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松松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固定化生姜蛋白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本试验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生姜蛋白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生姜蛋白酶的最佳条件是海藻酸钠浓度为2%,CaCl2的浓度为2%,戊二醛的浓度为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酶活力为53.48 U/g。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是60℃,最适pH值为6.0,与游离酶相比没有发生改变,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对温度和酸碱适应范围更加宽泛。
- 崔松松张琛何孔泉张洁
- 关键词:海藻酸钠戊二醛固定化生姜蛋白酶
- 纳豆固态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为提高纳豆中纳豆激酶含量,本文对纳豆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纳豆激酶活性为指标,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酶活;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影响纳豆发酵的几个因素(大豆破碎度、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等)进行研究并筛选具有显著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最陡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大豆破碎度、接种量和发酵温度是影响纳豆激酶酶活的主要因素;优化后最佳发酵条件为:大豆破碎度4、接种量7.9%、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纳豆激酶酶活为(2140.5±83.2)U/g。
- 甘露崔松松倪敬田曹媛媛唐欣昀
- 关键词:纳豆纳豆激酶固态发酵响应面法
- 油菜根际高效促生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果的评价
- 微生物肥料主要应用于现代农业作物栽培生产中,由一种有益微生物或多种有益微生物菌株复合制造而成,可以获得一定肥料效果。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类能保持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有益促生微生物,是微生物肥料的重要组分...
- 崔松松
- 关键词:油菜根际微生物菌株筛选促生效果盆栽实验
- 文献传递
- 棉花根际细菌的生理活性和促生效果被引量:12
- 2013年
- 测定了29株棉花根际细菌的溶磷、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对致病霉菌的抑制能力等促生生理活性以及对棉花发育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96.55%的供试菌株能分泌铁载体,其中46.67%的供试菌株产铁载体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分泌吲哚乙酸的浓度在0.152~26.867 mg/L之间;溶磷能力在8.406 ~ 27.661 μg/mL之间;菌株N1105(Derxia sp.)、P1108(Pseudomonas sp.)和P2107(Pseudomonas.sp)能抑制棉花枯萎霉菌;菌株P211和P2107具ACC脱氨酶活性.对棉花株高和干重结果分析显示:低浓度IAA分泌量的根际菌对棉花植株有促生作用;菌株N1105(Derxia sp.)、N3101(Azotobacter sp.)、P1(Pseudomonas sp.)、P7(Pseudomonas sp.)、P1108(Pseudomonas sp.)和P2117(Acinetobacter sp.)在促进棉花植株生长方面效果较佳.
- 刘静洋崔松松韩国民曹媛媛陈晓琳唐欣昀
- 关键词:根际促生菌棉花铁载体ACC脱氨酶促生效果
- 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的筛选及其促生效果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盆栽试验表明,有25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N10和K6促生作用显著,22株菌株的促生作用达到施全肥水平。【结论】采用凝集素作为筛选工具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与油菜具有特异亲和性的PGPR菌株,菌株N10和K6作为油菜特异性PGPR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崔松松白莉敏周可金孙乐妮曹媛媛唐欣昀
- 关键词:油菜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效果
- N-琥珀酰壳聚糖固定化中性蛋白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以N-琥珀酰壳聚糖为载体固定中性蛋白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适宜温度、pH、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等酶学性质,同时对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红外光谱图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经固定化后,最适酶反应pH由7升至8,最适温度没有改变,仍为50℃,所得固定化酶具有较宽的酸碱稳定性范围,在pH7~9都保持较高活力,并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比游离酶有较大的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酶固定化前后的红外光谱图的部分特征峰有较大的差异。
- 张琛李春如王翔崔松松张玲樊美珍
- 关键词:中性蛋白酶固定化酶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