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璐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湖南省9县市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试图从9县市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探析钩体主要流行群和隐性与显性感染比例。方法选择以前钩体病发病率较高的9县市中无钩体疫苗接种史的10~65岁常住村民1240人作为对象,于流行高峰前采取外周静脉血,按国家标准方法做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测15群15型钩体抗体;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县13群钩体抗体的阳性率和隐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别有9群(黄疸出血、拜伦、澳洲、流感伤寒、波摩那、秋季、犬群、七日热和曼耗)和3群(黄疸出血、澳洲和波摩那)。交叉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最高为湘潭(80.39%)、最低为南县(36.17%)。黄疸出血群隐感率最高为湘潭(38.24%)、最低系岳阳(1.60%)。以黄疸出血群抗体滴度1:≥80为标准推测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例为53700:1;以≥320为标准,则为11500:1。结论不同县市钩体主要流行群不同,但以黄疸出血群为主;推荐黄疸出血群钩体隐性感染抗体滴度以1:≥200为宜,隐性与显性感染比例约为3万分之一;本地区钩体将以散发为主,流行的概率较小。
- 郭绶衡吴子贵李伟高立冬刘富强孔璐
- 关键词:钩体病显性感染阳性率
- 湖南省2000~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掌握湖南省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型)及其分布,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钩体病监测实施方案,对带菌动物及病人进行病原学监测,对临床疑似钩体病人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动物及病人所分离的70株钩体菌株分属8个血清群9个血清型,其中42株为黄疸出血群(60.00%),17株为赛罗群(24.29%);43株分离自黑线姬鼠(61.43%),17株分离自东方田鼠(24.29%)。临床疑似钩体病人血清学监测,阳性率较高的主要有黄疸出血群(12.01%)、秋季群(7.65%)、流感伤寒群(3.62%)、澳洲群(3.02%)。结论黑线姬鼠、东方田鼠是我省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分别携带黄疸出血群、赛罗群萨克斯可宾型及沅江型;我省钩体病流行的菌群主要是黄疸出血群,秋季群、流感伤寒群、澳洲群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 王岚吴子贵龙智钢刘建琪孔璐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
- 湖南钩端螺旋体病原高发区两时段人群感染状况探析
- 目的试图从两时段人群的感染状况角度探析钩体病发病率下降的原因。方法选择原钩体病发病率较高的10县(市)中10-65岁正常村民1240人作为对象,于流行高峰前采取静脉血,按国家标准方法显做微镜凝集试验(MAT)测15群15...
- 郭绶衡吴子贵李伟高立冬刘富强孔璐
- 关键词:钩体病
- 文献传递
- 邵东县2005、2006年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监测报告
- 2007年
- 目的了解邵东县钩体疫源地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凝集试验进行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2005年、2006年采集健康人血清203份,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123人(阳性率为60.59%),两年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1.96%(53/102)、69.31%(70/101)。抗体阳性率与性别无差异,与年龄密切相关,健康人群含9群钩体血清抗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结论邵东县健康人群中钩体易感人群有一定积累,且菌种、菌型复杂,以黄疸出血群、流感伤寒群为主,应加强钩体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 廖清群唐富国吴子贵孔璐尹超平宁中喜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抗体
- 湖南省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与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调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监测工作。方法选择湖南5个县(市)进行传染源带菌情况、自然人群与疑似病人血清学研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传染源钩体分离及菌型分布情况对鼠及蛙类标本进行钩体分离培养,分离出15株钩体。其中鼠肾分离培养出阳性标本14株,阳性率3.59%。血清学:检测11份疑似病人血清抗体,确诊5例,确诊率45.45%;525份自然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有12群之多,黄疸出血群里,湘潭县自然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62.75%),沅江市自然人群血清抗体GMT最高(37.64)。结论从鼠、蛙钩体分离培养中可看出,塞罗群萨克斯可宾型和沅江型是湖南省洞庭湖区主要菌型;黄疸出血群仍是湖南省自然人群主要流行菌型,其次秋季群、澳洲群、波摩那群和流感伤寒群也是湖南省流行菌型;地区重点菌群监测预防工作应加以重视。
- 孔璐吴子贵张红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菌群血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