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
- 作品数:34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儿童肱骨远端骨折450例诊疗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几种儿童肱骨远端骨折的诊疗特点,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450例儿童肱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二期截骨矫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随访1.5 ̄6年,优良率为91.6%。结论儿童肱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高,诊疗失误率高,并发症多,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 魏新军谢瑞卿牛腾峰张云飞赫荣国
- 关键词:肱骨骨折
- 半肩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22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施行半肩关节置换,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无疼痛,2例轻微疼痛,术后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并随访其功能,优:1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90.9%。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王德超刘喜民曹鹏克张云飞李奎吴广良栾丰年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 儿童肢体硬纤维瘤手术切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肢体硬纤维瘤手术切除的复发率及有关因素,介绍综合治疗的最新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以前手术切除8例儿童肢体硬纤维瘤的结果与复发率。8例儿童手术时平均年龄为8岁2个月,术后平均经过3a2个月(2a5个月~5a)的随访观察;肿瘤均位于儿童的肢体,4例位于臀部,3例位于大腿近端后侧并蔓延至胭窝下缘,1例位于上臂外侧三角肌的下缘。术前应用CT和MRI确定肿瘤部位与累积的范围,但未做活组织检查。8例均实现了边缘性切除,其中1例为外院部分切除的复发病例。[结果]本组8例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均经病理证实为硬纤维瘤。术后平均经过3a2个月(2a5个月-5a)的随访观察,其中有4例肿瘤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复发1次者2例,复发2次者1例,复发3次者1例。8例病人平均经历1.6次手术。复发率为69%,复发的间隔时间为6~10个月不等。1例因腓总神经位于肿瘤中央,切除肿瘤时导致腓总神经断裂性损伤;[结论]硬纤维瘤是一种侵袭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达69%。采取手术切除和辅助性化疗或放疗是治疗该肿瘤的最新进展。
- 魏新军谢瑞卿赫荣国牛腾峰张云飞张绍安
- 关键词:儿童硬纤维瘤手术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 目的 观察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股骨干骨折患儿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6~14岁,平均9岁.病例均采用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处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股骨...
- 王德超张云飞吴广良曹鹏克
- 关键词:弹性髓内钉儿童
- 120例儿童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魏新军张云飞徐向锋谢瑞卿张绍安牛腾峰
- 关键词:儿童肱骨
- 直腿抬高试验在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 目的:经椎间孔镜下观察术中行直腿抬高试验时神经根变化情况评价手术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76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3.8岁(17岁-81岁),腰...
- 杨冬松王亮甄相周陈宏峰郭前进杨彦亭张云飞
- 关键词:直腿抬高试验腰椎间盘突出症
- 反肩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反肩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施行反肩置换。结果:患者随访3~26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术后功能主动外展为100°~175°,平均为155°,主动前屈为115°~170°,平均为150°。结论:反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术后近期功能良好,这种重建方式特别适合于肩袖切除的病例,其前提是三角肌功能的保留。
- 王德超刘喜民曹鹏克张云飞李奎吴广良栾丰年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 远端分叶的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手背联合指背皮肤缺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总结远端分叶的前臂骨间背皮瓣转移修复手背联合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手背联合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远端分页的前臂骨间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其中急诊修复4例,延期手术修复12例,皮瓣切取面积约6cm×7cm~9m×12cm,血管蒂长8~10cm。结果:除1例由于蒂部缝合较紧,皮瓣出现瘀血、肿胀,经及时敞开蒂部,油纱湿敷保护,皮瓣转红润,1周后肿胀消退后闭合伤口,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3个月~4年,皮瓣外形佳。结论:该类皮瓣不损伤肢体主干血管,皮瓣血运丰富,解剖恒定,血管蒂长,皮下组织较薄,肤色与手背皮肤相近,是修复手背联合指背皮肤缺损的较佳选择。
- 张云飞李俊明郑水长易先达李道选张龙张志敏
- 关键词:前臂外科皮瓣软组织缺损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矫治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14例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2.5~14.4岁,平均7.4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中胸椎7例,腰椎7例。[结果]手术时间2~7h,平均4.7h,术中出血量150—2500ml,平均560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3.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s角由术前46.2°矫正到17.3°,平均矫正率62.6%,矢状面Cobb’s角由术前48.3°矫正至术后16.2°,平均矫正率68.7%。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s角平均21.7°,丢失4.4°,矢状面Cobb’s角平均18.7°,丢失2.5°。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2例,术中术后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均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与前后路手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适用于从胸段到腰段的半椎体畸形。
- 曹鹏克吴广良侯秀伟张云飞徐永辉裴勇陈宏峰
- 关键词: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后凸脊柱融合术
- 带蒂微型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6种类型的带蒂微型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48例208块创面临床应用6种类型的带蒂微型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cm×3.5cm~1.5cm×2cm。[结果]转移皮瓣除1例切取失败,改行其它皮瓣修复,1例皮瓣蒂部受压,部分坏死,6例皮瓣在术后36~48h明显肿胀,皮瓣远端出现表皮下积液、水疱等,给予拆除部分缝线,局部应用肝素等处理,3~4d后皮瓣转红润,肿胀减轻,积液吸收,皮瓣成活,其余皮瓣未经特殊处理均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5年,皮瓣外形好、耐磨,吻合神经的40例,皮瓣两点分辨觉在6~9mm,没有吻合神经的皮瓣由于受区神经的长入也产生了保护性感觉功能。[结论]根据指别不同、创面大小、缺损部位、局部及邻指伤情、患者要求,选择合适的皮瓣,才能恢复较好的功能与外形。
- 李俊明陈聚伍郑水长张云飞李道选胡军华
- 关键词:指损伤外科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