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怡燕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术后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癌
  • 2篇肝炎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结石
  • 1篇胆结石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蛋白
  • 1篇队列研究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消化疾...

作者

  • 7篇冯怡燕
  • 6篇李海
  • 2篇陈婷
  • 2篇章鹏
  • 1篇宫钰
  • 1篇俞愉
  • 1篇王思岳
  • 1篇薛峰
  • 1篇李齐根
  • 1篇夏强
  • 1篇徐军
  • 1篇高婷
  • 1篇邱德凯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1篇肝脏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被引量:2
2009年
冯怡燕李海
关键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促凋亡蛋白线粒体呼吸链ATP合成
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最新研究显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非病毒特异性肝损伤的调控,然而至今尚无研究报道其是否参与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损伤。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肝组织发生亚大块及以上坏死、12例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为G2~G4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11例健康人的肝组织和外周血标本,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IL-17的表达和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h17型细胞因子IL-17 mRNA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 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亚大块坏死组肝组织IL-17阳性细胞浸润区域较G2~G4炎症组广泛,健康对照组仅有少量IL-17阳性细胞浸润。亚大块坏死组肝组织IL-17、RORγt mRNA表达和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G2~G4炎症组(P=0.0226, P=0.0531, P=0.0171),G2~G4炎症组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289, P=0.0005, P=0.0160)。肝内IL-17 mRNA表达和血清IL-17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rs=0.686, P〈0.0001; rs=0.767, P〈0.0001)。结论:肝内和血清Th17型细胞因子IL-17水平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参与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肝损伤。
章鹏陈婷宫钰冯怡燕薛峰李海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炎症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
脂质体法转染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
2008年
背景: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联合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疗效较单独应用更佳,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目的: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行脂质体介导的TNF-α基因瘤内转染,研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情况及其机制。方法:经脂质体介导,以真核表达质粒pSVK3-TNF-α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裸鼠皮下SMMC-7721细胞移植瘤。测定SMMC-7721细胞的TNF-α浓度,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测定细胞杀伤率,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TNF-α转基因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结束第5d,移植瘤体积为(75.28±35.35)m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45±103.64)mm3(P<0.05)。TNF-α基因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24、48、72h后,基因转染组每106个细胞的TNF-α表达量分别为(1680±187)pg、(1702±205)pg和(1650±164)pg,细胞杀伤率分别为(37.1±2.4)%、(79.4±4.3)%和(84.2±4.6)%。基因转染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指数为(30.5±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1±3.9)%(P<0.05);凋亡指数为(10.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0.4)%(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TNF-α基因转染裸鼠人肝癌移植瘤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为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李海徐军俞愉陈婷冯怡燕章鹏邱德凯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脂质体转染
国内外肝移植标准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背景:我国是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高发国家,目前肝移植正日益成为治疗HCC的有效手段,米兰标准及UCSF标准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肝移植标准。我国肝癌患者多数为晚期病例,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不符合米兰标准,因此有必要针...
冯怡燕
关键词:肝移植标准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文献传递
入选米兰标准与扩大米兰标准(杭州标准)的HBV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移值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队列研究
高婷李齐根冯怡燕王思岳夏强李海
文献传递
基因多态性参与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胆汁胆固醇过饱和及胆汁淤积是胆固醇结石的重要诱因。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胆固醇的转运及代谢,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降低胆囊动力加重胆汁淤积,使个体对胆固醇结石的易感性增加。此文就近几年来对基因多态性在影响胆固醇结石发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基因多态性在胆固醇结石发生中的作用,增进对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了解,并为胆固醇结石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冯怡燕李海
关键词:胆结石基因多态性胆固醇磷脂胆汁酸
SIRT1——有前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治疗靶点被引量:2
2008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主要表现。NASH是其患者在单纯性脂肪变基础上发展出现的肝组织炎症,并有可能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H是肝脏在遭受两次不同打击后出现的包括炎症、细胞坏死等为主要特点的肝脏疾病。第一次打击主要来自于外周胰岛素抵抗,其通过增加肝脏脂肪酸的输入及合成、减少脂肪酸氧化,
冯怡燕李海
关键词:脂肪肝胰岛素抗药性氧化性应激SIRT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