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春香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化疗
  • 3篇肿瘤
  • 2篇药物疗法
  • 2篇直肠
  • 2篇呕吐
  • 2篇细胞
  • 2篇疗法
  • 2篇甲氧氯普胺
  • 2篇奥氮平
  • 2篇肠癌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PCT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液
  • 1篇预后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周春香
  • 4篇马进安
  • 3篇杨群
  • 2篇陈立章
  • 1篇黄明
  • 1篇龚海云
  • 1篇夏春芳
  • 1篇潘可
  • 1篇谢贵元
  • 1篇马芳
  • 1篇刘先领
  • 1篇胡春宏
  • 1篇王如蜜
  • 1篇张颖

传媒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奥氮平联合甲氧氯普胺解救化疗所致爆发性呕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中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爆发性呕吐后使用甲氧氯普胺联合奥氮平解救处理的疗效。方法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接受含铂类、蒽环类药物等中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常规止呕处理后出现爆发性呕吐的患者68例。其中46例接受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常规止呕处理为化疗前30 min接受帕诺洛司琼0.25 mg静脉注射d1,联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d1~3;22例接受中度致呕性化疗方案,常规止呕处理为化疗前30 min接受昂丹司琼8 mg静脉注射d1~2,联合地塞米松10 m g静脉注射d1~3。化疗后确认出现爆发性呕吐后,予以甲氧氯普胺20 m g肌注、奥氮平10 m g口服,每天一次,使用3 d解救,监测解救用药后0~72 h的恶心、呕吐缓解状况以及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8例分别接受高度和中度致呕性化疗方案患者,解救治疗后其呕吐、恶心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9%(55/68)、75.0%(51/68);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13.2%(9/68)、疲劳10.3%(7/68)、头晕7.4%(5/68)等,未见明显的3~4级毒性反应。结论甲氧氯普胺联合奥氮平解救中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导致的爆发性呕吐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周春香陈立章马进安
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观察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38人,分为单纯全身化疗组(A组)和全身化疗联合全身热疗组(B组),其中A组68人,根据病种采取相应方案行全身化疗二周期;B组70人,除化疗外,同时予以UHR-2000高功率聚束微波全身热疗系统加温,使全身温度升至40℃~42℃,维持50~60min,1~2次/周,4次为一疗程,观察A组和B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A组患者中,完全缓解(CR)占2.9%,部分缓解(PR)占36.8%,稳定(SD)占35.3%,进展(PD)占25.0%,有效率(PR+CR)为39.7%;B组患者中,CR占5.7%,PR占52.9%,SD占25.7%,PD占25.0%。CR+PR为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毒副作用发生率A组为26.5%和16.2%,B组为27.1%和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刘先领马芳周春香黄明龚海云谢贵元胡春宏
关键词:全身热疗化学治疗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大肠癌辅助化疗的护理体会
2008年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辅助化疗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对42例患者采取心理、饮食、静脉给药、止呕、用药安全监测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42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化疗疗程,仅1例发生Ⅰ度外周血管静脉炎,无1例出现Ⅱ度以上肝肾功能和Ⅲ度骨髓抑制。结论:开展围手术期大肠癌辅助化疗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周春香马进安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大肠癌辅助化疗
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的调查与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06年
周春香马进安王如蜜杨群夏春芳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对直肠癌微环境浸润免疫细胞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检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RT)前后直肠癌组织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20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CRT前后的活检标本和术后病理标本组织中CD3、CD4、CD8、CD56、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新辅助CRT后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D3(21.8%vs 48.8%,P<0.001)、CD4(16.5%vs 42.2%,P<0.001)、CD8(8.3%vs 33.4%,P<0.001)和CD56(0 vs 7.6%,P=0.012)的表达均较前升高;Foxp3(26.0%vs 15.3%,P=0.005)表达较前下降;CD4/CD8(2.7 vs 5.1)比值较前无明显变化。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CRT后CD3(HR=0.16,P=0.028)、CD8(HR=0.03,P=0.001)阳性细胞的增加与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正相关。结论直肠癌新辅助CRT后肿瘤组织中CD3、CD4、CD8、CD56阳性浸润免疫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reg淋巴细胞比例则明显下降,CD3、CD8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的患者其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延长。
杨群周春香韩宸张颖蒋玉娜李镇江马进安
关键词: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腹腔引流液TNF-α、IL-6联合血清PCT、CRP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分析腹腔引流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92例结直肠癌,根据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分为研究组(发生肠梗阻)和对照组(未发生肠梗阻),比较2组术前、术后当日、术后5 d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腔引流液TNF-α、IL-6联合血清PCT、CRP检测对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92例术后5~8 d内发生肠梗阻11例(11.96%)。术后,2组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除研究组血清PCT、CRP水平呈上升趋势外,其他指标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当日、术后5 d时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及TNF-α、IL-6、PCT、CRP阳性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腹腔引流液TNF-α、IL-6及血清PCT、CRP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腹腔引流液TNF-α、IL-6和血清PCT、CRP水平是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临床可通过检测腹腔引流液TNF-α、IL-6与血清PCT、CRP水平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
周春香杨群武姮静潘可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腹腔引流液白细胞介素-6
甲氧氯普胺联合奥氮平解救中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导致的爆发性呕吐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奥氮平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5-TH2A、5-TH2C、5-TH3、多巴胺D1-5、毒蕈碱M1-5、肾上腺素αl和组胺H1受体有一定结合力,从而发挥拮抗作用,与化疗止呕作用机制重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中高...
周春香马进安周冬爱邹方文张海霞胡春宏陈立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