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士龙

作品数:7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污泥
  • 2篇幼苗
  • 2篇小麦
  • 2篇小麦幼苗
  • 2篇磷形态
  • 2篇
  • 2篇沉积物
  • 1篇毒性效应
  • 1篇阳离子交换量
  • 1篇有机质
  • 1篇上覆水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物可利用磷
  • 1篇水厂
  • 1篇水厂污泥
  • 1篇水系统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7篇河海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冯士龙
  • 4篇李晓晨
  • 4篇邹丽敏
  • 4篇王超
  • 2篇马海涛
  • 1篇郭志勇
  • 1篇林志评
  • 1篇王沛芳
  • 1篇王超
  • 1篇朱萍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4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Zn、Pb和Cd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被引量:31
2007年
采用室内水培实验研究了Zn、Pb和Cd 3种金属对小麦籽粒发芽及其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3种金属对小麦籽粒发芽率和幼苗的株高、鲜重和膜抗损伤能力等均具有显著性负面影响;3种金属对小麦叶绿素有着不同的影响;Zn可导致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Pb和Cd可以增加其含量。
马海涛李晓晨郭志勇冯士龙王超
关键词:重金属毒性效应小麦幼苗生理指标
污泥中磷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被引量:28
2008年
应用SMT法(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对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阶段污泥中磷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污泥中生物有效磷的可利用性和迁移性.结果表明,污泥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IP)的形态存在,占总磷(TP)的61%以上;有机磷(OP)含量较低,仅为15%-35%;而在无机磷中,非磷灰石无机磷(NAIP)是主要的赋存形态,占IP的60%以上.这表明污泥中的磷具有较高的潜在生物可利用性.TP与NAIP+O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60 7,p〈0.01),表明在不具备磷形态分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TP的测定来预测污泥中磷的潜在生物有效性.污泥的理化性质和磷形态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和pH是污泥理化性质中的重要指标,对污泥中磷的潜在环境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王超冯士龙王沛芳李晓晨邹丽敏
关键词:污泥土地利用磷形态生物可利用磷
城市污水厂污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和释放特性研究
污泥中的P/N是高于庄稼的实际需要的,根据庄稼对N的需要施用污泥必然会导致磷在土壤里过量累集,从而增加磷向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失的风险。同时,磷作为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的可利用性和造成富营养化的危险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而且更大...
冯士龙
关键词:污泥处理污泥农用磷形态污水厂
文献传递
大明湖水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湖泊水生态系统(表层水、上覆水和孔隙水)重金属元素的研究对于评价重金属元素对水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用ICP-MS仪,测定了大明湖水系统中Fe、Mn、Ni和Cr浓度。[结果]同一采样点重金属元素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Fe〉Mn〉Ni〉Cr,且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浓度高于表层水和上覆水。Fe和Mn元素在孔隙水中的浓度峰值出现在界面较深处,Cr和Ni元素的迁移较为复杂,在孔隙水中的浓度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6~8 cm深度处达到最大值。[结论]大明湖水系统中活泼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于稳定态重金属,且人为活动对水系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大明湖沉积物中Fe是重要的有机质分解氧化剂,湖水溶氧较强使得铁锰氧化边界下移。
朱萍邹丽敏冯士龙林志评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表层水上覆水孔隙水
大明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沉积物中有机质对污染物质的迁移与释放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大明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等指标的测试分析发现,大明湖3个点的样品中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层大于下层;pH值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729,P<0.01);有机质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CEC)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643,P<0.01);Fe离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相关不显著,Mn离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呈负相关(R2=0.425,P<0.05);有机质和温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邹丽敏王超李晓晨冯士龙
关键词: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温度金属离子
玄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物毒性风险评价被引量:25
2008年
采用ICP-MS仪测定了玄武湖沉积物中Zn、Cd、Ni的含量,并应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玄武湖沉积物中Zn、Cd和Ni的含量分别为75.26~179.11、5.17~8.98和47.76~147.28mg/kg,分别是为南京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8~2.91、51.70~89.80和1.33~4.11倍,表明Zn的污染程度较轻,Cd和Ni的污染较重,且人为活动对重金属含量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Zn、Cd、Ni浓度的最大均值均出现于东南湖(SE-L)的沉积物中。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物数据库基准对玄武湖表层沉积物进行生物毒性风险评价得出的结论与此相似,潜在生物毒性风险的顺序依次为Cd〉Ni〉Zn。从采样点的布设来看,东南湖的潜在生物毒性风险最严重。
邹丽敏王超冯士龙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
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在小麦幼苗中的富集被引量:24
2007年
采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污泥中Cd、Pb和Zn的化学形态分布,并通过室内土培实验研究了其在小麦幼苗中的富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Pb和Cd在污泥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相对比较稳定;Zn则主要以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存在,具有较强的潜在生物有效性。污泥中3种金属的潜在生物有效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n>Cd>Pb。比较污泥中的Zn、Pb、Cd在小麦根和叶中的富集系数(EC),可发现3种金属在根中的富集系数均大于其在叶中的富集系数,说明小麦根部对这3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其茎叶部分。3种金属在小麦中富集能力的强弱顺序在茎叶中为Zn>Cd>Pb,此结果与金属形态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李晓晨马海涛冯士龙王超
关键词:污泥重金属小麦幼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