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晓东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SBA-15/UP原位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 2012年
- 采用KH570对介孔二氧化硅SBA-15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合成SBA-15/不饱和聚酯(UP)复合树脂,后再通过共混、辊炼、模压成型制备了SBA-15/UP复合材料。研究了加入SBA-15对SBA-15/UP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硬度、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SBA-15加入使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降低了26%,玻璃化温度提高了16℃。
- 潘冬明韦春刘红霞余传柏党晓东李肖建苏乐
-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不饱和聚酯原位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 剑麻纤维素微晶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4
- 2012年
- 通过对剑麻纤维进行预处理、碱处理、酸解等步骤制备剑麻纤维素微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剑麻纤维素微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而XRD、POM和SEM结果表明,剑麻纤维素微晶以纤维素Ⅰ的形式存在,长度尺寸在50μm^150μm之间,直径10μm左右;DSC和TGA热分析结果表明,剑麻纤维素微晶在323.7℃处有一尖锐的结晶熔融吸热峰,其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337℃,比普通剑麻纤维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60℃,并且其在700℃时的最后残留物仅为0.05%。
- 李肖建刘红霞韦春吕建潘冬明党晓东
- 关键词:剑麻纤维
- 一种新型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 2012年
- 在Higashi直接缩聚法的基础上,利用分步投料法,以N,N-己二撑-1,6-双苯偏三酸酰亚胺二胺(IA6)、对羟基苯甲酸(PHB)和对苯二酚二对羟基苯甲酸酯(PHQ)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共聚液晶聚酯酰亚胺(IA6PP)。采用FTIR、DSC、TGA、POM和WAXD等方法研究了单体种类对所合成的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A6PP呈现出典型的向列型液晶的特征,液晶温度区间为252-365℃,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由4,4-二羟基二苯甲酮(DHBP)、IA6和PHB合成的液晶聚酯酰亚胺(IA6PD)。
- 党晓东韦春刘红霞潘冬明李肖建曾思华
- 关键词: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
- 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液晶聚酯酰亚胺是一类新型的液晶聚合物,在航空航天、光学纤维、电子器件、液晶显示和激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本文自行设计合成了4种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TLCP),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共混、辊炼、熔融挤出法制...
- 党晓东
- 关键词:聚酯酰亚胺酚醛树脂共混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热致性液晶
- 文献传递
- TLCP含量对TLCP/PF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非等温DSC方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TLCP)/酚醛树脂(PF)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利用3种现象学模型(Ozawa及Kissinger简单模型、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等转化模型)分析对比了TLCP/PF复合体系及纯PF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了不同含量的TLCP对TLCP/PF复合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Ozawa和Kissinger 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TLCP/PF复合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Ea)结果一致;TLCP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F的固化反应,改变了PF的Ea;当TLCP的质量分数为3%时,Ea最小。
- 党晓东韦春徐伟华苏乐
- 关键词:酚醛树脂固化动力学
- 环氧液晶/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自行合成的端基为环氧基的热致性环氧液晶(LCE)与酚醛树脂(PF)通过熔融挤出进行原位复合制备了LCE/PF复合材料。研究了LCE含量对LCE/P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硬度及摩擦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磨损面形貌,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LCE含量为2.5%时,摩擦系数比未加LCE的稳定,力学性能也有所提高;在各温度下,LCE含量为7.5%的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比未加LCE的复合材料的小达,到了GB 5763—2008的要求。
- 潘冬明韦春高秋姗党晓东李肖建
- 关键词:酚醛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