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怀宇

作品数:60 被引量:326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慢性
  • 15篇肝炎
  • 14篇乙型
  • 12篇慢性乙型
  • 11篇肝硬化
  • 10篇肝病
  • 9篇乙型肝炎
  • 9篇黏膜
  • 9篇肠道
  • 8篇肠黏膜
  • 7篇脂肪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内毒
  • 7篇内毒素
  • 6篇毒素血症
  • 6篇血管
  • 6篇血症
  • 6篇胰腺
  • 6篇纤维化
  • 6篇内毒素血症

机构

  • 47篇广西壮族自治...
  • 2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1篇南宁市第四人...
  • 4篇山东医科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山东铝业公司
  • 1篇新泰市人民医...
  • 1篇桓台县人民医...
  • 1篇汉川市人民医...

作者

  • 60篇宋怀宇
  • 18篇杨建荣
  • 16篇朱菊人
  • 13篇梁列新
  • 12篇姜春华
  • 8篇黄钧
  • 8篇黄云花
  • 5篇王万忠
  • 4篇孙成刚
  • 4篇荆梦杰
  • 3篇张廷国
  • 3篇王波
  • 3篇王福生
  • 3篇唐耘天
  • 3篇赵启韬
  • 3篇张国
  • 2篇韩丽辉
  • 2篇殷舞
  • 2篇李碧锦
  • 2篇许宇彪

传媒

  • 9篇中国临床新医...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山东医药
  • 5篇广西医学
  • 4篇临床消化病杂...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癌症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5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0篇2000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荧光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宋怀宇赵启韬王万忠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肝纤维化程度转化生长因子-Β1血清学检查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其的影响。方法(1)检测30例正常人和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和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并加以比较。(2)将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乳果糖组及谷氨酰胺组(GLN)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而乳果糖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乳果糖10gtid,GLN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谷氨酰胺颗粒10gtid,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肝功能、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DAO、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T淋巴细胞亚群、L/M等,并采用协方差分析法加以比较。结果(1)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L/M、DAO水平明显升高(P=0.007及P<0.0001)。(2)2周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乳果糖组治疗后TBIL、ET、TNF-α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GLN组治疗后ALT、TBIL、TNF-α、ET、IL-2、L/M、DAO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果糖组与GLN组相比,治疗后ALT、TBIL、TNF-α、IL-2、L/M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的早期损伤。(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对减轻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反应,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无法改善肠道屏障损伤。而加用谷氨酰胺则能纠正肠道屏障损伤,减轻内毒素血症与炎症反应,加速肝功能恢复。
宋怀宇姜春华杨建荣陈秋虹黄钧黄云花梁列新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内毒素血症
谷氨酰胺颗粒干预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颗粒干预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抗病毒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颗粒10 g,3次/d,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肝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谷氨酰胺颗粒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高勐杨建荣宋怀宇姜春华
关键词:谷氨酰胺颗粒内毒素血症肝功能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肝组织TGF-β_1的荧光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准确定量反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的新方法。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对21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TGF-β1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分析,并与肝组织G-S分期半定量记分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肝组织TGF-β1的荧光定量分析与肝组织G-S分期半定量记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均显著相关(P<0.05),可以准确的定量反映肝组织TGF-β1的变化,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结论应用间接免疫荧光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定量反映肝组织TGF-β1表达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新方法。
宋怀宇赵启韬王万忠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
不同体质指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心功能及三大底物消耗特点
2024年
目的分析不同体质指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心功能及三大底物消耗特点。方法选取45例NAFLD患者,根据体质指数将其分为正常组(15例)、超重组(13例)和肥胖组(17例)。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定3组患者在运动达无氧阈时及达最大运动时的摄氧量、碳水化合物能量消耗、脂肪能量消耗、蛋白质能量消耗。采用Weber心功能评级标准评估3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组患者Weber心功能分级均为B级。达最大运动时,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摄氧量依次降低(P<0.05);运动达无氧阈时,肥胖组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能量消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但超重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达无氧阈时,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依次增加(P<0.05)。但运动达无氧阈和最大运动时,3组患者的脂肪能量消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均存在轻度至中度心功能损害。在进行较高强度运动时,体质指数越大的NAFLD患者的摄氧能力越低,心脏运动耐力越差;在进行中低强度运动时,高体质指数的NAFLD患者所需能量倾向于由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提供;无论运动强度高低,NAFLD患者的脂肪氧化代谢能量消耗基本不受体质指数影响。
黄定贵潘洪峰陈启波宋怀宇
关键词:体质指数心功能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代谢心肺运动试验
欠发达地区结核性腹膜炎40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TBP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40例TBP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疗经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TBP患者年龄以20-40岁为高发(57.5%),仅22.5%的病例既往有结核病史或慢性疾病史.发病以慢性起病多见(85.0%),症状以腹胀(85.0%)、食欲减退(67.5%)、发热(52.5%)、腹痛(47.5%)常见.体征以腹水(67.5%)、腹痛(65.0%)多见,腹壁柔韧感少见(35.0%).血清学检查特异性低,腹水多呈渗出液的特点,但腹水ADA>33U/L,单核细胞占优势等有助于诊断TBP的特点较少见(16.0%-34.0%).腹水抗酸杆菌涂片和结核菌培养阳性率低(4.75%,0%).PPD实验和胸部X线的阳性率均为37.5%.CT和B超检查多数表现为腹水、腹膜增厚、粘连等(78%),女性患者子宫、附件受累常见(72.7%).本组TBP患者误诊5例,误诊率为12.5%,最常见是误诊为妇科肿瘤(n=3).仅4例患者(10%)获病原学或病理确诊,其余90%依靠试验性抗结核治疗获得诊断.结论:在欠发达地区,目前依靠腹腔镜、B超引导下活检等手段获得病理标本,确诊TBP的比例仍很低.绝大部分TBP病例诊断主要依靠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及对疗效的动态观察.临床医生能够怀疑到TBP的可能并积极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是TBP诊断的关键.对2wk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要动员患者接受更积极的腹腔镜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宋怀宇王波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回顾性分析文献复习
缬沙坦综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肝)和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慢肝和肝硬化患者共54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疗程1 mo.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抽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等以了解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治疗组中有5例患者于治疗前后行肝穿刺对照检查.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r-GT,AKP,TBIL 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Ⅳ-C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或0.01).治疗组经缬沙坦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LT(5.7±1.9 ukat/L vs 1.3+0.7 ukat/L),AST(5.1±1.9 ukat/L vs 1.5+0.7 ukat/L),HA(298+107 ug/L vs 159+92 ug/L),Ⅳ-C(102±24 ug/L vs 63+19 ug/L)等指标明显降低(P<0.05或0.01,2.241≤t≤3.249),与对照组相比,在慢性肝炎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0.01,2.324≤t≤3.012).经缬沙坦治疗后,肝脏微循环改善,肝细胞炎性浸润程度减轻,纤维化程度分级降低,肝组织G-S分期与治疗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结论:缬沙坦综合治疗慢肝、肝硬化患者能够发挥一定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微循环,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
宋怀宇王万忠朱菊人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汁酸谱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检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汁酸谱水平,了解其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4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两组粪便胆汁酸(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及总胆汁酸)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粪便胆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石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及总胆汁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不伴肝性脑病两组患者,伴/不伴腹水两组患者,Child-Pugh B级与C级两组患者胆汁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粪便胆酸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但总胆汁酸和其他胆汁酸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蒙丹丽梁列新宋怀宇
关键词:胆汁酸高效液相色谱
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应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2003年
宋怀宇朱菊人
关键词:慢性肝病药物代谢动力学
黄芪对原发性肝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1
2000年
目的 :研究黄芪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 ( HAE)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 ,行 HAE后 ,随机分为两组各 30例。对照组病人 HAE术后给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 ,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 2 0 ml/ d,2 0 d为 1疗程 ,在疗程结束前后观察两组病人 T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病人 T细胞亚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有明显改善 ( P<0 .0 1) ,而对照组病人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有增效减毒之功效。
宋怀宇孙传岐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中医药疗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