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万松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新生儿
  • 3篇胆红素
  • 3篇胆红素血症
  • 3篇通气
  • 3篇疗效
  • 3篇红素
  • 3篇高胆红素
  • 3篇高胆红素血症
  • 2篇治疗新生儿
  • 2篇通气治疗
  • 2篇疗效分析
  • 2篇患儿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儿持续肺...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机构

  • 13篇郑州市妇幼保...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3篇冯万松
  • 8篇于凤琴
  • 3篇王广州
  • 3篇马占敏
  • 2篇孙岩
  • 1篇张长军
  • 1篇闫瑰娟
  • 1篇康莺歌
  • 1篇张家洁
  • 1篇崔丽霞
  • 1篇张淑梅

传媒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原医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4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酸肌酸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8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依据建档顺序分组,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建档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建档的40例患儿为研究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阿氏(Apgar)评分、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29/4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Apgar评分和CK、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Apgar评分和CK、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Apgar评分,改善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冯万松于凤琴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磷酸肌酸钠1,6-二磷酸果糖
家庭中早期干预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智能发育
2001年
目的:探讨指导家长在家中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训练,降低智能落后的发生率及落后程 度。方法;对17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Gesell方法在生后3月~3岁期间进行随访,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视、 听、感知觉及运动方面干预训练。结果:干预组172例中有12例智能发育异常,均为轻度改变;对照组172例中有44例 出现智能发育异常,其中有8例为重度改变。父母高学历及干部家庭背景患儿较父母学历偏低、工农家庭背景者智能落 后发生率低。结论:家庭早期干预训练可明显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智能异常的发生率及落后程度。对父母学历较低、工 农家庭背景的患儿更应加强督促训练。
张家洁冯万松闫瑰娟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家庭干预智能发育
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评价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应用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20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监测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SPAP)、体循环血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O2)、pH值。结果: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后,患儿肺动脉压力、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H值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而SBP无明显下降。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
冯万松于凤琴王广州
关键词: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西地那非高频振荡通气
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综合康复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马占敏冯万松康莺歌
关键词:中枢协调障碍疗效分析综合康复患儿运动疗法脑瘫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分析
2014年
目的观察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NICU2006年1月~12月收治的38例急性呼吸衰竭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组(传统机械通气组),另以我院NICU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呼吸衰竭的足月儿作为治疗组(保护性机械通气组),对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机参数PIP(吸气峰压)、PEEP(呼吸末正压)、MAP(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的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颅内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冯万松马占敏张长军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足月儿呼吸衰竭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16例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NICU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的1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中治愈15例,放弃1例。结论: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安全、有效。
冯万松于凤琴马占敏
关键词:高频震荡通气新生儿气胸
短期小剂量甲强龙辅助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短期小剂量甲强龙辅助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组,各42例。阿奇霉素组接受单纯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接受甲强龙+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阿奇霉素组总有效率为78.57%(33/42),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阿奇霉素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TNF-α、CRP水平均较阿奇霉素组低(均P<0.05)。治疗5 d后,两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阿奇霉素组高,CD8+水平较阿奇霉素组低(均P<0.05)。结论短期小剂量甲强龙辅助治疗重症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冯万松于凤琴
关键词:重症支原体肺炎小儿甲强龙小剂量
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HIE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近期疗效、血清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内啡肽(β-EP)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反射、意识、肌张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PY、NSE、β-E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PY、NSE、β-E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较好,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NPY、NSE、β-EP水平,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伤,药物安全性高。
冯万松于凤琴孙岩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复方麝香注射液神经节苷脂血清炎性因子
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及对TLR2、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效果及对Toll样受体(TLR2)、Toll样受体9(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抽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IM患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病毒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TLR2、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LR2 mRNA和TLR9 mRNA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LR2 mRNA和TLR9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IM患儿疗效良好,可下调TLR2 mRNA和TLR9 mRNA表达,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冯万松于凤琴孙岩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丙种球蛋白病毒唑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9T淋巴细胞亚群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本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以2008年2月~2013年2月我院NICU32例确诊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在治疗期间的血培养及粪便培养结果。结果共送检标本132份,检出病原菌13种,革兰氏阴性菌占68.3%,革兰氏阳性菌占26.4%,真菌占5.3%,革兰氏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最高,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真菌应用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检出病原菌多为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在临床用药时,应结合当地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以提高疗效。
冯万松于凤琴王广州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