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占松涛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东莞市虎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糖耐量
  • 3篇糖耐量减低
  • 3篇内皮
  • 3篇减低
  • 2篇血清
  • 2篇血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吡格列酮
  • 2篇抗体
  • 2篇高血压
  • 2篇格列酮
  • 2篇儿童
  • 2篇儿童肺炎
  • 2篇肺炎
  • 2篇SYSMEX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管内皮功能

机构

  • 14篇东莞市虎门医...

作者

  • 14篇占松涛
  • 5篇刘爱胜
  • 4篇谢毅
  • 4篇肖明
  • 4篇张宝林
  • 3篇李远宁
  • 2篇叶朝霞

传媒

  • 3篇当代医学
  • 3篇医疗设备信息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2
  • 2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生期妇女梅毒抗体检验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围生期妇女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方法对于本院进行产前筛查和孕期检查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846例孕产妇中检出TP感染病例19例,阳性率0.67%。结论本地区围生期妇女TP感染率较高,应加大产前筛查力度,重视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
占松涛
关键词:围生期梅毒母婴传播
吡格列酮对EH合并IGT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比较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68例EH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 mg,每日早上一次顿服,同时进行降压治疗、饮食和运动控制,一共持续12周,对照组仅进行降压和饮食运动控制.在治疗前后测量受试者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同时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结果 治疗组FMD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改善[(10.38±2.45) vs(8.96±2.29)],P<0.05,而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2.38) vs(9.08±2.49)],P> 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餐后血糖,从而改善EH合并IGT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肖明谢毅占松涛张宝林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吡格列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全血质控物混匀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02年
刘爱胜叶朝霞占松涛
关键词:全血质控物血液检测
加强输血管理,提高成分输血率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从成分输血知识学习、用血审批制度、成分输血知识宣传、及时统计及血库管理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加强输血制度管理 ,不断提高成分输血率和输血质量 ,树立科学用血和用血合理化。
刘爱胜占松涛叶朝霞
关键词:成分输血
Sysmex K-4500血球仪手工吸样针喷血故障处理被引量:1
2002年
刘爱胜占松涛李远宁
探讨生物学变异在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规范设定和结果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生物学变异在临床化学检验的质量规范设定和在结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总胆红素、总蛋白、尿素、肌酐、清蛋白、三酰甘油、葡萄糖等23个生化项目,根据其室内质控、生物学数据以及两次室间质评,计算其实际变异系数、实际总误差、实际偏差和参考变化值。结果 23个生化项目经过临床化学检查,达到最佳CV质量规范要求的占9项,适当水平要求的项目占11项,最低水平要求项目占2项,大于CV质量规范要求的项目占1项,在不同差值概率中的参考变化值不同。结论把质量规范作为生物变异学的评价标准,能够对各个生化项目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分析,利于临床对检验结果的解读。
占松涛
关键词:生物学
Sysmex K-4500血球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2001年
刘爱胜占松涛李远宁
关键词:SYSMEX
糖耐量减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IGT合并EH患者,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不同情况下右侧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包括静息时肱动脉的基础内径(D0)、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2),并分别计算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选择3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EH对照组和38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三组ET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NO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无明显差异。结论IGT和EH均为血管内皮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两者有明显的协同破坏作用,IGT合并EH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加明显,此时更应该提早干预,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作。
谢毅肖明占松涛张宝林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原发性高血压内皮细胞功能高分辨率超声
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41例EH合并IGT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TZD)30mg,每日早上一次顿服,同时进行降压治疗,一共持续12周。在治疗前后测量受试者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同时测量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实验组经过TZD30mg每日早上一次顿服治疗12周后,ET、HbA1c、IR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NO明显提高(P<0.01)。结论 TZD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IR),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内皮功能,打断IR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谢毅肖明占松涛张宝林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
肺炎患儿血清PCT、hs-CRP检测在儿童肺炎病因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PCT、hs-CRP检测在儿童肺炎病因诊断和预后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肺炎患儿为探讨对象,分为细菌组和非细菌组(包括病毒及支原体),同时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发病初期和治疗1周后分别检测儿童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常规,对3组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细菌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对比(P>0.05),而细菌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常规在儿童肺炎病因诊断和判断预后中起到重要作用。
占松涛
关键词:血清PCTHS-CRP儿童肺炎病因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