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
- 作品数:9 被引量:133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更多>>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被引量:20
- 2000年
- 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的意识流理论出自西方 ,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意识流小说在西方取得了极高成就 ,但是意识流无论作为人本身的精神特质 ,或是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意识流技巧在以抒情为特质的诗歌中更容易被充分采用。本文以现代理论观照中国古代作品 ,用比较的方法 ,以大量的事实从逻辑和学理两方面充分证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不但存在 ,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精妙的、相当完备的意识流技巧和意识流形式 ,本文作者将其划分为顺流、环流、向心流、混流等 4种基本形式。中西意识流在创作和理论方面是相同相通的 ,意识流是中西文学的深层问题 ,反映了人类思维和世界文学的某些共同本质。
- 屈光
-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识流人类思维
- 弗洛伊德对意识流文学究竟有什么影响?——再评秦剑、周秀荣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
- 2004年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当时主要是一种医疗技术,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不但被心理学界的主流所拒绝,而且也被他的主要弟子们和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们所否定。西方和中国的权威研究人士认为精神分析对意识流文学只有潜在的影响。"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虚假命题。
- 屈光
- 关键词:弗洛伊德意识流文学无意识性本能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意辨正——兼谈意境、意象、意脉理论被引量:2
- 2011年
- 唐人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今人严重误解,诗中名句"风雪夜归人",被解释为犬吠主人。其误解本诗的表层原因是忽略了犬的动物习性,误解了"归"字的意义,而深层原因在于诗学"三意"理论即意境、意象、意脉理论的缺失。
- 屈光
- 关键词:文字学意境意象意脉
- 中国古典诗歌意脉论被引量:8
- 2011年
- 意脉是为了使作品成为完整的有机体而采用的内在结构形式。意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主旨与内在结构形式的关系,其最深层的问题是诗歌中种种不符合语言逻辑和思维逻辑的现象。意脉尚未作为诗学理论进入专题研究。如果将散乱于文献中的有关材料加以整合,意脉明显呈现出链条型和网络型两种形态,梳理这些问题可以构建起中国古典诗歌意脉理论的大致框架,并对意脉概念作出界定。
- 屈光
-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意脉思维逻辑语言逻辑诗学理论构形
- 别集概念和《四库全书》别集的小类被引量:5
- 2003年
- 流行的权威性辞书对"别集"所作的界定均不准确,这里重新作界定。《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所收书既不设细目,也不使用术语,缺少宏观驾驭性,这里对别集再进行两个层次的分类,并对每类分别作出界定,希望能引起统一学术术语的讨论。
- 屈光
- 关键词:集部别集选集
-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被引量:96
- 2002年
- 本文对意象概念的形成过程、意象概念的界定、意象概念的内涵、意象的分类、意与象之间的联系、意象创造过程中的意识状态、意象的真实性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指出意象理论与意识流理论紧密相关 ,说明了意象概念能将众多表现手法统摄起来 ,试图构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理论体系的粗框架 。
- 屈光
- 关键词:古典诗歌意象意识流
- 从唐代文学研究看古代文学的宏观与微观研究被引量:1
- 1988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代文学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是同时进行的,并不是说只进行微观研究而未进行宏观研究。为何近年来强调要加强宏观研究呢?我认为,既有研究领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就研究领域本身而言,以往没有摆正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关系。研究界普遍缺乏宏观观念,形成以微观研究为目的的微观化倾向,许多本可以提出的宏观课题未能适时提出。相比之下,微观研究过细、过繁,而宏观过粗、过少。
- 屈光
-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韩愈集微观化
- 再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兼评秦剑、周秀荣的“性本能规定”说被引量:1
- 2004年
-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 屈光
- 关键词:意识流文学心理真实无意识
- 盛唐李萧古文集团及其与中唐韩愈集团的关系被引量:1
- 1987年
-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是中外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功也不能超离这个规律。韩愈及其集团复儒学作古文对前代有何种直接继承性,至今仍是值得深入研讨的课题。清赵怀玉云:“退之起衰,卓越八代,泰山北斗,学者仰之。不知昌黎固出安定之门,
- 屈光
- 关键词:古文运动中唐盛唐文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