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
- 作品数:39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基底细胞癌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的表型抗原的表达
- 目的:对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的表型抗原的表达进行研究,了解BCC皮损中LC形态、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在BCC皮损免...
- 吴志强鲁建云谭丽娜向亚平陈静左成忻黄进华
- 文献传递
- 尖锐湿疣皮损中不同标志Langerhans细胞的比较
- 在正常情况下,朗格汉斯细胞(LC)的数量及密度保持着平衡,LC的密度在表皮中为200个/mm2至970个/mm2。在感染或炎症情况下,LC的数量和密度较正常增加。而尖锐湿疣(CA)作为一种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
- 鲁建云吴志强谭丽娜陈静向亚平左成忻黄进华蒋先镇
- 关键词:尖锐湿疣良性肿瘤免疫组化SP法朗格汉斯细胞
- 文献传递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损伤状态表征方法及测试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损伤状态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初始动力参数测定及首次静载试验;疲劳加载历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试验及动力测试;预应力混凝土梁振动模态参数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损伤状态...
- 卫军杜永潇刘晓春林全富杨斌财梁曼舒刘康吴志强董荣珍陈山亭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3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66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均给予溶菌酶片50 mg,每日3次,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多维元素胶囊1粒,每日1次,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2次;治疗组另接受NB-UVB照射,每周2~3次,每周观察疗效,治疗3周后评价总疗效。结果:3周后对照组有效率66.7%;治疗组有效率94.4%。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9,P〈0.01)。治疗组第2周末与第1周末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0,P〈0.01);第3周末与第2周末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3,P〈0.05)。结论:NB-UVB治疗玫瑰糠疹疗效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 周平华吴志强胡珍瑜王琳
- 关键词:玫瑰糠疹中波紫外线窄谱
- 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探讨结合珠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局部免疫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合珠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的基底层和棘细胞层。结合珠蛋白mRNA在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中原位杂交染色灰度值分别为106.24±5.85和122.7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珠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中免疫组化染色灰度值分别为120.24±1.83和128.7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尖锐湿疣皮损组和对照组光密度值分别为0.53±0.11和0.24±0.06,尖锐湿疣皮损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尖锐湿疣皮损表皮细胞中结合珠蛋白mRNA表达增强,合成结合珠蛋白水平升高。尖锐湿疣皮损中结合珠蛋白可能通过抑制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成熟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活性参与尖锐湿疣的局部免疫逃逸。
- 鲁建云吴志强谭丽娜陈静向亚平左成忻黄进华蒋先镇
- 关键词:尖锐湿疣结合珠蛋白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 匹多莫德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咪喹莫特治疗电灼术后复发性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以就诊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高频电灼术清除疣体,A组电灼术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比较两组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随访结束时B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D4+、CD4+/CD8+高于A组,CD8+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其降低复发率可能与匹多莫德调节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相关。
- 吴志强张毕明周平华
- 关键词:尖锐湿疣匹多莫德咪喹莫特复发T淋巴细胞亚群
- 一种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库增量更新处理的自动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库增量更新处理的自动化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遥感影像对比来提取变化信息,并按照特定格式存储为增量信息文件;步骤2:读入增量信息文件,计算增量目标与已有土地利用地块间的拓扑关系,过滤出与该...
- 周晓光汪红松李飞吴志强李海鸥袁愈才
- 基底细胞癌皮损中不同标记朗格汉斯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基底细胞癌(BCC)皮损中不同标记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形态以及分布等特点,为探讨其在皮肤肿瘤局部细胞免疫中可能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30例BCC患者皮损组织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浸润的LC进行CD1a、S-100蛋白和HLA—D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研究。结果BCC皮损中CD1a^+LC呈局灶性分布于癌巢;与对照组相比,CDLLC细胞突起明显减少、缩短甚至消失;阳性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均显示:皮损中CD1a^+OLC数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C皮损中S-100(+)LC弥漫性分布于癌巢和癌旁;与对照组相比,S-100(+)Lc细胞染色增强,细胞突起明显增多、增长;阳性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均显示:皮损中S-100(+)LC的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C皮损中HLA—DR(+)Lc主要集中于癌旁;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似;阳性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灰度值结果均显示:皮损中HLA—DR(+)Lc的数量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BCC皮损中不同标记的LC数量、形态及分布趋势均有差异,提示皮损中可能存在特殊的局部细胞免疫状态,可能是BCC低转移性和较好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 吴志强鲁建云黎明于小峰
- 关键词:基底细胞朗格汉斯细胞CD1AS100蛋白质类HLA-DR抗原
- 基于ArcGIS的管道燃气拓扑关系数据增量更新
- 管道燃气数据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燃气管道也在迅速延伸。而由于燃气管网及其附属设备数据的现势性直接影响到管道燃气公司抢险、维护等工作的效率,甚至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更新、维护燃...
- 吴志强
- 关键词:管道燃气拓扑关系数据更新
- 文献传递
- MCP-1mRNA及其蛋白在尖锐湿疣表皮中的表达
-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尖锐湿疣表皮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其在尖锐湿疣皮损局部免疫异常机制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表皮及20例...
- 鲁建云吴志强谭丽娜向亚平陈静左成忻黄进华蒋先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