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洋

作品数:14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性
  • 7篇脑性瘫
  • 7篇脑性瘫痪
  • 5篇患儿
  • 4篇痉挛
  • 4篇痉挛型
  • 3篇脑性瘫痪患儿
  • 2篇动功
  • 2篇早期干预
  • 2篇仔鼠
  • 2篇脑损伤
  • 2篇痉挛型双瘫
  • 2篇宫内
  • 2篇宫内感染
  • 2篇孤独症
  • 2篇核心稳定性训...
  • 2篇干预
  • 2篇粗大运动
  • 2篇粗大运动功能
  • 1篇动脉

机构

  • 14篇佳木斯大学附...
  • 5篇佳木斯大学
  • 3篇佳木斯大学康...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黑龙江省小儿...

作者

  • 14篇吕洋
  • 7篇孙颖
  • 5篇李晓捷
  • 5篇孙奇峰
  • 4篇李海华
  • 3篇郭岚敏
  • 3篇郭津
  • 2篇陈建贵
  • 2篇姜志梅
  • 2篇张士岭
  • 1篇王鲁川
  • 1篇宋福祥
  • 1篇庞伟
  • 1篇徐长庆
  • 1篇吕智海
  • 1篇康贝贝
  • 1篇顾镜月
  • 1篇李强
  • 1篇朴金花
  • 1篇崔利军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40min运动疗法训练内抽出15min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评估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 FM)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运动功能项。结果两组治疗后PDMS FM评分、WeeFIM运动功能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郭云龙李晓捷孙奇峰吕洋
关键词:脑性瘫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丙戊酸钠诱导孤独症大鼠模型复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诱导孤独症大鼠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妊娠12.5d孕鼠腹腔内注射丙戊酸钠(600mg/kg),所产仔鼠为模型组大鼠;对照组孕鼠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所产仔鼠为对照组大鼠。观察并测试模型组、对照组仔鼠的生长发育、社交及非社交行为、交流和重复刻板动作。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非社交性行为增加和社交性行为减少、对社交性气味花费时间减少及重复刻板动作增加(P<0.05)。结论应用丙戊酸钠复制孤独症大鼠模型,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崔利军郭岚敏郭津姜志梅张士岭孙奇峰吕洋
关键词:孤独症丙戊酸钠动物
脑性瘫痪患儿步行速度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脑性瘫痪(CP)患儿平地步行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0例CP患儿作为CP组(男15例,女15例)。同时选取佳木斯某小学30名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男15名,女15名)。通过足印步态分析及计算机视频技术测量、记录CP患儿及健康儿童的快适速度和最大速度步行时资料,比较同一组儿童在不同行走状态时步频、步幅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2组儿童在不同行走状态时行走速度、步频、步幅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CP患儿步行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CP组患儿无论在快适速度还是在最大速度步行时步行速度明显降低,步幅减小,而步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步行速度增加,健康对照组儿童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步频)及步幅均显著增加,而CP组患儿仅步频随着步行速度增加而增大,步幅未出现明显增加。结论对于CP患儿来说,步幅可能是影响步行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扩大患儿步幅是改善患儿行走能力的重要方式。
李海华孙颖吕洋庞伟宋福祥
关键词:脑性瘫痪步态分析步幅步频
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康复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康复疗效评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进行中药熏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应用改良Ash-worth(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超评定股四头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股四头肌厚度(MTQ)。结果 (1)治疗1.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略有降低,GMFM-88分值略有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Q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明显降低(P<0.01);GMFM-88分值明显增加(P<0.01);MTQ值明显增加(P<0.05)。(3)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5个月、治疗3个月后MTQ值与GMFM-88分值有相关性(r=0.734,P<0.01)。结论 B超可以通过反映局部肌肉厚度的变化,为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申晓娜李晓捷孙奇峰郭岚敏吕智海李海华吕洋
关键词:股四头肌肌张力
应用平衡仪训练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站立能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平衡仪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站立位能力的疗效。方法对能站立30s以上且能配合测试的2~5岁痉挛型双瘫患儿64例进行分层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平衡仪训练结合Bobath平衡训练法,对照组仅用Bobath平衡训练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站立位13项内容评定。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评定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评定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平衡仪训练结合Bobath平衡训练法对改善脑瘫患儿的站立能力比单纯Bobath平衡训练法更有效,且两种方法都能改善患儿的站立能力。
胡燕丽张丽华李晓捷吕洋朴金花谭丽萍
关键词: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内皮素1
孤独症儿童混合面部表情识别及面孔性别区分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测试孤独症儿童混合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及通过眼和嘴对面孔性别进行区分的能力。【方法】采用自制计算机系统对32例孤独症儿童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并分析,以正确率、反应时和错误类型为分析指标,两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进行匹配。【结果】1)孤独症组儿童识别混合面部表情的平均正确率小于正常对照组〔(58.0±15.6)%和(78.4±13.5)%,t=5.4,P=0.000〕,平均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9 948.3±3 116.2)ms和(5 617.0±1 362.9)ms,t=4.7,P=0.000]。2)孤独症组儿童区分面孔性别的平均正确率小于正常对照组[眼部为(76.7±11.5)%和(86.6±10.9)%,嘴部为(66.2±12.8)%和(73.1±10.7)%],平均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眼部为(4 138.7±542.0)ms和(2 721.9±636.6)ms,嘴部为(3 807.8±710.1)ms和(2 836.5±619.9)ms]。【结论】孤独症组儿童在做关于面部表情的判断时更依赖于面孔的下半部分信息;他们可以使用来自眼部的信息来加工面孔的性别信息,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他们没有显示出有使用嘴部信息来处理面孔性别信息的优势。
闫瑾姜志梅郭岚敏吕洋孙奇峰李兴洲王立苹
关键词:孤独症面部表情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梗死时钙敏感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梗死时钙敏感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异丙肾上腺组(ISO);动脉硬化组(AS);动脉硬化+异丙肾上腺素组(AS/ISO)。采用腹腔注射VD3和高脂饮食及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 200 mg/kg)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在体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模型,应用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Ca SR、Bax、Bcl-2和caspase-3 m RNA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紫外分光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SO组CK活性、c Tn T水平以及Ca SR、Bax和caspase-3的表达均增加,同时Bcl-2表达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严重,AS/ISO的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Ca SR的表达增多参与了动脉硬化大鼠心肌梗死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郭津顾镜月王鲁川吕洋许洪伟孙颖徐长庆李鸿珠张士岭马冬梅
关键词:钙敏感受体心肌梗死动脉硬化
早期干预对脑损伤仔鼠大脑中NT-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吕洋孙颖陈建贵
关键词:宫内感染脑损伤早期干预NT-3免疫组化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9
2012年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E区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王永峰李晓捷吕洋孙奇峰
关键词: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3~10月,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激活技术30 min,每周5次,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的D区、E区,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部分,以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 D区、E区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t〉7.31,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08,P〈0.05)。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及步行能力。
吕仁华李晓捷范艳萍吕洋孙颖康贝贝张鑫阳
关键词:脑性瘫痪偏瘫粗大运动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