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卫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静脉
  • 5篇颈静脉
  • 4篇牛颈静脉
  • 3篇切除
  • 2篇带瓣
  • 2篇上腔静脉
  • 2篇切除术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清扫
  • 2篇光氧化
  • 2篇光氧化反应
  • 2篇肺癌
  • 1篇大血管损伤
  • 1篇带瓣管道
  • 1篇心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损伤
  • 1篇胸部
  • 1篇胸部肿瘤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吕卫东
  • 8篇张明
  • 6篇胡铁辉
  • 5篇喻风雷
  • 5篇王翔
  • 5篇吴忠仕
  • 4篇袁运长
  • 4篇胡建国
  • 3篇陈名久
  • 3篇胡野荣
  • 3篇刘哲亮
  • 3篇李伟
  • 2篇刘文亮
  • 1篇翟春波
  • 1篇徐新华
  • 1篇宋岚
  • 1篇胡维新
  • 1篇尹邦良
  • 1篇徐朝军
  • 1篇姜志斌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腔静脉和/或无名静脉扩大切除及重建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扩大切除和重建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的手术方法,比较不同血管替代物的优劣以及手术对延长患者生命的意义。方法收集从2003年5月-200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所收治的累及上腔静脉和/或无名静脉的胸部肿瘤患者的资料...
喻风雷翟春波王翔刘文亮胡建国吕卫东张明
文献传递
γ射线消毒对不同保存方法牛颈静脉管道机械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γ射线消毒对不同保存方法牛颈静脉管道机械性能的影响,寻求牛颈静脉管道合适的灭菌和保存方法。方法:将采集、制作好的牛颈静脉拉力条按不同保存方法分为6组:新鲜对照组(A组),冷冻干燥组(B组),溶剂干燥组(C组),深冻组(D组),PBS缓冲液保存组(E组),60%乙醇保存组(F组)。各组经25 kGyγ射线消毒(A组不进行γ射线消毒)后分别行单轴拉伸试验、细菌培养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上述5种方法保存的牛颈静脉管道经γ射线消毒后,其最大负荷与极限抗张强度分别为(25.23±15.95)N、(4.6±2.53)Mpa(B组),(35.28±14.66) N、(7.10±2.08)Mpa(C组),(25.44±7.97)N、(5.20±1.43)Mpa(D组),(31.55±12.32)N、(6.20±2.72)Mpa(E组),(32.02±18.44)N、(6.80±2.03)Mpa(F组)。与对照组[(23.43±11.21)N、(5.12±3.06)Mpa]相比,P>0.05。断裂延伸率分别为(86.08±31.21)%(B组)、(137.99±38-80)%(C组)、(133.39±42.19)%(D组)、(153.23±55.00)%(E组)和(142.09±54.03)%(F组),与对照组(193.80±37.53)%相比,P<0.05。细菌培养结果全部为阴性。组织切片显示B组和D组组织呈空腔空泡状改变。结论经25 kGyγ射线消毒后,上述五种保存方法处理牛颈静脉管道其最大负荷与极限抗张强度变化不明显,但其断裂延伸率均下降,尤以冷冻干燥保存组为甚。
胡野荣吴忠仕张明吕卫东李伟刘哲亮胡维新
关键词:颈静脉Γ射线灭菌机械性能
5267例普胸手术中109例致命性大出血的外科处理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本文总结普胸外科手术中致命性大出血处理的经验与教训。结果表明 ,大血管损伤 78例 ,占 71 6% ,心脏损伤 3 1例 ,占 2 8 4%围手术期死亡 5例 ,死亡率 4 7% ;出院 10 4例 ,占 95 3 %。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喻风雷王翔陈名久袁运长吕卫东张明胡建国尹邦良刘锋
关键词:大出血致命性普胸手术外科处理大血管损伤心脏损伤
光氧化反应增加去细胞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去细胞及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对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09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将新鲜牛颈静脉纵形剪开成血管片,横行切取牛颈静脉血管片成6根血管条,随机分为6组,新鲜组,去细胞组,及根据不同的光氧化处理时间将去细胞结合光氧化处理组分为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12,24,36和48h组。②通过测定处理前后的组织厚度、热皱缩温度、抗张强度及组织蛋白提取分析来比较组织稳定性。结果:①各组在处理前后的厚度:去细胞处理后血管片比处理前变薄[(0.36±0.85),(0.43±0.94)mm,P<0.05],而去细胞再光氧化处理后的血管片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②各组血管片组织稳定性评价:去细胞组热皱缩温度及抗张强度比新鲜组、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12h组、24h组、36h组、48h组明显降低[热皱缩温度:(69.75±0.54),(72.50±0.53),(73.80±0.59),(74.40±0.46),(75.10±0.21),(75.20±0.26)℃,P<0.05;抗张强度:(3.13±0.94),(5.19±0.65),(4.54±0.88),(4.67±0.60),(5.55±0.43),(5.80±0.82)MPa,P<0.05];经光氧化处理后热皱缩温度上升且高于新鲜组(P<0.05);而最大应力与新鲜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去细胞后光氧化反应组的组织蛋白提取量明显少于新鲜组及去细胞组,且随光氧化反应时间延长,组织蛋白提取量逐步减少。结论:去细胞处理降低了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而经光氧化进一步处理后组织稳定性增强,且随光氧化时间延长组织稳定性增强。
张明胡铁辉吴忠仕胡建国徐新华胡野荣吕卫东李伟刘哲亮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颈静脉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Ⅰ期肺癌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的应用疗效和价值。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76例术前拟诊为I期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54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54例肺叶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数量和常规手术相当;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近期疗效较常规手术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具可行性,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可作为I期肺癌的较好选择术式。
吕卫东喻风雷胡铁辉王翔
关键词:肺切除术胸腔镜检查淋巴结清扫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
应用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中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切除后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5月到2005年12月,11例累及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胸部肿瘤病人使用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重建上腔静脉。手术置换血管前后中心静脉压予以连续测定,并随访病人治疗结果。结果:重建生物血管12根,其中牛颈静脉7根,自体心包缝制管道5根,一例同时应用了牛颈静脉与自体心包管道。手术前中心静脉压偏高[(26.2±2.8)cmH_2O,n=11],手术重建上腔静脉后略有降低[(20.8±2.0)cmH_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后48小时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范围[(13.5±1.9)cmH_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中无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后致呼吸衰竭,5周后死亡,其余病人均度过围手术期。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1个月死于原发肿瘤复发,一例术后一年发现有脊柱转移,目前带瘤生存,余7例病人目前无复发迹象。结论: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可以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上腔静脉重建替换材料。
吕卫东喻风雷胡铁辉吴忠仕陈名久王翔刘文亮袁运长
关键词:上腔静脉置换生物材料牛颈静脉心包
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选择性C-N_3淋巴结清扫治疗肺癌156例外科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肺癌选择性扩大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选择性C-N3淋巴结清扫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施行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10例,心血管成形术64例,C-N3(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18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4例(2.7%),并发症18例(11.5%),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50.0%、39.7%。接受C-N3淋巴结清扫的1年生存率88.9%。结论选择性地实施气管、支气管、心血管成形和(或)C-N3淋巴结的清扫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喻风雷王翔陈名久袁运长唐滔张明吕卫东胡建国尹邦良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气管造口术淋巴结切除术
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细胞外基质骨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细胞外基质骨架成分及组织稳定性的影响,为确立构建组织工程化的人工血管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新鲜牛颈静脉,筛选瓣膜功能良好的血管,采用曲那通X-100、胰蛋白酶/EDTA和DNase-I/RNase-A三步法去细胞处理,组织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外基质骨架成分(胶原和弹力蛋白)的变化。对新鲜和去细胞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壁(n=10)分别进行弹力蛋白(Fastin弹性蛋白法)和羟脯氨酸(碱水解、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并测定处理前后的热皱缩温度和抗张强度以比较组织稳定性。结果:去细胞处理牛颈静脉血管壁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及其成分完全去除,组织间隙增宽,但胶原成分较好保留,弹力蛋白部分减少及断裂。与新鲜组织比较,去细胞组羟脯氨酸含量相对增加[(25.73±2.97)mg/gvs.(29.25±2.99)mg/g,P<0.05],弹力蛋白含量相对减少[(159.71±21.06)mg/gvs.(134.91±35.40)mg/g,P<0.05],热皱缩温度降低[(72.50±0.53)℃vs.(69.75±0.54)℃,P<0.05],抗张强度也下降明显[(5.19±0.65)MPavs.(3.13±0.94)MPa,P<0.05]。结论:去细胞处理对牛颈静脉细胞外基质骨架有一定损害,牛颈静脉的组织稳定性有所下降,得到的细胞外基质基本成分需经进一步交联处理才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吕卫东吴忠仕胡铁辉张明胡野荣姜志斌李伟刘哲亮胡建国
关键词:去细胞颈静脉细胞外基质
沐舒坦在体外循环术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沐舒坦在体外循环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25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根据体外循环术后是否使用沐舒坦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565例和对照组460例。治疗组术后使用沐舒坦治疗;对照组术后未使用沐舒坦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早期肺功能,住院死亡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拔除气管导管后3 d PaO2、PaCO2、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均<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沐舒坦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手术后早期肺功能,防治肺部并发症,对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宋岚徐朝军袁运长胡铁辉吕卫东张明乔新惠
关键词:沐舒坦体外循环肺功能
组织工程带瓣血管的体内抗降解性能
2010年
去细胞异种血管是常用的组织工程材料。本实验旨在通过大鼠皮下包埋模型评价光氧化反应对去细胞牛颈静脉体内抗降解性能的影响。
张明吴忠仕吕卫东胡铁辉
关键词:组织工程材料降解性能异种血管带瓣光氧化反应牛颈静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