可能是近视的发生发展的促成因素,随着近视发展的稳定,调节反应恢复至一般水平。
任凤英保金华乐融融吕帆
关键词:近视
近视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调节反应和真实瞳孔下像差的研究
保金华任凤英乐融融吕帆
阅读性视标大小和呈现速度对调节反应的影响
目的:模拟阅读状态下的文字大小和速度,在其各状态下检测调节反应,研究阅读文字大小和呈现速度对调节反应的影响。方法:测量了24名正视者开放视野阅读状态下右眼的调节反应。阅读材料是一篇中文文章,位于距受试者右眼角
任凤英邓如芝保金华吕帆
文献传递
初发性和进展性近视视觉特征与像差关系研究
乐融融保金华任凤英吕帆
近视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调节反应和像差的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背景近距离工作时,视网膜的成像质量受调节、瞳孔和像差的共同影响;而近距离工作时视网膜成像的清晰度又被认为是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可能诱因。因此,研究近视及正视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的眼动参数和像差的差异性显得尤为重要。目的研究有初发性近视和进展性近视的青少年在阅读状态下的调节反应、瞳孔直径和像差的差异,从视网膜离焦诱导近视和像差诱导近视这两个假说探讨调节反应和像差与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57例年龄12~16岁青少年受试者分为正视组16眼、初发性近视组20眼和进展性近视组21眼。嘱受试者阅读左眼前25effl处电脑显示屏上由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软件所呈现的一篇中文短文,用SEIKO—WV500型自动验光仪测量调节反应,实时录像记录瞳孔直径,并用WASCA波前像差仪测量像差,对3组间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受试者的调节反应和像差的个体差异均较大,在4D的调节刺激下,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滞后值为(1.72±0.53)D,(1.74±0.44)D,高于正视组的(0.96±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t=4.47,P〈0.01)。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的调节滞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05)。调节刺激在0~4D时,所有受试者的瞳孔直径、全眼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随着调节力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但在同一调节刺激下,不同屈光组之间受试者的瞳孔直径、全眼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近视和近视进展过程中在近距离阅读状态下存在较高的调节滞后,近距离阅读状态下对离焦的低模糊敏感性、较高的调节滞后及远视性离焦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
保金华任凤英乐融融吕帆
关键词:近视波前像差瞳孔直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