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云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
  • 4篇膝骨
  • 4篇膝骨关节
  • 4篇膝骨关节炎
  • 4篇骨关节
  • 4篇骨关节炎
  • 4篇关节炎
  • 2篇药浴
  • 2篇中医
  • 2篇膝关节
  • 2篇疗效
  • 2篇密骨胶囊
  • 2篇胶囊
  • 2篇骨胶
  • 2篇骨形成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动脉

机构

  • 14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上海市中医药...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4篇吴玉云
  • 12篇庞坚
  • 8篇詹红生
  • 7篇陈博
  • 6篇曹月龙
  • 5篇张旻
  • 5篇郭海玲
  • 5篇赵咏芳
  • 4篇石印玉
  • 3篇杜国庆
  • 3篇陈元川
  • 3篇郑昱新
  • 3篇林勋
  • 2篇李志强
  • 2篇赵文琼
  • 2篇高宁阳
  • 2篇王翔
  • 1篇石瑛
  • 1篇刘瑾
  • 1篇段铁骊

传媒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骨伤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聚类分析的膝骨关节炎压痛点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部位压痛点的分布特点,探索其分布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门诊招募受试者,按照既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65例;年龄45~85岁,平均(59.98±8.23) 岁;病程3个月~15年。受试者接受详细的膝部触诊,体检膝关节局部的压痛点并记录,录入数据库。研究数据采用频数、频率分析来描述,通过系统聚类法分析聚类。结果:频数、频率统计结果显示,膝关节前缘(髌周)与膝关节内侧为压痛点常见分布区域,如髌尖下缘压痛的发生率最高达93%,其次为收肌结节。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各个压痛点基本按照膝关节内侧与外侧部位来分成2个群组。结论:研究提示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开展膝骨关节炎疾病压痛点分布规律的研究,而研究结果提示膝部压痛点的分布主要与内侧、外侧的解剖结构部位有关。
庞坚石瑛曹月龙陈东煜顾新丰陈博吴玉云詹红生石印玉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聚类分析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养血软坚胶囊中17种成分的含量
2024年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养血软坚胶囊中芹糖甘草苷、芍药内酯苷、獐牙菜苦苷、没食子酸甲酯、苯甲酰芍药苷、獐牙菜苷、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异甘草素、马钱苷酸、甘草素、没食子酸、芍药苷、氧化芍药苷、龙胆苦苷、甘草酸、异甘草苷、甘草苷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2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1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1.33%~104.03%,RSD 1.58%~3.50%。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用于养血软坚胶囊的质量控制。
刘永铭刘树森熊轶喆王翔吴玉云刘瑾刘瑾潘凌云杜国庆
关键词:化学成分UPLC-MS/MS
养血软坚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养血软坚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设计,将8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养血软坚胶囊模拟剂口服,治疗组予养血软坚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总积分及其疼痛子积分、僵硬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价安全性。结果①84例病例均完成了2周节点的访视;治疗4周时,治疗组脱落6例(失访),对照组脱落7例(失访)。②治疗前与治疗2周组内比较,两组WOMAC总积分、疼痛子积分、僵硬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4周组内比较,治疗组WOMAC总积分、疼痛子积分、僵硬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减少(P<0.05),对照组WOMAC总积分、疼痛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减少(P<0.05)。③组间治疗2周与治疗4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差值比较,治疗组WOMAC总积分、疼痛子积分、僵硬子积分、关节功能子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4周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各时间点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血软坚胶囊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且安全性高,该制剂具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
庞坚陈元川陈博张旻吴玉云曹月龙石印玉赵咏芳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安慰剂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如意金黄散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如意金黄散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炎症相关靶点,运用BATMAN-TCM数据库获取如意金黄散中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对应的靶点;将疾病靶点和药物靶点取交集后,构建药物-成分-靶点调控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经过筛选共得到217个药物活性成分,159个炎症-如意金黄散交集基因,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2 051个GO条目和149条信号通路。如意金黄散可能是通过香芹酮、黄体酮和姜黄酮等多种酮类活性成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作用于胰岛素、蛋白激酶B1、白蛋白、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和TNF等多个关键靶点,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如意金黄散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后续更深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许坤张洁帆王用玉马威吴玉云陈博陈博曹月龙赵咏芳詹红生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如意金黄散中医外科分子机制
冷敷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 :探讨传统的休息、冷敷、加压与抬高患肢(RICE)干预与仅做休息、加压与抬高患肢(RCE)干预,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以明确冷敷治疗的临床中期效益。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9例,男30例,女5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24 h,平均9 h。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RICE干预组44例,RCE干预组45例,RICE组接受休息、冰敷、加压包扎与抬高患肢的干预,RCE组不接受冰敷但其他干预相同。主要疗效指标采用Karlsson评分,次要疗效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患者满意度视觉模拟量表。安全性观测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的观察。结果:在损伤2周后,RICE组的Karlsson评分44.66±11.58,与RICE组46.67±8.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ICE组与RCE组的Karlsson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疼痛、疗效满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冷敷治疗并未能获得更大的终点效益,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冷敷影响了关节功能的恢复。
王燕吴玉云赵文琼张薇陈博张旻庞坚
关键词:踝损伤踝关节病例对照研究
密骨胶囊调控ERK1和p38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过观察密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标志物表达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ERK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表达,探讨密骨胶囊促骨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清洁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采用切除卵巢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卵巢切除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VX)和密骨胶囊组,同时将假切大鼠作为对照组。显微CT(micro-CT)扫描分析大鼠胫骨体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参数;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骨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Ⅰ型胶原a1(collagen typeⅠalpha 1,COL1a1)、ERK1和p38 mRNA表达。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大鼠卵巢切除后,模型组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密骨胶囊组体积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均明显增加(P<0.05),骨小梁数量增加,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密骨胶囊可上调骨质疏松大鼠骨内骨形成标志物mRNA表达,包括BALP、BMP2、COL1α1,亦可上调股骨内ERK1和p38 mRNA的表达。结论密骨胶囊可以升高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改善部分骨微结构,上调骨形成标志物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RK1、p38表达有关。
李志强吴玉云王翔王翔庞坚陈元川詹红生
关键词:密骨胶囊骨质疏松骨微结构骨形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的三种胫骨软骨下骨骨密度测量方法的信度与效度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的三种胫骨近端软骨下骨骨密度检测方法的信度与效度。方法招募28名健康女性,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膝关节;由2名研究者分别应用三种不同测量方法选取ROI进行测量分析,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值(ICC),评价各方法的复测信度与测量者间信度,利用t检验评价区分效度。结果三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复测信度(ICC 0.833~0.998)与测量者间信度(ICC 0.905~0.997),且对低年龄者和高年龄者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P<0.05)。结论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研究膝关节软骨下骨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分析的三种测量方法可有选择地用于临床研究。
庞坚郑昱新曹月龙段铁骊吴玉云吕桦赵文琼郭海玲赵咏芳石印玉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下骨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密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密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运用卵巢切除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密骨胶囊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密骨胶囊组予密骨胶囊混悬液3 m L/d,模型组和对照组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大鼠左侧股骨的骨密度;运用三点弯曲实验方法检测右侧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运用Real-time 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内VEGF、VEGF受体1(VEGFR1)及VEGF受体2(VEGFR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股骨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密骨胶囊组股骨骨密度高于模型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卵巢切除后股骨生物力学性能指标降低,密骨胶囊可以改善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但未见统计学差异。大鼠去卵巢后,骨内VEGF、VEGFR1和VEGFR2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密骨胶囊可以促进骨内VEGF和VEGFR2 m RNA和蛋白表达,而VEGFR1 m RNA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密骨胶囊可以增加骨质疏松大鼠的股骨骨密度,可能是通过促进骨内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实现的。
郭海玲杨光月商海滨吴玉云庞坚庞坚詹红生
关键词: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与中医体质相关性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并收集基本信息和骨折风险因子。采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TM)计算受试者10年主要部位骨折风险和髋部骨折风险。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调查患者体质类型特点,分析骨折风险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10年主要部位骨折风险概率为(8.37±4.55)%;10年髋部骨折风险概率为(3.37±3.05)%。各体质类型频次分布以阳虚质最多,其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特禀质、平和质,且多为兼夹体质。在以10年主要部位骨折风险概率为应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未能有变量引入任何回归模型。在以10年髋部风险概率为应变量的多元性回归分析中,痰湿质和气虚质被引入模型。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阳虚体质最常见,而痰湿质、气虚质对患者髋部骨折风险影响较大。
王燕郭海玲吴玉云徐玉萍
关键词:骨折风险中医体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
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膝骨关节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人群发病率日趋年轻化;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手术治疗成本高、创伤大,浴疗法因其操作方便,安全系数好,舒适度强,深受患者喜爱。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膝骨关节炎非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加以梳理后发现,近些年来,浴疗法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上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因此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的治疗。但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仍是尚未明确,考虑是诸多因素的协同效应。
闻胜月张旻杜国庆庞坚林勋高宁阳曹月龙吴玉云郑昱新陈博詹红生
关键词:浴疗膝骨关节炎药浴水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