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瑞生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护理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腺炎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病人
  • 1篇休克
  • 1篇血性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胰腺炎治疗
  • 1篇抑素
  • 1篇应用与护理体...
  • 1篇语言沟通
  • 1篇语言交流技巧
  • 1篇语言性沟通
  • 1篇造口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直肠

机构

  • 1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11篇侯瑞生
  • 2篇吕海霞
  • 2篇任丽清
  • 2篇李明章
  • 2篇胡江
  • 2篇何玉兰
  • 1篇刘春玲
  • 1篇梁鲁
  • 1篇张美霞
  • 1篇张茂
  • 1篇王志英
  • 1篇石秀梅
  • 1篇于琴
  • 1篇张志达
  • 1篇任明姬
  • 1篇郭秀兰
  • 1篇邬海峰
  • 1篇王栋
  • 1篇马俊
  • 1篇马增香

传媒

  • 4篇包头医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内分泌外科杂...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护理干预在胃癌术后对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年
分析临床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需求,分析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指导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对其术后并发症控制及生活质量提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间于包头市中心医院接受胃癌手术治疗患者46例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接受护理方式不同将术后患者均分成2小组,组名各是:实验组、对照组,人数均是23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以根本原因分析法指导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收集两组患者术后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成效。结果 预后对比得知,实验组术后机体恢复用时、总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QOL-LC评分高于对照组,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指导的围手术期护理显著缩短了胃癌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长,提高了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以优化护理措施,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侯瑞生
关键词:护理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
浅谈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2002年
侯瑞生任丽清何玉兰
关键词:护理纠纷
基于循证护理的直肠癌造口"一病一品"专科护理建设及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探讨"一病一品"专科护理模式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包头市中心医院2018年1-6月入院的直肠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2018年7-12月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一病一品"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DET)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出院前、1个月复诊DET评分分别为(5.43 ±0.80)分、(2.76 ±0.9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88 ±1.12)分、(4.91 ±1.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3、-9.414,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5.483、3.416、3.653、3.856、3.543,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883,P<0.05).结论 直肠癌"一病一品"护理模式的构建,为优质护理服务专科内涵深化提供了方向,有效打造了一套直肠癌"专病专品"的护理服务流程,可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侯瑞生徐佳乐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造口术循证护理病人满意度护理评价研究
浅谈非语言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
2005年
侯瑞生郭秀兰马增香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性沟通护患关系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影响,规范健康教育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择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采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分为两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4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应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结果对照组基础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疾病知识、药物知识、管路自我保护、心理护理维度评分分别为(7.21±1.00)分、(4.14±1.00)分、(6.90±2.08)分、(4.98±0.78)分、(1.64±0.53)分,均高于观察组的(6.38±1.08)分、(3.45±0.77)分、(3.88±0.80)分、(3.60±0.54)分、(1.14±0.3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6、3.539、8.785、9.409、5.064,均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肠内营养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提高了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的满意度。
侯瑞生于琴王志英吕海霞杜丽英
关键词:肠内营养健康教育
浅谈语言交流技巧在护理中的应用
2001年
侯瑞生张美霞任丽清
关键词:护理语言交流技巧护理质量
不同输注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输入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综合疗效。方法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输液组(50例)、微量泵24h持续泵入组(30例)和微量泵12h持续泵入组(30例)。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等。结果泵入组与传统组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无差异性;药物不良反应泵入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满意度泵入组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12h泵入组与24h泵入组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均无差异性;满意度12h泵入组高于24h泵入组(P〈0.05)。三组平均住院日传统组18d、24h泵入组16d、12h泵入组12d。结论12h泵入组各项指标优于其它组,住院天数缩短,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扩大了社会效益。
张志达张茂刘春玲胡江李明章侯瑞生
关键词:微量泵生长抑素急性胰腺炎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护理27例
2009年
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7月~2009年7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37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8例,中转手术2例,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侯瑞生吕海霞石秀梅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护理中转手术
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何玉兰时宏侯瑞生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失血性休克腹膜炎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同时监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35例和急腹症30例,分别在入院后的第1、4、7d监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第1、4、7d血浆中的CRP依次为78.83±19.17,91.66±14.07;68.31±16.41;与之比较的急腹症患者CRP依次为83.19±22.57,73.19±26.39,57.10±26.04。急性胰腺炎患者第1、4、7d血浆中的PCT依次为0.59±0.46,0.85±0.44,0.64±0.32,与之比较的急腹症患者PCT血浆则依次为1.65±0.74,1.33±0.68,1.07±0.5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动态监测血中降钙素原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判断胰腺炎转归、继发感染及治疗有明确的临床意义,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鲁任明姬胡江马俊王栋侯瑞生李明章邬海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