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严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麻醉处理一例报道
- 2001年
- 刘和平朱莹
- 关键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麻醉病例报告
-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预防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联合用药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6名口咽肿瘤术后带气管导管辅助或支持通气入ICU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拔管前Ⅰ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Ⅱ组静注艾司洛尔1mg/kg,Ⅲ组静注艾司洛尔1mg/kg和尼卡地平10μg/kg,记录所有患者给药前(基础值),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ECG的ST段变化,并计算HR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Ⅰ组患者出现明显心血管反应,拔管刺激时HR、MAP、RPP显著高于基础值(P<0.01);Ⅱ组和Ⅲ组无明显心血管反应,Ⅲ组拔管前及拔管时HR、MAP、RPP均较基础值低(P<0.01),而Ⅱ组拔管前、拔管时的MAP较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无显著副作用。
- 严伟民刘和平姜虹朱也森
- 关键词:尼卡地平艾司洛尔高血压冠心病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
- 小儿腭裂修复术中的输血输液问题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小儿腭裂手术是否需要输血及术中输液的合理组合 ,为临床麻醉管理和小儿手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小儿腭裂修复术 2 0例 ,术中均不输血 ,手术麻醉中输液组合为 5 %葡萄糖液、乳酸钠林格液、血定安。将术中术后的循环变化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与术前基础值作比较。结果 全组患儿术中术后循环稳定 ,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数据较术前有所下降 ,但仍在正常范围 (P>0 .0 5 )。结论 小儿腭裂修复术中 ,只要输液处理得当 ,不需输血同样保持循环稳定 ,达到修复目的 ,既节约了血源 ,又避免了输血带来的不良作用。
- 刘和平朱也森
- 关键词:腭裂修复术输血输液
- 应用喉罩插入气管导管被引量:1
- 2000年
- 刘和平朱也森
- 关键词:麻醉喉罩
- 颌面部巨大肿瘤的麻醉处理(附三例报告)
- 1995年
- 本文介绍三例罕见的颌面部巨大肿瘤的麻醉处理,三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降温复合麻醉。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与手术前作对照,差别不显著。作者提出:颌面部巨大肿瘤患者,因手术难度高,创面大,出血多,时间长,故首先应充分备血,准确计算失血量,及时输血,合理应用药物,并强调各种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人员的密切观察对重危大手术中的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 刘和平朱也森
- 关键词:麻醉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管插管
- 全文增补中
- 食管气管引导管在舌颌颈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食管气管引导管在舌颌颈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38例原拟定舌颌颈术后做预防性气管切开的病例 ,分为三组 ,组Ⅰ (11例 )不做气管切开 ,术后留置气管导管 ;组Ⅱ (12例 )不做气管切开 ,术后 2 4h拨除气管导管 ,给予食管气管引导管作通气支持 ;组Ⅲ (15例 )手术结束时即施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结果放置引导管通气后 ,组Ⅱ的BIS、MAP和HR较放置前、未拔除气管导管时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组Ⅱ的BIS明显低于组Ⅰ、Ⅲ ,组Ⅰ的MAP、HR明显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5 )。三组中 ,组Ⅰ、Ⅱ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组Ⅲ ,组Ⅰ、Ⅲ呛咳、咳痰发生率高于组Ⅱ ,组Ⅰ的咽喉疼痛发生率较高 (P <0 .0 5 )。结论食管气管引导管用于舌颌颈术后气道管理 ,通气效果确切 ,刺激小 ,并发症少 ,可有效避免做预防性气管切开 。
- 朱也森姜虹徐辉刘和平
- 关键词:预防性气管切开气道管理气道困难口腔颌面外科围术期管理
- 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气管切开及留置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
- 2005年
- IUC中的患者常有紧张、焦虑等情绪,尤其是术后气管切开或留置气管导管患者,除了上述情绪外,尚有不适、忧虑甚至疼痛的不良感受。而大手术后,ICU中通常使用阿片类药物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观察到有时单用阿片类药物镇静效果不甚理想。为了消除患者的焦虑,增加舒适感,我们在ICU中观察了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联合用药对此类患者的镇静程度。
- 劳蔚刘和平姜虹
- 关键词:复合芬太尼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咪达唑仑留置阿片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