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霞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地理科学专业GIS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地理学进入21世纪高科技时代的入场券.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已成为地理学数据获取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地理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在分析地理科学专业对G IS技能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置、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地理信息系统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 柯新利黄莉敏刘蓉霞
- 关键词: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
- 浅谈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 2012年
-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与核心,是高校组织日常收入和控制支出的重要依据,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实现高校全面稳健的可持续性发展。
- 叶敏娣刘蓉霞
-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
- 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23
- 2012年
- 武汉城市圈是全国首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科学认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的历史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已有的土地利用分类编码方式进行改进,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对武汉城市圈199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阶段性趋势和空间差异的科学认识。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耕地、林地和草地大面积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规律:1990—1995年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减少为主要特征;1995—200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水域的相互转换为主要特征;2000—200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换为主要特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县域;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的区域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县域,而水域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仙桃市和潜江市。
- 柯新利韩冰华刘蓉霞袁永卫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武汉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