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姿之

作品数:63 被引量:704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辽宁省教委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5篇健康
  • 24篇健康教育
  • 23篇艾滋病
  • 15篇同伴教育
  • 10篇性病
  • 9篇中学生
  • 9篇教育
  • 8篇年级
  • 8篇吸烟
  • 6篇大学生
  • 6篇干预
  • 4篇医学生
  • 4篇知识
  • 4篇年级学生
  • 4篇吸烟率
  • 3篇性传播
  • 3篇性传播疾病
  • 3篇一年级学生
  • 3篇预防艾滋病
  • 3篇农民

机构

  • 30篇北京医科大学
  • 29篇北京大学
  • 3篇澳大利亚墨尔...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锦州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伊利诺斯州立...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军区空军...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国家医学考试...

作者

  • 62篇吕姿之
  • 22篇常春
  • 16篇钮文异
  • 14篇孙昕霙
  • 5篇张红霞
  • 4篇张华明
  • 4篇张桂芝
  • 4篇高源
  • 3篇姚永清
  • 3篇刘宝花
  • 3篇王培玉
  • 3篇郭岩
  • 3篇黄悦勤
  • 3篇何景琳
  • 3篇叶广俊
  • 2篇刘肇瑞
  • 2篇徐璐
  • 2篇钮式如
  • 2篇旭日
  • 2篇梁浩材

传媒

  • 3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2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天津护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航空军医
  • 1篇2008中国...
  • 1篇第三届中国健...
  • 1篇第七届全国体...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3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6篇1993
  • 2篇199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成都、广州三城市中学生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问题探讨被引量:5
1993年
通过对北京、成都、广州三市6所中学4723名(男生2336名,女生2387名)中学生关于AIDS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三市中学生AIDS知识水平较低,如以均分计算处于不及格水平;对AIDS治疗、预后、传播途径等问题的答对率也低,尤其是传播途径中的多数答题,答对率仅15~35%;80%以上学生认为开展AIDS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关于教育方法,三市男女学生均选择电视、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
吕姿之易欢琼魏嗣琼何景琳王嘉李效基邓桂芬
关键词:知识大众传播媒介
北京市两所医学院校大学一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医学生的人格、健康危险行为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对北京市两所医学院校在校大学一年级12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选出12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打架行为、严重伤害行为、被迫性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吸烟、醉酒行为、孤独感、情绪不好、失眠、无望感、PDQ-4得分高、网络成瘾行为。logistic回归主效应模型显示男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可疑危险因素是失眠(OR=4.98)、严重伤害行为(OR=4.43)、不安全性行为(OR=2.63)、不良情绪(OR=2.32)、无望感(OR=1.98)和PDQ-4得分高(OR=1.09);女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可疑危险因素是打架行为(OR=7.10)、孤独感(OR=4.42)、被迫性行为(OR=4.19)和网络成瘾行为(OR=1.39)。结论医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刘宝花黄悦勤钮文异吕姿之岳川王培玉
关键词:自杀意念人格影响因素医学生
我国控烟工作呼唤政策支持被引量:4
2009年
黄敬亨邢育健乔磊梁浩材吕姿之黄建始
关键词:烟草控制
盲校学生形态、机能和青春期发育状况
1990年
据部分地区调查,我国盲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相当比例是儿童,他们是残疾儿童少年的一部分,是一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对残疾人的重视,研究盲童的形态、机能和青春期发育,为开展盲童的医学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本文拟在“盲校学生身心发育及致盲原因调查”
吕姿之叶广俊王洪源李晓慧
关键词:盲童青春期
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项目评价设计被引量:145
1999年
本文简述了同伴教育的涵义及特征:提出了在1998 年9 - 12 月,于北京某医科和某工科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项目评价的设计问题,内容包括形成评价、制定计划方案、同伴教育者的征募、培训评价、项目评价等,以保证该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获得成功。
吕姿之高源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性病医科一年级学生设计问题
一年级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过程评价被引量:11
1999年
1998 年9 月至1999 年6 月先后在北京三所大学614 名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为不断提高后继项目的质量,对该三校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了过程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项目总参与率为86-2% ,项目有效指数(PEI) 为1-03,项目监督者与受教育者对同伴教育实施状况的评分均为4-4 分( 五分制),提示项目运作良好。
孙昕霙吕姿之钮文异常春R-V-Short高源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性病评分PEI大学生
一年级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被引量:34
1999年
为探讨在一年级工科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1998 年10- 11 月,在某工科大学整群抽样选取183 人为干预组,207 人为内对照组;在另一所工科大学一年级抽取207 人为外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通过教育前后两次问卷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干预组在教育后艾滋病、性病知识均分及问题答对率均有大幅度提高,与内、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01),而内、外对照组提高不明显。提示在一年级工科学生中开展艾滋病/ 性病/
钮文异孙昕霙吕姿之R-V-Short高源
关键词:艾滋病同伴教育性病工科大学生工科学生
同伴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2
1999年
为探讨同伴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及适宜性, 设内、外对照的同伴教育干预研究于1999 年5 - 6 月在北京某理工科大学进行。结果表明: 边缘性行为、性交在男、女生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9-9% 、2-8% 和38-1% 、3-3 % 。同伴教育后, 干预组艾滋病/ 性病/ 生殖避孕知识总分和安全性行为意向得分分别由教育前的40-5 和3-4 增加到53-7 和4-2 ( P=0-000) ; 自尊及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无变化(P> 0-05)。结果还表明本研究中设计的同伴教育内容符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主观需要,
常春吕姿之钮文异孙昕霙R-V-Short高源
关键词:同伴教育健康教育艾滋病性病避孕知识大学一年级学生
医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追踪评价被引量:41
1999年
为探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 性病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续作用,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 以某两所医科大学九八级新生为研究对象, 在对干预组开展预防艾滋病/ 性病同伴教育活动并进行教育后一周评价的基础上, 于教育后六个月进行效果追踪评价。结果表明: 教育前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均分分别为14-4、13-9 和13-2、11-3; 教育后一周, 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均分分别为19-3、21-5 和19-0 、21-0。教育后六个月, 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均分分别为18-9 、19-7 和19-0、19-2 。教育后六个月与教育后一周比较: 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 性病知识均分有所下降(P<0-05), 内、外对照组男、女生艾滋病/ 性病知识均分有所上升(P<0-05、P< 0-01) 。教育后六个月干预组与内、外对照组比较, 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 性病均分仍均高于内、外对照组(P< 0-05), 干预组男、女生对艾滋病病人持某些正向态度的比例也高于内、外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教育具有一定的延续作用。
曾阳常春吕姿之高源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性病知识男女生医学生
在一年级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效果的定性评价被引量:14
1999年
1998 年9 月- 12 月, 在北京某医科和某工科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展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后, 组织了10 个专题小组讨论,17 人的个人深入访谈,收集对该教育的反馈信息,
吕姿之钮文异孙昕霙常春R-V-Short高源
关键词:同伴教育艾滋病性病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大学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