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中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爆发性呕吐后使用甲氧氯普胺联合奥氮平解救处理的疗效。方法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接受含铂类、蒽环类药物等中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常规止呕处理后出现爆发性呕吐的患者68例。其中46例接受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常规止呕处理为化疗前30 min接受帕诺洛司琼0.25 mg静脉注射d1,联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d1~3;22例接受中度致呕性化疗方案,常规止呕处理为化疗前30 min接受昂丹司琼8 mg静脉注射d1~2,联合地塞米松10 m g静脉注射d1~3。化疗后确认出现爆发性呕吐后,予以甲氧氯普胺20 m g肌注、奥氮平10 m g口服,每天一次,使用3 d解救,监测解救用药后0~72 h的恶心、呕吐缓解状况以及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8例分别接受高度和中度致呕性化疗方案患者,解救治疗后其呕吐、恶心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9%(55/68)、75.0%(51/68);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13.2%(9/68)、疲劳10.3%(7/68)、头晕7.4%(5/68)等,未见明显的3~4级毒性反应。结论甲氧氯普胺联合奥氮平解救中高度致呕性化疗方案导致的爆发性呕吐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目的检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RT)前后直肠癌组织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20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CRT前后的活检标本和术后病理标本组织中CD3、CD4、CD8、CD56、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新辅助CRT后直肠癌肿瘤组织中CD3(21.8%vs 48.8%,P<0.001)、CD4(16.5%vs 42.2%,P<0.001)、CD8(8.3%vs 33.4%,P<0.001)和CD56(0 vs 7.6%,P=0.012)的表达均较前升高;Foxp3(26.0%vs 15.3%,P=0.005)表达较前下降;CD4/CD8(2.7 vs 5.1)比值较前无明显变化。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CRT后CD3(HR=0.16,P=0.028)、CD8(HR=0.03,P=0.001)阳性细胞的增加与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正相关。结论直肠癌新辅助CRT后肿瘤组织中CD3、CD4、CD8、CD56阳性浸润免疫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reg淋巴细胞比例则明显下降,CD3、CD8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的患者其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