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印春霖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耀斑
  • 2篇耀斑爆发
  • 2篇暗条
  • 1篇带电粒子
  • 1篇电粒子
  • 1篇日珥
  • 1篇太阳
  • 1篇太阳活动
  • 1篇太阳活动区
  • 1篇太阳耀斑
  • 1篇统计特征
  • 1篇统计性质
  • 1篇活动区
  • 1篇光球
  • 1篇荷电
  • 1篇荷电粒子
  • 1篇Γ射线暴
  • 1篇Γ射线爆
  • 1篇储能
  • 1篇磁场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紫...
  • 1篇阿拉巴马大学

作者

  • 7篇印春霖
  • 3篇许敖敖
  • 3篇唐玉华
  • 2篇陈协珍
  • 1篇吴式灿
  • 1篇吴桂平

传媒

  • 3篇空间科学学报
  • 3篇天文学报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年份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暗条电流演化和耀斑储能
1997年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观测的编号为McMath8207和McMath16171两个活动区光学资料,采用KR和KS两种理论模型,计算了活动区暗条电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的暗条扰动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耀斑;出现在强活动区新浮磁流附近的拱状暗条可用KR模型描述,它们往往处于较低层次,具有较强的初始电流,在新浮磁流的挤压和剪切作用下可形成中性电流片,导致高能耀斑发生.而符合KS模型的宁静暗条,在新浮磁流或耀斑波作用下亦可被激活,但其初始电流较弱,往往只能为热耀斑提供能量.
陈协珍印春霖
关键词:耀斑日珥
1986年2月4日AR4711拱形双带黑子暗条系激活的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根据1986-02-04AR47ll由观测所确定的物理参数和特征值,采用电动力学方法数值计算该活动区中两个拱形黑子暗条在大耀斑爆发前的动力学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以旋涡黑子为标志的光球物质旋转运动和以暗条下方磁力线强剪切为特征的剪切运动引起暗条电流增加和背景磁场变化,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导致暗条向上运动,大耀斑爆发前暗条的上升速度达26km/S;(2)背景场位形对暗条整体动力学行为有很大影响,AR47ll在7×104km高度范围内场强随高度似乎按指数规律衰减.
印春霖唐玉华
关键词:耀斑
太阳硬X射线暴、γ射线暴的若干新的统计性质及其对太阳耀斑荷电粒子加速的启示
1990年
本文研究了21周太阳峰年得到的SMM/GRS空间探测资料。这里所指出的若干新的硬X射线暴和γ射线暴的统计性质对建立太阳耀斑带电粒子加速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些结果的大量理论分析尚留待以后进行。
张和祺印春霖许敖敖
关键词:Γ射线暴太阳耀斑统计性质荷电粒子带电粒子
1966年3月24日耀斑的分析研究
1996年
本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紫金山天文台色球望远镜观测的1996年3月24日3B级双带耀斑资料,结果表明:由于新浮磁流改变背景磁场,光球剪切运动引起暗条圆柱轴向磁力线扭转而使暗条电流增加,致使暗条整体力学平衡破坏,驱动暗条向上运动.并对暗条上升运动与耀斑爆发的物理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印春霖陈协珍唐玉华
关键词:耀斑爆发耀斑
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对暗条激活和耀斑爆发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作者用数值方法讨论光球物质水平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式──剪切运动和会聚运动对活动区背景磁场及暗条电流的影响,并由此分析它们与暗条激活以及耀斑爆发的物理关系。所得结果表明:(1)光球物质的水平运动在激活暗条和驱动耀斑爆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作为耀斑现象先兆之一的暗条激活过程,主要是由暗条电流的增强和背景磁场的演化所决定。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耀斑现象物理机制和形态的多样性。
印春霖吴桂平许敖敖
关键词:耀斑爆发
活动区新浮磁流和暗条的激活被引量:1
1995年
用数值计算方法探讨了新浮磁流驱动下暗条运动的基本规律.计算表明,活动区新浮磁流是驱动暗条运动导致暗条激活的有效机制之一,这个过程是通过暗条电流和背景磁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当选取不同强度的浮现磁流时,暗条可出现周期性振荡、激活上升和闪烁;此外,对同极性磁流浮现,当浮现强度足够强时,暗条一开始就会下沉.
印春霖唐玉华
关键词:太阳活动区磁场
太阳γ-ray耀斑的统计特征
1991年
本文研究了由SMM卫星上γ-ray Spectrometer(GRS)在1980年3月—1983年6月的三年多时间中所观测的120个太阳γ-ray事件,着重分析产生γ-ray耀斑的活动区的基本特征,并结合Ⅱ型、Ⅳ型米波射电爆的观测结果,进一步讨论了太阳耀斑过程的物理机制,所得结果表明: 1) γ-ray耀斑一般发生在形态结构和磁性质比较复杂的活动区中; 2) 具有γ-ray谱线(即核线)的耀斑与Ⅱ型、Ⅳ型米波爆关系密切; 3) 存在一批多次爆发γ-ray耀斑的活动区,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别复杂,磁性质无一例外均为δ型,并具有其它有趣特征.它们的典型性质为我们建立合理的耀斑模型提供了鲜明的观测基础; 4) 在耀斑的基本物理过程中,深入研究活动区电流以及与电流有关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5) 不同的耀斑可能有不同的粒子加速机制在起作用.
许敖敖印春霖张和祺吴式灿
关键词:太阳Γ射线爆耀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