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长江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蜕皮甾酮
  • 6篇切除
  • 6篇干细胞
  • 5篇细胞
  • 5篇结节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切除术
  • 4篇肺段
  • 4篇肺段切除
  • 4篇肺段切除术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脐带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小结节
  • 3篇间充质
  • 3篇肺小结节
  • 2篇增殖
  • 2篇手术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15篇冯长江
  • 7篇吴旭
  • 6篇付小兵
  • 6篇刘阳
  • 6篇马永富
  • 5篇张彤
  • 5篇李云婧
  • 4篇吴霞
  • 4篇张子良
  • 4篇张元中
  • 4篇李军
  • 3篇马奎
  • 2篇张军花
  • 2篇黄沙
  • 2篇武艳
  • 1篇许永安
  • 1篇张猛
  • 1篇沈涛
  • 1篇高冬蕴
  • 1篇孙同柱

传媒

  • 4篇感染.炎症....
  • 4篇中华腔镜外科...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19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蜕皮甾酮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烫伤皮肤愈合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家兔烫伤皮肤愈合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家兔18只,每只4个创面,随机标记设为空白对照组(A组)、EDS组(B组)、MSCs(C组)、EDS+MSCs(D组)。烫伤后5、10、15d各处死6只家兔,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组织病理学指标。结果:烫伤后5d,B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A组,B、D组炎性细胞浸润度显著低于A组。烫伤后10d,各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炎性细胞浸润度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烫伤后15d,B、C、D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A组。结论:EDS联合MSCs对家兔烫伤皮肤有促愈合作用。
张子良吴旭张军花张元中冯长江李军吴霞王磊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蜕皮甾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创伤愈合烫伤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小鼠皮肤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肤瘢痕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n=10)。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小鼠于背部经皮下注射1ml浓度为1mg/ml的博来霉素,3h后BM-MSCs移植组经皮下注射1×106个BM-MSCs,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PBS,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经皮下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PBS,共注射28d。29d时处死全部小鼠,取新鲜皮肤组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另取皮肤组织行HE及Masson's Trichom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BM-MSCs移植组的皮肤瘢痕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真皮层胶原厚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反映皮肤纤维化程度的指标TGF-β1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BM-MSCs移植可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的表达有关。
武艳冯长江恩和吉日嘎拉黄沙马奎杨思明孙同柱付小兵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博来霉素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
荧光染色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判定段间平面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相较于目前常用的改良膨胀萎陷法,探讨荧光染色法判定段间平面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157例临床资料,其中荧光染色组60例,女41例、男19例,年龄36~76岁;改良膨胀萎陷组97组,女62例、男35例,年龄27~85岁。荧光染色组采用反向染色法,分离出预切除肺段的肺动脉分支并切断,经外周静脉快速推注吲哚菁绿25 mg行保留肺脏部分的荧光显影从而判定段间平面。改良膨胀萎陷法,在分离出预切除肺段的支气管分支并切断后,双肺通气使肺脏完全膨胀后恢复单肺通气,一段时间后可形成较明显的段间平面。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改良膨胀萎陷组相比,荧光染色组的段间平面形成时间更早、手术时间缩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 s(8~25 s)比1008 s(884~1200 s),P=0.031;(103.3±7.3)min比(132.8±10.4)min,P=0.021];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较于目前常用的改良膨胀萎陷法,荧光染色法术中不需反复膨肺,同样符合肿瘤学要求,是安全、有效的。
张彤马永富石渊博孙天宇李云婧冯长江潘俊伊刘阳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荧光吲哚菁绿
肺小结节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初步报道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86例临床资料。手术均为3切口。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总结,对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现况、优势及适应证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顺利施行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或改行肺叶切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60.59±42.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7.06±1.23)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6.78±3.54)枚,平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4.84±2.12)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3±1.41)d。术后病理:腺癌78例,鳞状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良性结节6例,其中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均为Ⅰa期。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复发及死亡。结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其远期预后效果缺乏前瞻性数据支持,必须严格把控肺段切除术的适应证。
张彤马永富李云婧冯长江潘俊伊刘阳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
以肺亚段为解剖单位的精准肺外科手术策略的初步报道
2023年
目的探索以肺亚段为解剖单位规划亚肺叶切除的手术策略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完成的150例患者资料,其中以肺亚段为解剖单位的手术策略执行手术29例、肺段切除术74例、肺叶切除术47例,比较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结果所有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进展。在切除的肺亚段数量、切除的肺体积、术中清扫的淋巴结区域、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比较中,肺亚段组与肺段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亚段组与肺段组均少于肺叶组。肺亚段组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的切割缝合器数量高于肺段组与肺叶组。三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漏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肺亚段为解剖单位的手术策略执行手术难度较高,在实践中安全可行,可以应用于符合亚肺叶切除术指征的患者。
赵志鹏马永富冯长江张猛刘阳
关键词:肺结节肺癌
荧光腔镜下左肺上叶S3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被引量:2
2019年
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左肺上叶前段磨玻璃结节5个月余”入院。胸部CT示:左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前可见结节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大小约1.2 cm×0.5 cm×1.3 cm(图1).
马永富潘俊伊李云婧冯长江张彤刘阳
关键词:肺上叶肺段切除术解剖性结节状
蜕皮甾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及IL-10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病理学及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LI模型组(LPS组)和蜕皮甾酮低剂量组(LPS+EDS 20 mg/kg组)、蜕皮甾酮中剂量组(LPS+EDS 30 mg/kg组)、蜕皮甾酮高剂量组(LPS+EDS 40mg/kg组)。经腹腔注射脂多糖(8 mg/kg)复制ALI模型,蜕皮甾酮各剂量组于建模1 h后同时尾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蜕皮甾酮溶液;在建模后2、4、24 h处死动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10浓度变化,检测各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变化;建模24 h后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LPS组比较,EDS不同剂量治疗组在同一时间点均不同程度促进肺组织IL-10 mRNA和血清IL-10水平的升高(P<0.05)。其中EDS高剂量组(P<0.05)促进作用最明显,在各个时间点IL-10 mRNA的表达和注射LPS4 h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剂量治疗组(P<0.05)。而在注射LPS后4和24 h,治疗组W/D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提示EDS治疗减轻了ALI造成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治疗组较模型组肺水肿程度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AT-Ⅱ线粒体肿胀、微绒毛减少、板层小体空泡化程度减轻。结论:蜕皮甾酮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起保护效应,这一作用可能与促进肺组织IL-10 mRNA表达、血清IL-10浓度上调有关,从而调节全身炎症反应和代偿性抗炎反应的动态平衡,抑制肺部炎症反应。
吴霞吴旭冯长江李军谷城威沈涛高冬蕴
关键词:蜕皮甾酮白细胞介素-10超微结构
经纬法在胸腔镜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纬法定位肺小结节(SPN)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2017年3月—2019年4月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88例,年龄30~79岁。对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纬法判断准确度达96.6%(141/146)。146例实行了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其中解剖性肺段切除术98例,楔形切除术48例,定位失败5例(3.4%)。术后病理类型如下:良性结节10例,鳞癌2例,黏液腺癌2例,腺癌132例。TNM分期均为T1N0M0。结论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中应用经纬法定位SPN准确、有效且安全可行。
张彤李云婧冯长江潘俊伊马永富刘阳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楔形切除术
体外条件下蜕皮甾酮对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蜕皮甾酮(ecdysterone,EDS)对于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加以鉴定;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基础培养基(DMEM-LG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 U/mL青/链霉素、2 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7 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采用酶消化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流式仪鉴定显示,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44和CD90,阴性表达CD34和CD4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在细胞活力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S 100、150及200μg/mL 3组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缩短细胞倍增时间,此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达到最佳。结论体外条件下,EDS对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较为显著,不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新方法。
张元中吴旭付小兵冯长江张子良
关键词:蜕皮甾酮细胞增殖
蜕皮甾酮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取第3代hUCMSCs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低糖DMEM培养基、10%的胎牛血清、100U/m青/链霉素、4mmol/L L-谷氨酰胺)中加入不同浓度(0、25、50、100、150、200μg/ml)EDS予以干预,分别于第1、3、5、7天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另外,设置相同分组EDS干预培养hUCMSCs7天,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第3代细胞阳性表达CD29、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经EDS干预培养的hUCMSCs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EDS100、150及200μg/ml三组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较其他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曲线同样显示EDS实验组可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DS对hUCMSCs具有促增殖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100μg/ml时较为显著,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有望成为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新方法。
张元中付小兵黄沙马奎张子良冯长江吴旭
关键词:蜕皮甾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