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金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信息化的分诊平台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的应用
- 目的:探讨急诊信息化分诊平台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用传统的分诊方法进行急诊预检分诊;随机抽取2016年12月1日-2017年...
- 陈丽萍曹莹莹周丽金
- 关键词:信息化急诊分诊护理管理
- 文献传递
- 1例突发呼吸困难的护理案例分析
- 总结1例突发呼吸困难经气管插管抢救成功的护理案例,突发呼吸困难的病因以心肺疾病为主,但需要提高对其他致命性疾病的警惕性,避免漏诊误诊。同时,护士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争分夺秒抢救患者,提...
- 王丽娜周丽金刘庆
- 关键词:气管插管急救护理个案护理
- 文献传递
- 新冠疫情期间急诊不同阶段的管理策略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不同阶段护理管理策略,以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保障医务人员安全。方法在常规的急诊分诊的基础上,落实患者的分区就诊。增加缓冲急诊诊室,缓冲抢救室和缓冲留观室。划分急诊三区两通道,制定新冠...
- 周丽金李蕊刘庆钱飞虎贺一铭徐利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急诊疫情管理
- 1例乌头碱中毒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护理体会
- 乌头碱类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先、迷走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本文总结1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经过药物、除颤、呼吸机、血液灌流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最后患者...
- 卫彬芬周丽金刘庆
-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抢救护理
- 文献传递
- 急诊护士对外周静脉导管相关静脉炎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调查急诊护士对外周静脉导管相关静脉炎的知信行现状,为提高静脉炎预防及处理的培训提供基础。方法自行设计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型的急诊护士对外周静脉导管相关静脉炎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中国5个省份或直辖市的48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对外周静脉导管相关静脉炎知识平均得分为(8.66±2.17)分,得分率为57.70%;信念平均得分为(49.45±6.73)分,得分率为82.42%;行为平均得分为(68.36±9.18)分,得分率为85.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称、所在医院等级,以及是否经过相关培训条目差异均与知识、信念或行为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称、是否经过相关培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诊护士对外周静脉导管相关静脉炎知识掌握较差,信念与行为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影响因素为职称、是否经过相关培训。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急诊护士理论知识转化,制订完整的培训考核流程。
- 张佳周丽金崔旭林娟姜建玲李蕊
- 关键词:静脉炎知信行急诊外周静脉导管
- 新型培训法与传统培训法在急诊护理专科培训中的效果比较
-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适合急诊专科护理培训的方法,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急救工作要求,从而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方法:选取急诊科护士92 名,2012 年1—12 月,采用传统的专科培训方法进行培训,2013 年1—12...
- 周丽金
- 关键词:专科培训护士核心能力
- 标准化急救流程在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救流程在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到10月使用一般急救流程为对照组,2016年11月到2017年2月实行标准化急救流程为观察组,本院急诊收治STEMI患者病例...
- 胡艳丽周丽金丁鑫云单甜甜
-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救
- 文献传递
- 改良后保留灌肠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评价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在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4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用20ml针筒接吸痰管方法进行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管接肛管方法进行灌肠。结果观察组灌肠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情况也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优于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提高了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 周丽金石楠罗翠玲
- 关键词:肝性脑病保留灌肠护理
- 新冠疫情期间急诊不同阶段的管理策略
-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不同阶段护理管理策略,以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保障医务人员安全。方法 在常规的急诊分诊的基础上,落实患者的分区就诊。增加缓冲急诊诊室,缓冲抢救室和缓冲留观室。
- 周丽金李蕊刘庆钱飞虎贺一铭徐利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急诊疫情管理
- 急诊智能化抢救暂观患者关键信息实时交班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急诊抢救暂观患者实施智能化的关键信息实时交班,提高疾病相关信息传递的连续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急诊抢救室和暂观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交班和护理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急诊抢救室和暂观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关键信息实时交班,运用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实施实时预警信息提醒,智能化自动采集关键信息,护理人员可实时动态查阅交班内容。比较实施前后,急诊护理人员对急诊抢救及暂观患者关键信息掌握情况、整理交班所用的时间、预警信息交接遗漏率以及护理人员对上一班次交班效果的满意率等效果指标。结果对急诊抢救暂观患者实施智能化的关键信息实时交班后,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关键信息掌握得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整理交班所用的时间为(1.20±0.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35±1.44)分,有统计学差异;预警信息交接遗漏率9.70%明显低于对照组(60.10%),有统计学差异;护理人员对上一班次交班效果满意率为98.99%,明显高于对照组(85.63%),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智能化的急诊抢救暂观患者关键信息实时交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抢救暂观患者关键信息的掌握程度,自动采集无耗时,大幅度减轻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交班效果满意程度。
- 周倩倩李蕊张敏周丽金朱华郑涛马骏
- 关键词:智能化急诊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