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香芝
-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打开缺口:美国对波兰政策研究(1980-1989)
- 20世纪80年代是美苏对抗的最后十年,也是决胜阶段。期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重要成员国——波兰正经历着政局的动荡不稳。这个国家既是苏联对抗美国的前沿阵地,又是苏东阵营内部最具有亲西方传统与反苏民族情绪的国家,是苏东社会...
- 吕香芝
-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
- 文献传递
- 从神话到现实:美国对东欧“演变”政策的确立
- 2013年
- 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政策从属于其遏制苏联的整体战略目标。头一个十年里,美国对苏联、东欧一视同仁,实行全面遏制。1956年苏共二十大激发了东欧国家普遍存在的民族主义传统和对苏联控制的不满情绪,波兰、匈牙利人民率先挥起了争取自由民主的大旗。在应对东欧政局的变化时,美国"解放"政策的不可操作性充分地暴露出来,促使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欧政策由"解放"转向"演变",通过鼓励东欧国家内部的自由化进程,扩大与苏联之间的裂缝,使其逐渐向西方靠拢,最终使其制度发生和平演变。这是一条分化瓦解苏东阵营的路线,与"解放"相比,该政策更注重具体实施的灵活性与可行性。
- 吕香芝
- 关键词:外交政策
- 冷战后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简论——以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时期为对象
- 2019年
-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是20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的政治大地震,这一急剧的变化对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在摸索调整中逐步确立了与中国接触的总体思路,旨在通过交往与合作对中国内外政策产生影响,把中国融入由美国领导的国际体系,进而促使中国朝着美国人所谓的自由民主方向演进,同时防范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造成的潜在挑战和威胁。这一政策客观上发挥了在中美两国间增信减疑的作用,是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基调。
- 吕香芝
- 关键词:遏制美中关系
- 70年代美苏在南部非洲的争夺
- 文章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美苏两国在南部非洲争夺的原因:丰富的战略资源、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特殊的社会条件,紧接着剖析美苏势力向南部非洲渗透的情况以及争夺态势.第二部分:分析了70年代美苏在南部非洲的争夺战略及态...
- 吕香芝
- 文献传递
- 冷战时期美国对波兰政策的特点
- 2012年
- 冷战时期美国对波兰的政策是其对东欧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服务于遏制苏联的冷战大战略。1956年波匈事件后,美国对东欧政策从"解放"调整为"和平演变",波兰因其在华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十月事件后出现的民主化倾向而成为美国推行新政策的重点对象。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深受美苏关系的支配;从国内政治的角度看,美国对波兰政策受总统大选政治的影响;从美国对波兰政策的目标和手段看,美国对波兰政策体现了一致性与灵活性。
- 吕香芝白建才
- 关键词:美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