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发酵
  • 3篇发酵工艺
  • 2篇选育
  • 2篇诱变
  • 2篇柠檬
  • 2篇柠檬酸
  • 2篇清酒
  • 2篇曲霉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黑曲霉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药用植物园
  • 1篇诱变选育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管理
  • 1篇栽培管理技术

机构

  • 7篇齐鲁工业大学
  • 2篇广西药用植物...

作者

  • 9篇刘林明
  • 6篇杨平平
  • 6篇王燕
  • 2篇张海涛
  • 1篇王志超
  • 1篇周龙霞

传媒

  • 2篇中国调味品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酿酒科技
  • 1篇江苏调味副食...
  • 1篇山东食品发酵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年份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5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栀子栽培技术
2005年
刘林明
关键词:药用植物园常绿灌木黄色色素化工工业小乔木茜草科
水栀子栽培管理技术被引量:2
2003年
水栀子果实是天然的黄色色素 ,在食品及化工工业中用途广泛 ,野生资源供应不足 ,人工栽培采取播种、扦插、分株繁殖方法 ,增施有机肥 ,合理修剪 ,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时分批采收和加工 。
刘林明
关键词:繁殖栽培采收加工栽培技术
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发酵工艺被引量:2
2014年
以实验室筛选的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G11作为出发菌株,进行响应面分析。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影响产酶的显著因素:发酵时间、装液量和转速;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8 h,500m L三角瓶装液64 m L,转速190 r/min,优化后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CMCase)活力由57.1 U/m L提高到74.6U/ml,提高30.65%,试验结果为纤维素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林明王燕杨平平
关键词:纤维素酶黑曲霉响应面法
柠檬酸菌种选育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优良的柠檬酸生产菌种是保证发酵生产获得稳定高产的首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柠檬酸菌种黑曲霉的产酸能力,满足工业生产需要,需对菌种进一步选育。对现今柠檬酸生产过程中几种常用的黑曲霉诱变选育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提高菌种活力、柠檬酸的产量与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林明王燕杨平平卢德彦左金磊
关键词:柠檬酸黑曲霉发酵菌种选育诱变
生物转化法生产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从γ-氨基丁酸生理功能和合成方法等方面对γ-氨基丁酸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转化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并从菌种来源、菌种诱变筛选、产酶条件优化及转化条件四个方面对此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本实验室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提出了生物转化法在我国生产γ-氨基丁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左金磊杨平平王燕刘林明卢德彦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微生物转化
红皮土豆纯生清酒酿造工艺研究
2015年
以西藏红皮土豆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酿制纯生清酒,以膜过滤滤除菌体,得出土豆纯生清酒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酵母添加量0.2%,主发酵温度28℃,主发酵时间4 d,后发酵温度11~15℃,后发酵时间14 d。实验结果为红皮土豆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林明王燕杨平平张海涛孙自顶
关键词:发酵工艺
柠檬酸高产菌株诱变选育及高密度发酵研究
本文对柠檬酸高产菌株诱变选育及高密度发酵进行了研究。试验以实验室保藏的黑曲霉CS-217作为出发菌,经过诱变选育,筛选出一株稳定高产菌株UNT-55,并对其分批发酵及高密度发酵进行了工艺优化。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应...
刘林明
关键词:柠檬酸生物合成发酵工艺
全酶法酿制青稞清酒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探讨了以青稞为原料,全酶法酿造青稞清酒的生产工艺,并研究了影响清酒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耐高温α-淀粉酶、糖化酶、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根据试验结果的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条件:耐高温α-粉酶的添加量21 U/g,糖化酶的添加量210 U/g,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21 U/g。
张海涛杨平平王燕刘林明孙自顶周龙霞王志超
关键词:全酶法青稞清酒生产工艺
离子注入以及响应面法选育L-组氨酸产生菌
2015年
以一株枯草芽孢杆菌Y1为出发菌株,以90个单位,每单位注入量为2.5×1013/cm3的N+进行诱变。经筛选和摇瓶发酵培养最终获得一株产酸量较高遗传性状稳定的突变株Y-217(6-MPR,transketolase-,histidase-),产酸量为2.57g/L,由原先的1.76g/L增长到2.57g/L。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豆饼粉14g/L,葡萄糖10g/L,硫酸铵1.5g/L,玉米粉11.2g/L,KH2PO4 1.5g/L,Mg SO4·7H2O 1.8g/L,碳酸钙5g/L,优化后菌株的产酸能力由2.57 g/L增长到4.61g/L.
卢德彦杨平平王燕刘林明左金磊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L-组氨酸离子注入响应面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