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娟芬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真菌血流感染病原学与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分析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与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78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时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43例。收集科室分布、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真菌种类、药敏结果、G试验结果等,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78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死亡35例,病死率44.87%。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普外科,分别占39.74%、11.54%。血培养分离真菌78株,主要以白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为主,分别占39.74%、21.79%、19.23%。药敏结果提示,分离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率达100.00%,对伊曲康唑敏感率较低,仅为82.05%。78例患者中35例进行G试验,阳性率为80.00%,其中23例G试验早于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入住ICU、检出耐药菌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切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预测患者发生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和0.744。结论 真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较差,感染以非白假丝酵母为主,合并气管切开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CRP和ALB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 俞娟芬张亚峰张建国徐永中
- 关键词:真菌血流感染预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创伤后严重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
- 孙炳伟刘东明陈曦薛玉吕剑平俞娟芬孙志伟金勤孙艳
- 本课题对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干预严重创伤后炎症反应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评价,采用免疫沉淀、Western 印迹、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以及在体显微镜观察白细胞的运动模式,细胞信号分子JAK1/3磷酸化的测定等方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炎症反应一氧化碳肝细胞外源性
- 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调查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并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烧伤科出院的60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标本来源以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烧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60例,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32例,检出率为53.33%。分离多重耐药菌59株,其中MDR-AB、MRSA分别占62.71%、37.29%;分离标本主要以分泌物、痰液、血为主,分别占47.46%、22.03%、13.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40%、气管切开以及吸入性损伤是烧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MDR-AB占主导地位,烧伤面积≥40%、气管切开、吸入性损伤与多重耐药菌感染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早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烧伤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
- 左铁牛周芳芳张亚峰鲍小健俞娟芬
- 关键词:烧伤患者多重耐药
- 多部门联合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部门联合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现况调查、原因分析以及实行多种干预措施等,比较某院综合ICU干预前后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该院综合ICU 2016年1—4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16.82%、17.17%、23.40%和21.62%,干预后2017年4季度和2018年1-3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63%、2.08%、2.44%和4.90%。干预前总感染率19.71%,干预后总感染率3.50%,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498,P<0.001)。结论通过多部门联合干预,运用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能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进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俞娟芬邢虎张德厚赵燕燕孙艳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干预效果
- 异体肝脏移植患者的康复护理
- 2002年
- 俞娟芬
- 关键词:护理康复
- 浅谈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点被引量:9
- 2009年
- 俞娟芬
-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病情变化危重病人心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