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奎 作品数:19 被引量:6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大庆油田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永存坐骨动脉并发下肢急性缺血1例 2022年 患者女,74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右足疼痛伴麻木1 d入院。该患者右下肢跛行病史1年,行走200米左右即出现右小腿疼痛不适,休息后缓解。入院查体:右足及右小腿皮温低,右足潮红,右侧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及胫后动脉不能触及。左侧股动脉及以下动脉可触及有力搏动。入院时右侧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21。入院前超声检查示:右侧股动脉股骨干下段、腘动脉全段及左贮备动脉腔内可见不均匀稍低回升充填,可见微弱血流信号通过。入院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血栓。 姜国忠 李雪岩 崔凤奎 董智强 徐新 魏福庆 鹿凯 刘巍立关键词:右小腿 胫后动脉 下肢动脉血栓 踝肱指数 血流信号 两镜联合经胆总管途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崔凤奎 杨玉华 张武 刘晓辉关键词:胆道镜 腹腔镜 肝内胆管结石 双血管缝合器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估在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中双血管缝合器和手术切开2种入路方式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住院并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37~84岁,平均年龄为(58.21±11.95)岁。根据入路方式分为缝合器组和手术切开组,各25例。比较2组患者非支架置入步骤的手术持续时间,观察止血时间、下床走动的时间和并发症。结果比较手术切开组非支架置入步骤的手术持续时间和缝合器组非支架置入步骤的手术持续时间,(82.0±20.0)min vs(9.0±2.0)min,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下床走动时间比较,3 d vs 4~6 h,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时间为1个月,均无手术伤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双血管缝合器在胸-腹主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优于手术切开组,缩短了止血时间和下床走动时间。 崔凤奎 鹿凯 魏福庆 姜国忠 刘巍立关键词:血管缝合器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介入治疗应用于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分析研究。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对40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采取介入治疗方式,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开展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紫绀症状皮肤温度均得到了改善,麻木情况改善等比对照组优秀,;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比试验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介入治疗能够让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让患者的并发症几率降低,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魏福庆 董智强 崔凤奎关键词:介入治疗 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严重下肢缺血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斑块旋切术(D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在糖尿病足溃疡(DFU)合并严重下肢缺血(CL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66例DFU合并CL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截肢率、溃疡愈合天数、术后12个月复发率、术后12个月行走距离。结果两组患者愈合率、截肢率和溃疡愈合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联合DCB在DFU合并CLI治疗中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姜国忠 李蕾 李雪岩 崔凤奎 赵健飞 董智强 魏福庆 徐新 鹿凯 马琳 刘巍立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 严重下肢缺血 小剂量重组生长激素在普外科脓毒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生长激素联合常规营养支持对普外科脓毒血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收治的重症感染病人28例,随机分为常规肠外营养(PN)组及PN+rhGH组,各1 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内毒素水平、氮平衡以及相应时间点的APACHEII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常规肠外营养(PN)组相比较,治疗后第7天PN+rhGH组血浆白蛋白、内毒素水平、氮平衡以及APACHEI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小剂量重组生长激素有利于纠正应激患者的负氮平衡,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肠外营养的效益,明显提高脓毒血症等危重病人的治疗成功率。 彭晓晖 崔凤奎 殷响 张春秋 刘宏关键词:重组生长激素 肠外营养 脓毒血症 术前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组织中TP及微血管密度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Capecitabine(希罗达)对胃癌细胞中胸腺核苷磷酸化酶(TP)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人胃癌组织病理切片中TP/PD-ECGF和Ⅷ因子抗体,观察60例胃癌患者(分为术前化疗实验组和未化疗对照组,n=30)术后标本的TP/PD-ECGF及MVD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胃癌组织中TP阳性率为73.33%,对照组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MVD 34.74±7.98,对照组MVD 39.92±7.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口服Capecitabine(希罗达)可增加胸腺核苷磷酸化酶(TP),降低微血管密度,有利于胃癌的治疗。 崔凤奎 王国华 刘群关键词:术前化疗 胃癌 微血管密度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给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eaneous transhepaticgallbladder drainage,PTGD)的治疗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对38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实行PTGD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穿刺引流术后24~48 h内腹痛缓解,体温降至正常。术后10~12 d经引流管行胆管造影,对胆管通畅的病人于术后12~16 d拔管出院。未出现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其中23例于病情稳定后3~6个月行择期胆囊切除术。结论PTGD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控制感染,避免急诊手术引起的手术并发症,是一项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值得推广。 李雪岩 刘巍立 崔凤奎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肝癌破裂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2008年 患者,男,54岁,外来务工人员。因持续上腹部疼痛2d入院。2d前在工地劳动时突发上腹部疼痛,后迅速波及全腹.以脐周及右下腹为著,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8.2℃,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mmHg,急性痛苦面容,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坦,呈板状腹,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有下腹为著,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查血白细胞19.6×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红蛋白110g/L。腹部X线透视示肠胀气,未见气液平面及膈下游离气体; 张春秋 李雪岩 崔凤奎关键词:肝肿瘤 误诊 阑尾炎 3例坐骨孔疝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崔凤奎 杨玉华 张武 刘晓辉 宋艳萍关键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