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
- 作品数:36 被引量:3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重磁场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地质构造信息识别与提取——以铜陵矿集区为例被引量:28
- 2015年
- 重磁场是地下地质体密度、磁性分别响应的综合,蕴涵着丰富的地质构造信息,如何将其有效地提取出来是正确认识地下结构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总结重磁场构造信息提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构造信息提取突破口归结为重磁场的边缘增强与检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常用的边缘检测方法开展了对比试验,并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铜陵矿集区为例,开展了实际资料的处理和研究.获得以下认识和结论:(1)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较其他方法更能准确提取模型边界,更适合于构造信息识别与提取;(2)在铜陵矿集区识别出18条断裂构造,确定了铜陵隆起的边界,断裂构造的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前人所谓"棋盘格式"断裂构造系统并不存在;(3)圈定了岩体的分布范围,在铜陵矿集区北缘,发现了2处隐伏岩体;(4)施家冲、戴家汇岩体周边是寻找矽卡岩型、斑岩型铜金矿的有利地段,铜陵隆起和繁昌火山岩盆地分界断裂两侧是寻找热液型铅锌矿和金矿的重要靶区.
- 严加永吕庆田陈明春邓震祁光张昆刘振东汪杰刘彦
- 关键词:重磁场多尺度边缘检测铜陵矿集区
- 一种滑坡GNSS监测数据滤噪的效果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滑坡监测预警技术领域的一种滑坡GNSS监测数据滤噪的效果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GNSS监测X和Y方向原始数据和滤噪后数据,分析得出离群点数据和离群点率;基于GNSS监测的平面合位移数据和滤噪后数据,分析...
- 陈龙李谦刘彦陈欢贾逸李扬朱星唐垚肖洋
- 长电极直流电法滑坡监测有限元数值模拟被引量:2
- 2019年
- 为探讨长电极直流电法监测滑坡灾害演变的可行性,采用非结构多重网格有限元方法模拟滑坡灾害孕育过程中长电极源和点电源两种模式的电位变化分布特征,在激发相同电压和电流的条件下,长电极源能够将更多电流传至滑坡薄弱面及其深部地层,具有较大的电势和显著的异常特征。此外,随着滑坡带薄弱面电阻率降低,长电极源使沿地表和垂直测线的电位势能增加,而点电源使沿地表和垂直测线的电位势能减小,点电源在地面观测条件下对滑坡低阻深度信息有较明显的异常反映,长电极源在垂直测线观测条件下对滑坡低阻深度信息有较明显的异常反映,有利于推断低阻薄弱带的空间位置。综合长电极源和点电源两种观测方法,能够对滑坡孕育过程及薄弱面位置进行有效监测。
- 李晓斌杨振威杨振威云美厚
- 关键词:滑坡监测直流电法有限元数值模拟
- 金属矿勘探中的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 1.引言不同类型的地球物理方法是根据岩石不同的物理参数的差异来了解地球的,重磁电震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对同一地质体的不同物性参数进行相应的表征。重力反映地壳物质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不同密度界面特征;磁力主要揭示不同磁性界面特...
- 刘彦吕庆田严加永赵金花
- 关键词:联合反演反演方法金属矿勘探
- 文献传递
- 基于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格架研究被引量:39
- 2011年
- 采用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重力和航磁数据进行了边缘检测,结合大地电磁剖面和地质资料,建立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构造格架。根据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结果,重新厘定了断裂系统的展布位置,确定了宁芜、庐枞等火山岩盆地的准确边界,划分了板块、火山岩盆地等横向结构的边界。认为长江深断裂沿安庆—铜陵北—芜湖—马鞍山—南京一线连续分布,在南京附近走向转换为近东西向,到镇江后一直往东延续至南通,进一步向东延续进入东海;长江南侧未见与郯庐断裂带连接的密度或磁性线状边界,认为郯庐断裂带穿过长江的可能性较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主要矿集区与构造格架的关系,认为长江深断裂是地幔上涌引起的裂谷型断裂,来自下地壳或地幔的深部矿源物质通过深断裂向上运移,在合适的位置形成目前所见的金属矿集区。大别-舟山断裂将长江深断裂在铜陵一带错断,形成深大断裂的交汇,对铜陵、庐枞、宁芜矿集区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 严加永吕庆田孟贵祥赵金花邓震刘彦
- 关键词: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格架
-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 2025年
- 【研究目的】全球升温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应运而生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降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该过程对储层和盖层都可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存在二氧化碳泄露的风险。二氧化碳注入前后储层物性参数的改变为测井、地震、电磁及重力等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奠定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相应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接着探讨了各种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地球物理监测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应用限制,同时也展望了其发展前景。【研究结果】面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质力学问题,可以针对性地采用各种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如地表变形问题,可采用InSAR、微震及时延重力方法;诱发地震问题,可采用微震方法;破坏井筒完整性问题,可采用测井方法。而在追踪二氧化碳羽流运移及潜在泄露情况时,时延重力/地震、微震及电阻率层析成像等多种方法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信心,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以及现场环境制约等因素依然是不容忽视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地球物理监测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综合利用多源信息也将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结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双碳目标为地球物理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大力发展相适应的长期稳定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监测体系,是地球物理开拓新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浪潮、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来监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章月华刘彦吕庆田吕庆田陈召曦
- 关键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人工智能多源信息
- 无网格方法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与展望
- 2022年
-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无网格法是一类新兴的数值方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计算及工程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相较于有限元方法,无网格法具有网格依赖性弱、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方便构造高阶拟合函数等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网格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诞生了多种方法.无网格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构造近似函数的不同和加权余量法的选择.本文概述了无网格法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进展以及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状况;详细阐述了多种无网格的近似方法,包括:移动最小二乘近似、径向基函数近似、核积分近似、再生核粒子近似等,以及常用的加权余量法—配点法、伽辽金法、局部伽辽金法.并对这些无网格方法的差异性作了系统对比分析,同时指出了在地球物理领域的适用范围.还例举了无网格法在地震勘探领域的波动方程、重磁勘探领域的位场延拓以及异常体正演的求解过程.最后讨论了无网格方法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分析了未来无网格方法的应用前景和潜力方向.
- 黄尧刘彦吕庆田吕庆田孟贵祥刘双史大年
- 关键词:无网格法加权余量法地球物理勘探
- 新疆拉伊克勒克铁铜矿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隐伏矿定位
- 琼河坝地区是新疆环准噶尔斑岩成矿带中一个重要的地段,已发现斑岩型铜矿和夕卡岩型铁矿,但由于第四系大面积覆盖,给找矿工作带来困难(王登红,2009,董连慧,2009)。近年来,我们在该区开展了成矿预测研究,优选出和尔赛和铜...
- 严加永孟贵祥邓震张昆陈向斌刘彦
- 关键词:地球物理探测铁铜矿隐伏矿
- 文献传递
- 基于MQ径向基函数的重力模型正演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MQ径向基函数的重力模型正演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将工作区域的地下空间进行网格化;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整好径向基函数的参数;将采集的实际数据(包含井中数据)或计算的模型数据带入由径向基函数作为形函...
- 刘彦黄尧胡金民张永谦
- 文献传递
- 基于自适应的无网格重力反演方法研究
- 1引言重力场是指由质量体产生的引力所形成的一种物理场。重力场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重力场可以用于导航系统、地质勘探、天体测量等领域。重力勘探具有成本低、采集效率高、理论技术成熟、设备轻便等优点,...
- 刘彦黄尧吕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