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惠川

作品数:18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肿瘤
  • 11篇肝癌
  • 9篇血管
  • 6篇切除
  • 6篇细胞
  • 6篇肝细胞
  • 5篇血管形成
  • 5篇细胞癌
  • 5篇复发
  • 5篇肝细胞癌
  • 5篇肝肿瘤
  • 3篇原发性
  • 3篇切除术
  • 3篇人肝
  • 3篇人肝癌
  • 3篇肿瘤血管
  • 3篇肿瘤血管形成
  • 3篇肿瘤转移
  • 3篇瘤血管
  • 3篇复发转移

机构

  • 18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孙惠川
  • 16篇汤钊猷
  • 8篇马曾辰
  • 6篇钦伦秀
  • 6篇李晓明
  • 5篇薛琼
  • 5篇王鲁
  • 4篇叶青海
  • 3篇吴志全
  • 2篇张连海
  • 2篇张建平
  • 2篇叶胜龙
  • 2篇周信达
  • 2篇周俭
  • 2篇刘银坤
  • 1篇林芷英
  • 1篇樊嘉
  • 1篇陈洁
  • 1篇余业勤
  • 1篇施达仁

传媒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8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调节蛋白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了解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 在肝细胞癌(HCC) 病人血浆中的水平,探讨TM 与HCC门静脉癌栓形成及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夹心法,检测45 例HCC病人和6 例肝良性占位病人的术前和术后血浆TM 水平。结果 术前HCC组血浆TM水平(10±6)ng/ml 明显高于肝良性占位组(6.1 ±2.2)ng/ml,P< 0.05;单发肝癌结节组(12 ±6)ng/ml和无门静脉癌栓组(11±6)ng/ml 明显高于多发肝癌结节组(8 ±5)ng/ml 和门静脉癌栓组(7 ±5)ng/ml,P< 0.05;而TM 高低与肝癌大小、包膜是否完整、病理分化程度、AFP值及肝癌伴肝硬化程度无关,各组比较P>0.05。肝良性占位组术前TM(6±2)ng/ml 与切除术后(5 .9 ±1 .8)ng/ml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 ;肝癌组术前(10 ±5)ng/ml 与切除术后(8 ±4)ng/ml 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 .05。结论 HCC病人血浆中TM 水平可升高,TM 在抗HCC门静脉癌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周俭樊嘉汤钊猷吴志全李晓明刘银坤孙惠川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血栓调节蛋白门静脉癌栓
β干扰素抑制肝癌肿瘤生长和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α干扰素(IFN-α-1b)对肝癌肿瘤生长及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检测 IFN-α对肝癌细胞株 SMMC7721、BEL-7402、BEL-7405、MHCC97、血管内...
王鲁汤钊猷薛琼孙惠川陈军高冬梅赵燕陈洁
文献传递
微小肝癌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1998年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由于晚期肝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我们通过报道1例微小肝癌的诊断治疗过程,旨在介绍高速螺旋CT(S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诊断微小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作用。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自1990...
孙惠川马曾辰钦伦秀叶青海汤钊猷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螺旋CT彩超
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率的因素被引量:55
2000年
目的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后的 5年生存率达到 4 0 % -50 % ,而切除后 5年复发率为 60 %左右 ,本研究为鉴别高复发倾向人群对复发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78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 ,随访 5年以上 ,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 ,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对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肿瘤大小是唯一影响全体肝癌病人无瘤生存率的因素 ,在小肝癌病人中 ,肿瘤血管密度是影响病人无瘤生存率的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仍是决定病人术后复发率最重要的因素 ,肿瘤血管密度对小肝癌病人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孙惠川汤钊猷马曾辰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复发切除术
唇形切肝法用于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陈述唇形切肝法的操作细节并评议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PLC) 的优点。方法 唇形切肝法是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下列5 个技术环节: ①充分游离肝周韧带; ②设计唇形肝切口; ③切口两侧置缝线牵提; ④楔形断肝和⑤肝断面对缝。结果 笔者单位用此种手术方法治疗了233 例PLC 患者,其中8 例因肿瘤复发接受了两次肝切除手术。手术死亡率为1 .2 % ,2 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 例死于肾功能衰竭。除3 例胆漏、1 例手术区积液外,未见腹腔内出血、膈下感染等严重合并症发生。233 例患者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 .8 % 、64 .3 % 和55 .9 % ,25例生存超过5 年。其结果提示:本手术方法的优点是在兼顾切除彻底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特别是减少了来自肝断面的合并症。结论 唇形切肝法是一种相对简便、安全、合理的肝切除模式。
马曾辰汤钊猷余业勤叶青海钦伦秀孙惠川黄晓武周信达吴志全
关键词:原发性肝切除术肝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8
1995年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是细胞信号传递系统的一部分。在许多肿瘤中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并且与肿瘤转移和病人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实验研究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有直接的促转移作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治疗已获得初步成果,但离大规模的临床使用尚有差距。
孙惠川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报告 8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 ,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影像学表现 (B超、CT、MRI、99mTc PMT)、手术情况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B超 :肿瘤呈强回声光团 6例 ,低回声光团 2例 ;边界清楚 7例 ,血供丰富、内部回声不均匀 4例 ,其中 1例内部呈分隔网状结构。彩色Doppler超声示肿瘤血供丰富 ,均测及动脉频谱 ,阻力指数为 0 .4~ 0 .5。静脉造影示肿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加。CT :平扫示肿瘤呈低密度影 7例 ,不均匀 5例 ,边界清楚 7例 ,肿瘤内见软组织影 2例 ,脂肪成分 2例。增强扫描示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呈低密度。MRI :肿瘤呈短T1 、长T2 信号 ,增强后强化明显 ,脂肪抑制后短T1 变成长T1 。99mTc PMT示肿瘤呈放射性增强 ,5min相肿块区呈放射性缺损 ,2h、5h延迟相肿块区未见放射性填充 ,肝血池相肿块呈放射性填充。病理及免疫组化 :肿瘤由成熟的脂肪、血管及平滑肌组成 ,HMB 4 5阳性。术前确诊 3例。结论 B超示强回声光团 ,CT呈低密度影中出现软组织影、脂肪成分 ,增强明显 ,MRI出现脂肪信号 ,脂肪抑制后短T1 变成长T1 ,增强明显。99mTc PMT示肿瘤呈放射性增强 ,5min相呈放射性缺损 。
黄刚马曾辰钦伦秀孙惠川汤钊猷张连海张建平
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MRI诊断肝切除术HAML
Endostatin抑制裸鼠移植性肝癌切除后的复发转移被引量:8
2000年
孙惠川汤钊猷王鲁高冬梅薛琼李晓明陈军
关键词:移植性肝癌肿瘤复发肿瘤转移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
2001年
黄刚马曾辰钦伦秀汤钊猷孙惠川张连海张建平
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放射性术前诊断
利用裸鼠角膜微囊观察人肝癌诱导肿瘤血管形成
1998年
目的观察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组织诱导肿瘤血管的能力。方法用裸鼠角膜制作微囊,将来自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组织LCID20(高转移)和LCID35(低转移)植入微囊。在裂隙灯下观察肿瘤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LCID20诱导的肿瘤血管在范围和条数上均高于LCID35。结论高转移肝癌诱导肿瘤血管能力高于低转移肝癌,角膜微囊模型是研究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孙惠川李晓明汤钊猷王曼薛琼陈军高冬梅
关键词:裸鼠肿瘤血管形成肝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