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振刚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伤患者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颅脑损伤患者
  • 3篇脑损伤
  • 3篇脑损伤患者
  • 2篇重度颅脑损伤
  • 2篇重度颅脑损伤...
  • 1篇血清白蛋白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代谢
  • 1篇预后
  • 1篇院内肺部感染
  • 1篇特征及防治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型颅脑损伤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机构

  • 4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4篇姚振刚
  • 3篇周学军
  • 1篇王健
  • 1篇付玉东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被引量:2
2010年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120例出现并发症患者的资料,以提高对并发症的处理水平,报告如下。
姚振刚周学军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代谢指标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7)及肠内营养组(EN组,n=31),比较2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2周、第4周的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第2周、第4周,TPN组体重为(62.8±3.3)kg、(61.4±4.2)kg、(59.2±4.5)kg,EN组体重为(63.2±4.1)kg、(61.9±4.8)kg、(60.0±3.8)kg,2组营养支持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同期组间比较,体重、上臂肌群周围、血清蛋白及肌酐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选择肠外营养(PN)辅助EN的营养支持方式。
王健周学军付玉东姚振刚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血清白蛋白肌酐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特征及防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特征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出现的院内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连续深部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4例患者取痰培养标本226份,培养出病原菌248株,其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达到80%以上,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大约80%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等高度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的敏感性最高。【结论】对重症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病原体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加强呼吸和营养支持等,均有利于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姚振刚
关键词:肺炎重症监护病房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量支持时机选择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量支持时机选择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8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作为观察组,另外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传统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治疗14 d和28 d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姚振刚周学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