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建军

作品数:393 被引量:1,95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1篇期刊文章
  • 9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9篇医药卫生
  • 6篇机械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3篇手术
  • 43篇中耳
  • 38篇鼓室
  • 37篇外科
  • 36篇睡眠
  • 34篇综合征
  • 33篇细胞
  • 32篇睡眠呼吸
  • 31篇睡眠呼吸暂停
  • 28篇阻塞性
  • 27篇通气
  • 27篇内耳
  • 24篇疗效
  • 24篇耳蜗
  • 23篇低通气
  • 23篇低通气综合征
  • 2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2篇呼吸暂停低通...
  • 20篇胆脂瘤

机构

  • 37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耳鼻咽...
  • 4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吉林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解放军第四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393篇孙建军
  • 94篇刘阳
  • 88篇李进让
  • 48篇林勇生
  • 48篇钱进
  • 46篇郭红光
  • 41篇刁明芳
  • 41篇袁伟
  • 37篇李厚恩
  • 33篇陈曦
  • 28篇李雪盛
  • 27篇贾仲红
  • 22篇江平
  • 22篇刘娅
  • 20篇田芳洁
  • 20篇陈东兰
  • 17篇赵丹珩
  • 17篇刘亮
  • 16篇姜伟
  • 15篇章榕

传媒

  • 39篇中华耳鼻咽喉...
  • 35篇临床耳鼻咽喉...
  • 27篇第十四届全军...
  • 24篇听力学及言语...
  • 24篇中国耳鼻咽喉...
  • 22篇海军总医院学...
  • 19篇临床耳鼻咽喉...
  • 16篇中华耳科学杂...
  • 1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1篇国外医学(耳...
  • 8篇中华耳鼻咽喉...
  • 8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2014第四...
  • 6篇中国耳鼻咽喉...
  • 6篇耳鼻咽喉(头...
  • 6篇中国眼耳鼻喉...
  • 5篇中国医学文摘...
  • 5篇山东大学耳鼻...
  • 5篇国际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29篇2016
  • 7篇2015
  • 23篇2014
  • 14篇2013
  • 33篇2012
  • 52篇2011
  • 22篇2010
  • 24篇2009
  • 15篇2008
  • 32篇2007
  • 22篇2006
  • 22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11篇2002
  • 5篇2001
  • 9篇2000
  • 15篇1999
3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麻醉方法对喉返神经实时监控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对喉返神经运动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48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状况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A组采用全静脉麻醉,B组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输注;分别于手术切皮时、手术30min、分离甲状腺、手术60min、甲状腺次全切除时及甲状腺缝合完毕,观察血压、心率、喉返神经电刺激变化,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 分离甲状腺、术中60min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时,A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较B组明显升高(P〈0.01),而喉返神经电活动两组均显示良好,监控中维持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43±0.21)MAC。结论 低浓度异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输注,既不抑制喉返神经电活动,又能有效减轻心血管应激反应。
许笑彬刘永勤李军孙建军袁伟
关键词:喉返神经实时监控全静脉麻醉异氟烷丙泊酚
鼻内窥镜在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0年
应用鼻内窥镜结合鼻腔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53例,其中单纯腺样体肥大(A)13例,腺样体肥大十扁桃体肥大(A+T) 12例,腺样体肥大十分泌性中耳炎(A+S) 10例,腺样体肥大十扁桃体肥大十分泌性中耳炎(A+T+S)18例,手术不仅适用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本文对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袁伟李进让李厚恩钱进孙建军
曲安奈德耳后注射治疗主观性耳鸣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主观性耳鸣的疗效.方法 2012年5-11月,海军总医院耳科门诊100例主观性耳鸣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行耳后皮下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 ml,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1 ml,2组均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5次.初诊和末次治疗后1周给予耳鸣严重程度评分.随访6个月.结果 两组主观性耳鸣治疗前的年龄、性别、耳鸣严重程度、耳鸣病程和听力损失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16、0.685、0.839、0.682、0.881).治疗组5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24例,总体有效率为52%.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28例,总体有效率为44%.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结论 耳后皮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主观性耳鸣无明显效果.
刁明芳孙建军田芳洁徐爽贾仲红刘阳陈东兰
关键词:耳鸣曲安奈德
健康成年人咽部吞咽功能客观参数的测量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通过吞咽动力学研究了解并初步建立成年国人咽部吞咽功能相关参数的客观数值。方法对年龄20~60岁的男女各4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X线动态吞咽造影检查并录像,然后通过图像分析测量软件Avidemux2.5及ImageJ计算测量在吞咽过程中与咽部吞咽功能密切相关的客观参数,如舌骨的最大移动距离、钡剂通过咽腔的时间、咽腔的收缩率及食管入口的最大开放程度。结果在80例志愿者中,舌骨的最大移动平均距离(面±s,下同)为(1.91±0.48)cm,钡剂通过咽腔的时间为(0.82±0.15)S,咽腔的缩窄率为94.9%±3.41%,食管入口的最大开放程度为(0.91±0.05)em。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男性舌骨的最大移动距离(2.04±0.46)cm,明显大于女性(1.78±0.47)e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17),但男女之间及男女不同年龄组之间钡剂通过咽腔的时间、咽腔收缩率及食管入口的最大开放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成年国人咽部吞咽功能相关参数的客观数值,为更进一步地客观评估咽部吞咽障碍提供了研究基础。
李宁李进让孙建军郭红光郭勇赵伟华王子军
关键词:吞咽成年人参考值测压法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2015年
药物治疗一直是内耳病的首选方法,由于内耳与全身血液循环之间存在血-迷路屏障,药物进入内耳的剂量极为有限。内耳局部给药可以减小用药剂量与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在内耳的作用效力也会提高。关于内耳局部给药的临床应用有鼓膜穿刺/经咽鼓管给药、经圆窗膜缓释/控释给药、内耳开窗给药,实验研究包括缓释药物制剂和控释给药装置的研究。作者对内耳局部给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更加微创、有效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刘娅孙建军
关键词:内耳圆窗膜鼓膜缓释控释
脱细胞骨微管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听骨赝复物的可行性
2009年
目的观察脱细胞骨微管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听骨的可能性。方法制备脱细胞骨微管,观察其组织相容性及生物力学变化,并作为含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胶原海绵载体,植入动物中耳空腔,进行异位诱导成骨观察。结果脱细胞骨微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生物力学性能无显著变化。负载含BMP-2胶原海绵后,可以在中耳腔内诱导形成新生骨组织。结论脱细胞骨微管负载含BMP-2胶原海绵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听骨赝复物。
李雪盛孙建军徐成
关键词:听小骨假体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微管
声带血管扩张症被引量:2
2005年
李进让孙建军
关键词:手术治疗发病率声带黏膜
鼻内窥镜下处理单纯蝶窦病变被引量:3
2000年
钱进孙建军郭红光李进让汪磊
关键词:鼻内窥镜下蝶窦病变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鼻窦手术功能性内窥镜嗜酸性细胞
正常中青年咽部客观吞咽功能检查的研究
目的通过吞咽动力学了解并建立国人咽部吞咽功能的客观数值。方法对8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动态吞咽造影录像,然后通过图像分析测量软件Avidemux 2.5及ImageJ计算在吞咽过程中与咽部吞咽功能密切相关的客观参数如舌骨...
李宁李进让孙建军
跨屏障内耳控释给药——基础与临床
内耳疾病的治疗是一个进展缓慢且相对滞后的领域,迄今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伴随材料科学、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等研究的深入,为内耳疾病的药物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介绍了近年在内耳控释技术、药代动力学、载药体材料等方...
孙建军
关键词:内耳疾病控释给药
文献传递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