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伟
- 作品数:28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2月我院接受BAE治疗的24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7d再咯血情况,分为再咯血者组(n=64)和不再咯血组(n=176)。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BAE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危险因素。将所有样本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用于构建模型,验证集用于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R语言构建BAE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预测模型和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对比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90天、合并肺动脉瘘、合并其他体循环动脉、术前PLT≥229.5×10^(9)/L是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指标构建BAE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和GBDT预测模型,其中GBDT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44~0.891),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95%CI:0.649~0.816),GBDT模型、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7(95%CI:0.515~0.839)、0.611(95%CI:0.485~0.807)。两种模型训练集Delong检验显示GBDT模型AUC值高于列线图模型(P<0.05)。结论BAE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主要与病程≥90天、合并肺动脉瘘、合并其他体循环动脉等因素有关,以此构建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对BAE介入治疗结核性大咯血后再咯血的整体预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何华伟何斌黄志忠何蔼谭海莲朱庆东蒙夏艳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再咯血
- 利福布汀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18年
- 目的:探究利福布汀联合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感染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实施含福布汀的抗痨方案+含依菲韦伦或克力芝抗病毒方案,对照组实施含利福平的抗痨方案+含依菲韦伦抗病毒方案,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和抗艾滋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抗结核疗效、抗病毒疗效以及总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抗结核治疗有效率、痰检转阴率、肺部空洞闭合率及肺部病灶吸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D4+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情况以及总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福布汀联合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减少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发生,增加抗结核及抗病毒疗效。
- 何华伟卢祥婵黄爱春董文逸苏绮思周曼
-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抗病毒治疗抗结核治疗利福布汀
-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艾滋病合并CM患者4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同时辅以两性霉素B加地塞米松鞘内注药;对照组21例仅采用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6周治疗,观察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7例(68.0%);死亡4例,病死率16.0%;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对照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11例(52.4%);死亡6例,病死率28.6%;临床症状好转,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4例。死亡病例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两组病死率及治疗后脑脊液墨汁染色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细胞计数低下的艾滋病合并CM患者病死率高,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辅以鞘内注药的疗效未见明显优势。
- 卢祥婵黄爱春何华伟李雪琴朱庆东阮光靖伍秋云覃伟韦柳迎吴锋耀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鞘内注药两性霉素B氟康唑
- 126例HIV/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治疗HIV/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26例HIV/MTB合并感染者的临床疗效,统计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1年内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IRIS)发病率及CD4+T淋巴细胞上升水平。结果 126例均完成了抗结核治疗,HAART 1年内无死亡及复发结核病例。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升高,以12周时上升幅度最大。治疗过程中37例(29.37%)出现IRIS。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组IRIS发病率高于≥200个/mm3组(χ2=6.206,P=0.013),且在HAART后12周及48周CD4+T淋巴细胞上升幅度低于≥200个/mm3组(P<0.05)。结论 HIV/MTB合并感染者在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时接受HAART,IRIS发病率低,免疫重建良好。
- 伍秋云卢祥婵黄爱春谢志满何华伟朱庆东苏绮思李清蓉阮光靖欧汝志
- 关键词:HIV结核
- 南宁首起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针对南宁市发生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月24日~2月10日发现的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1例疑似病例及8例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RT PCR方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首例患者于2020年1月23日发病,29日确诊,被感染的径为公共场所密集人群。二代患者B 1为1月24日发病,30日确诊;B 2患者为1月27日发病,1月29日确诊;被感染途径:与首例患者密切接触。三代患者1月28日发病,被感染的途径:与二代患者密切接触。经过对患者的积极处置和救治,4例患者出院;1例疑似病例排除新冠诊断后出院;8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病,并已解除隔离。此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文4例患者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接触传播。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宣传,减少聚集性活动也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 方文娟马钰婷何华伟
- 关键词: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呼吸道疫情
- 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居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00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三位一体”(定点医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管理模式进行治疗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互联网+管理模式进行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期间的治疗依从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增高;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增高[治疗前(T1)、治疗12周时(T2)、治疗24周时(T3)](均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痰涂片阳性率、痰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胸部CT好转率(84.0%,94.0%)高于对照组(66.7%,76.6%)(均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应用互联网+管理模式对MDR-PTB患者进行治疗管理,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韦柳迎吴幸幸黄爱春何华伟卢巧玲韦小英何蔼龚贝贝苏春雄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居家治疗治疗管理
- AIDS合并原发性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 2024年
- AIDS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原发性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高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预后极差。本研究报道1例AIDS合并原发性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青年男性患者,右下颌牙龈肿物2月余,肿物伴疼痛,并破溃出血,张口受限。经肿物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给予一线化疗方案、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二线化疗方案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肿瘤先出现进展、后缩小明显。本研究通过此例患者及相关文献复习,探讨了AIDS合并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 阮光靖谢志满李清蓉覃江龙何华伟卢宇明
- 关键词:艾滋病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性口腔黏膜
- 996例HIV感染者PPD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诊断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予996例HIV感染者行PPD试验、CD4+T细胞及结核筛查,根据CD4+T细胞水平分为0~100个/μl、100~200个/μl、200~350个/μl 3个水平,根据结核筛查结果再分为TB/HIV组及HIV感染者组,计算及比较同组及组间同CD4^+T细胞水平的PPD试验阳性率。结果 996例HIV感染者中共诊断TB/HIV双重感染患者280例,HIV感染者组与TB/HIV双重感染组在0~100个/μl、100~200个/μl、200~350个/μl CD4+T细胞水平PPD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2%、27.3%、42.5%和2.4%、7.3%、11.6%,同组及同一CD4+T细胞水平组间PPD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D试验在TB/HIV双重感染的诊断中当CD4+T细胞〉200个/μl时有一定协助诊断作用,CD+4T细胞〈100个/μl时作用有限,仍需寻找较好的检测方法。
- 谢志满兰江卢祥婵黄绍标何华伟
- 关键词:结核CD4+T细胞结核菌素试验
- 抗HIV确认阴性的艾滋病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2年
-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9岁,广西农民,有冶游史,2011年因"抗HIV阳性12 d,发热、咳嗽1周,皮疹3 d"在我院艾滋病科住院治疗,住院诊断"肺部感染,青霉病,口腔真菌感染,中度贫血".2010-12-2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予HIV抗体确认检测DETERMINE检测方法的结果显示阳性反应,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结果示gp160,CD4+结果示8 cell/ul,2011-01-28 HIV-1病毒载量检测报告72 000 copies/ml;在此期间患者反复因机会性感染(肺结核、带状疱疹等)多次在我科住院,经治疗病情均好转出院.2011-02-22 HIV抗体确认检测结果同上,2011-10-20 HIV抗体确认检测WB带型结果示gp160 gp120,HIV抗体不确定报告;2012-01-04 HIV抗体确认检测WB带型结果示gp160,HIV抗体阴性报告.
- 秦英梅卢祥婵农影星何华伟朱庆东
- 关键词:艾滋病
- 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案.
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住院的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同期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对照,统计两组的...
- 卢祥婵伍秋云黄爱春何华伟刘升朱庆东谢志满周子均李清蓉苏绮思吴锋耀
- 关键词:艾滋病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