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储晓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魏晋
  • 3篇游仙诗
  • 3篇魏晋南北朝
  • 3篇魏晋游仙诗
  • 3篇南北朝
  • 2篇逍遥
  • 2篇逍遥游
  • 2篇民众
  • 2篇北朝
  • 1篇代文
  • 1篇信仰
  • 1篇信仰研究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论
  • 1篇渊源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篇社会习俗
  • 1篇神仙
  • 1篇审美
  • 1篇审美特征

机构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作者

  • 11篇储晓军
  • 1篇谷玲玲

传媒

  • 1篇敦煌研究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古籍研究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魏晋游仙诗艺术论
2007年
游仙诗是魏晋时期兴起并发展成熟的一种诗歌类型。从艺术的角度看,魏晋游仙诗具有意象独特、造境奇异、超越恒情、词多慷慨四个方面的审美特征。它们是魏晋游仙诗绚烂多彩的真正原因。
储晓军
关键词:魏晋游仙诗神仙慷慨
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
民间信仰是流行于普通民众间的具有宗教性质的信仰传统和社会习俗。它的内容包括巫术活动、神灵崇拜、灵魂观念等;它的目的是趋吉避凶、化苦为乐、消灾祈福:它具有很强的现世性和个体性。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宗教信仰领...
储晓军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社会习俗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创作论
《杜诗详注》引《杜臆》考(一):辑补
2016年
在杜诗注释史上,《杜诗详注》无疑是一部集大成式的著作,征引的文献多达百部。在这些著作中,《杜臆》是其征引较多的明代著作。我们在详细梳理了《杜诗详注》中引自《杜臆》的材料后,发现其中所引《杜臆》,有相当部分为今本《杜臆》所缺。因此我们辑录、整理这些文献,希望能为《杜臆》研究提供帮助。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中所引《杜臆》悉数摘出,与今本《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逐一比对,以辑出今本《杜臆》所无的部分。列举如下:
储晓军谷玲玲
关键词:《杜诗详注》辑补使君
巫佛道之争与魏晋南北朝民间佛教信仰
2016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巫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传统巫术、佛教巫术、道教巫术为了争夺自己的信众,呈现出并存而又竞争的状态。之所以出现竞争,是因为它们具有同质性,即多表现为治病、求雨以及预言等方面。这种竞争多体现为巫佛之争与佛道之争,巫道之争则比较少,竞争的结果多为佛教取得最后的胜利。佛教巫术的胜利说明佛教已经深入民心,取得了民众的认可与信任。
储晓军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民众
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民众生死观
2007年
魏晋南北朝小说是民众精神生活的反映,其中大量的神鬼故事反映了民众的生死观念。民众在人为什么会死亡,死后世界的建构等方面均表现出与汉代民众以及当时知识阶层不同的特征。现实的社会动乱和佛、道二教在民间的传播和影响是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储晓军
关键词:小说民众生死观
《逍遥游》郭注成疏比较研究
2007年
在《庄子》诠释史上,郭象和成玄英是两个重要人物,但对于郭象和成玄英注庄的异同,却少人比较。本文详细分析郭象和成玄英在《逍遥游》注上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逍遥观和自然观上的差异。
储晓军
关键词:逍遥游郭象成玄英
新时期魏晋游仙诗研究述略被引量:3
2006年
新时期以来,魏晋游仙诗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整体研究方面,学者们探讨了魏晋游仙诗的界定、渊源以及和时代思潮的关系,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储晓军
关键词:游仙诗
敦煌魏晋镇墓文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20世纪40到80年代,敦煌地区出土了一批魏晋时期的镇墓文。这些镇墓文与东汉镇墓文相比,从形式上看,篇幅普遍比较短小;从内容上看,则在继承东汉镇墓文传统的同时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新元素。而在中原地区却仅有少量魏晋时期的镇墓文出土,其原因主要是战乱、人口的迁移以及佛教传播的影响。
储晓军
关键词:魏晋
魏晋游仙诗研究
咏史、咏怀、山水与游仙是魏晋诗歌非常重要的四大类型题材。与前三类题材的诗歌研究相比,游仙诗的研究则显得冷寂许多。而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上,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则相对不足。本文以游仙诗的文本为核心,对其历史...
储晓军
关键词:渊源嬗变审美特征
文献传递
唐前司命信仰的演变——兼谈人为宗教对民间神祇的吸收与改造被引量:1
2010年
人为宗教在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就是对民间信仰中的神祇加以吸收与改造。其目的是为了更快地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司命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祇,魏晋南北朝以前,其职责主要是掌管人的生死祸福,隋唐以后,司命渐与灶神合流。司命地位的变化就是这种规律性的体现。
储晓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