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玲
- 作品数:20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TGF-α和IGF-Ⅱ表达的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尿及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匀浆液TGF-α和IGF-Ⅱ的水平。结果 乳腺肿瘤组织TGF-α、IGF-Ⅱ较癌旁组织均明显增高(P<0.05);血清TGF-α手术前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术后较术前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GF-Ⅱ无变化;尿液IGF-Ⅱ术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趋于正常(手术前后比较P<0.05),TGF-α无变化。结论 TGF-α及IGF-Ⅱ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表达异常,对于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 周仲玲许圣献
-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前后TGF-Α
- PLT、PDW、MPV对老年性脑出血与脑梗塞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
- 1996年
- 对19例老年脑出血、51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小板指数测定,其中PLT(血小板计数)在三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DW(血小板平均宽度)、MPV(血小板平均体积)则脑出血组高于(P<0.01)而脑梗塞组低于(P<0.01)健康对照组。
- 周仲玲彭立义
-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塞血小板
- 人外周血与骨髓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研究
- 2001年
-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与骨髓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活性 ,为临床诊断、治疗白血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γ 32 P标记及生化方法对正常人及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PTK活性测定。结果 外周血PTK活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 ,骨髓PTK活性白血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 ,同型白血病外周血与骨髓比较结果亦存在差异。该实验的各组白血病PTK活性质膜高于胞浆。结论 白血病分型不同 ,PTK活性存在差异。该实验可用于临床作为白血病诊断 ,药物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并具有更深入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实用价值。
- 周仲玲许霖水杨道理
-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激酶骨髓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
- 直接核酸序列分析的HLA-DRB基因定型技术的初步研究
- 目的研究建立使用个体HLA-DRB基因核酸序列进行个体基因型别判定的技术方法。为组织、器官移植提供准确的HLA-DRB基因型别判定。为疾病与HLA基因相关性等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准确的、科学的、MHC相关的分子水平的分析提...
- 克丙申黄象艳黄宁邢万佳李保昌周仲玲徐军齐法莲张胜兰
- 关键词:HLA-DRB基因定型白细胞抗原
- 文献传递
- 脑梗塞与白细胞的相关性
- 1995年
- 脑梗塞发生期间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分叶核白细胞较健康人明显增高(P<0.01),根据分叶核白细胞在脑卒中发病时,有阻塞血管、收缩血管和使血栓形成的作用,说明分叶核白细胞在脑梗塞发生期间增高不仅仅是一种炎症反应,而是与血小板的功能相同,对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因此,白细胞总数特别是分叶核白细胞,可作为脑梗塞病情程度,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 周仲玲任绪义彭立义
- 关键词:脑梗塞
- 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在髓细胞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髓细胞白血病细胞质膜、胞浆上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数据。方法采用γ-P标记及生化方法对25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2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PTK活性...
- 周仲玲许霖水杨道理
-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激酶
- 文献传递
- 脑梗塞与血小板白细胞的相关性观察被引量:2
- 1995年
- 脑梗塞与血小板白细胞的相关性观察周仲玲,任绪义,彭立义本文就脑梗塞发生后血小板指数、白细胞计数的测定结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脑梗塞组:74例,男51例,女23例。年龄34~84岁,平均59岁。均经头颅CT证实。健康对照组:80例均...
- 周仲玲任绪义彭立义
- 关键词:脑梗塞血小板白细胞
- 离心前后尿液分析仪测定及尿沉渣镜检结果分析被引量:4
- 1992年
- 我们用MA-4210型尿液分析仪作尿液分析,对189份尿液观察了离心前后的分析结果,并对离心后沉渣镜检结果与尿液分析仪所测结果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 周仲玲彭立义陈文华解英范
-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尿液尿沉渣镜检
- 山东地区汉族人HLA-DP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被引量:1
- 2002年
- 使用第十一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提供的HLA DPB1引物序列 ,由PCR技术扩增人HLA DPB1基因第二外显子。产物纯化后 ,直接核酸序列分折确定个体的HLA DPB1外显子核酸序列。使用基因定型软件与由国际上公布的HLA DPB1核酸序列构建的基因型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 ,确定个体的基因型别、确定等位基因类型。研究结果提示中国人HLA DPB1第二外显子基因序列与国际上公布的序列基本一致 ,但有不同之处 ,多处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提示存在有新的等位基因。对 51例个体研究显示 ,出现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是DPB1 0 2 0 1 2。
- 克丙申张胜兰邢万佳黄象艳周仲玲徐军
- 关键词:白细胞抗原核酸序列分析HLA-DPB1单核苷酸多态性
- CA-125在妇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01年
- 周仲玲罗南萍杨道理
- 关键词:CA-125妇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