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威
- 作品数:30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低强度周期性应力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的研究
- 目的:研究低强度周期性应力调控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Flexercell Strain Unit系统对C2C12成肌细胞加载5%牵张应力,观察细胞增殖和分化情况,检测成肌细胞分化标志基因myogenin等...
- 匡威王桥李潇伍丽静段建民
- 关键词: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
- 文献传递
- 不同应力条件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命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施加不同牵张应力后细胞命运的改变,为临床合理施加矫形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Flexer cell细胞加力仪器与弹性加力板对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施加不同频率、幅度的牵张应力,形变量代表应力幅度。通过MTT实验和PARP剪切实验测定在受到不同大小的牵张应力作用下(0%,5%,10%,15%,20%/10 cycles/min)的C2C1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通过检测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分析应力条件下细胞分化状态的改变。结果:5%的周期性应力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同时抑制分化培养基诱导的细胞分化相关基因myogenin等的表达。当牵张应力大于10%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DNA断裂。除此以外,我们还发现牵张应力大于10%后,细胞内开始出现大量的PARP剪切产物,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多。当周期性牵张应力超过15%10cycles/min时,整体存活细胞数明显降低。结论:高强度牵拉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整体细胞数的减少,可能不利于组织的重塑和再生。
- 匡威谭家莉张红梅段建民汪维健李潇
- 关键词:凋亡分化
- 髁突游离回植术治疗移位髁突骨折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髁突游离回植术治疗重度移位髁突骨折的适应证、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3例、56侧严重移位的髁突骨折进行了移位角度、移位程度及翼外肌附丽情况测量,43例均施行髁突游离回植术,固定方法分别为钢丝骨间固定、小型钛板固定及横向拉力螺钉固定;观察时间6个月;采取临床标准(切口感染、开口度、咬合关系、中线偏移、面神经损伤、咀嚼疼痛等情况)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成功率、分析疗效,研究所选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髁突游离回植治疗重度移位的髁突骨折成功率高达98.2%;固定方法以小型钛板固定及横向拉力螺钉固定更加可靠、简捷,术后移位小,咬合关系好。56侧中仅有2侧有轻微的面神经损伤,2例咬合轻度错位。结论:髁突游离回植术治疗重度移位髁突骨折成功率高,疗效较佳,适用于有严重移位的髁突骨折。
- 汪维健匡威王桥李洪涛施海鹏孙烁辉
- 关键词:疗效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 匡威段建民汪维健谭家莉王桥李潇何黎升商洪涛赵晋龙刘彦普
- 关键词: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不同年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miR203的差异及其对细胞增殖的调控
- 2014年
- 目的:探索不同年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miR20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分离培养4周龄和18~24月龄的Balb/c小鼠BMSCs,对比不同年龄小鼠BMSCs增殖潜能的差异,并检测不同年龄小鼠BMSCs中miR-203的表达变化差异,从而探讨miR-203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调节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根据干细胞贴壁特性获得了稳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在分化诱导条件下可获得经茜素红染色呈红色结节及油红O 染色显示有脂质沉淀,且成骨诱导后Ⅰ型胶原蛋白显著表达。在增殖条件下,与年轻BMSCs相比,老年BMSCs增殖(传代)能力明显下降。年轻小鼠(4周龄)BMSCs中miR-203远低于老年小鼠(18~24月龄)BMSCs中miR-203表达(P<0.05)。结论年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优于老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与miR-203表达较低有关。
- 匡威谭家莉段建民汪维健李潇王桥李洪涛刘琴瑶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 高强度周期性牵张应力促进体外培养成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应力作用下体外培养成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Flexercell Strain Unit系统对体外培养成肌细胞施加牵张应力,通过DNA ladder实验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和总体JNK1的水平,通过NFkappa B报告系统检测其活性。通过JNK1的RNAi实验观察抑制JNK1后,是否补救被抑制的NFkappa B活性。结果:10%表面拉伸幅度的牵张应力作用24 h后,细胞形态梭形稍变长,且排列方向有一致性的趋势,DNA ladder实验证实15%以上较高强度应力引起C2C12细胞凋亡,高强度应力条件下成肌细胞凋亡过程中,JNK1通路被激活,抑制JNK1的活化,补救被抑制的NFkappa B活性。结论:高强度周期性牵张应力促进体外培养成肌细胞凋亡是通过激活JNK1通路而抑制NFkappa B活性实现的。
- 谭家莉匡威段建民毕媛汪维建李潇段银钟刘彦普
- 关键词:成肌细胞凋亡JNK1
- 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3种不同固定方法在单侧髁状突骨折固定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1984/2003单侧髁状突骨折患者184例病例资料,利用颌面损伤严重度评分(maxillofacial injury severity score,MISS)系统将患者伤情分成轻度(≤20分)、中度(≤40分)、重度(>40分)3层,并将各层分成不锈钢丝固定组、克氏针固定组、接骨板固定组,分别通过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比较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并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4例患者术后颌间牵引时间接骨板固定组在轻、中、重度伤情中分别为5.3,7.7,15.3d,均短于不锈钢丝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P<0.05);重度伤情中接骨板固定组的升支高度恢复要优于克氏针固定组(P<0.05);中、重度伤情中咬合关系正常率最高的是接骨板固定组,均优于不锈钢丝固定组(P<0.05).结论:接骨板固定组术后颌间牵引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两组,在咬合关系上优于不锈钢丝固定组,在升支高度的恢复上优于克氏针固定组.
- 匡威刘彦普谭家莉何黎升商洪涛赵晋龙周树夏
-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上颌面部损伤损伤严重度评分
- 髁突骨折49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对本院1984-2003年20a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20年 间498名髁突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特点以及合并损伤情况。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发病 年龄高峰为21-30岁,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占47.99%。髁突颈部是最常见骨折部位,骨折片成角移位达56. 03%,下颌骨颏部是伴发髁突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结论:髁突骨折中男性好发,交通事故是首要原因,髁突颈部最 易发生骨折。
- 匡威何黎升刘彦普赵晋龙周树夏
- 关键词:骨折流行病学
- 年轻上颌前牙冠折即刻再接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儿童上颌前牙冠折后即刻再接的疗效;方法:采用粘结技术即刻再接上颌前牙折断的牙冠;结果:随访观察1~5年,年轻上颌前牙冠折即刻再接的成功率为90% (2/20),其中,失败的2颗牙分别为切角折断(再接后4年)和冠...
- 段建民李鑫匡威谭家莉
- 关键词:牙冠折
- 多步骤、多技术联合功能性修复重建面中部严重火器伤缺损的应用探讨
- 目的:评价多步骤、多技术联合运用功能性修复面中部严重火器伤引起的严重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一例面中部严重火器伤造成的上唇、左侧鼻翼、鼻小柱、鼻中隔、上颌牙槽突、硬腭、软腭、双侧上颌骨、左侧颧骨、眶下骨...
- 汪维健段建民王桥李洪涛匡威孙烁辉雒静谈珺
- 关键词:火器伤组织缺损毁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