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娜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音乐
  • 2篇声乐
  • 1篇大众
  • 1篇学堂
  • 1篇学堂乐歌
  • 1篇演唱
  • 1篇演唱效果
  • 1篇音乐发展
  • 1篇音乐类
  • 1篇音乐类型
  • 1篇赞美诗
  • 1篇中国流行歌曲
  • 1篇声乐教学
  • 1篇诗歌
  • 1篇曲作
  • 1篇最大化
  • 1篇先声
  • 1篇历史背景
  • 1篇流行歌曲
  • 1篇流行音乐

机构

  • 7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伟娜
  • 1篇宁志新

传媒

  • 2篇学周刊(上旬...
  • 1篇河北学刊
  • 1篇黄河之声
  • 1篇学周刊(下旬...
  • 1篇音乐传播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的背景探析
2016年
流行歌曲产生的背后有其深厚的历史成因。学堂乐歌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奠定了流行歌曲产生的群众基础。"五四运动"为流行音乐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方向。中国流行歌曲的发源地上海是个兼容并蓄的开放港口城市,工商业发达,为流行音乐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积累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时代。
张伟娜
关键词:流行歌曲
音乐中的中国现代白话诗文之先声
2017年
中国的现代白话诗文早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就已有雏形,而且大量从音乐领域兴起。19世纪中叶汉语白话歌词的赞美诗在中国的流行,此后不久军队中白话填词的军歌的普及,以及多使用白话填配的学堂乐歌的推广,为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白话诗歌的兴盛奠定了历史基础。
张伟娜
关键词:白话文白话诗歌赞美诗军歌学堂乐歌
田汉、聂耳抑或黎锦晖?——国歌词曲作者刍议被引量:1
201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曲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公认是田汉和聂耳,但日前黎锦晖之子黎遂所著《民国风华--我的父亲黎锦晖》一书却提出了异议,认为田汉和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乃是根据其父黎锦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改编而来,因此,此曲的冠名权应当归属黎锦晖。此说法迎合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歌词、旋律等方面对两首作品进行比对和分析,对改编之说的由来作了全面论证,从而认定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确系田汉和聂耳所创作。当然,也不否认黎锦晖对田汉、聂耳在创作方面曾给予的帮助和影响。
张伟娜宁志新
关键词:国歌词曲作者
浅析藏族学生声乐教学策略
2012年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学科.是师生真诚合作、默契配合的双边活动.针对藏族学生声乐教学的特点.教师更要研究学生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地域环境和民族习惯等.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藏族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有效地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熟悉并抓住藏族学生的嗓音特点及时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他们歌唱水平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张伟娜
关键词:藏族学生声乐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效果默契配合
合唱中演唱效果的训练与把握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针对大学生在合唱的演唱效果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了相关的音乐基本功训练,通过指挥对合唱队员全方面的把握,以及声乐教师在声音上的引导,合唱队员把演唱方法与实践集合的更加紧密,演唱出更好的合唱效果。
张伟娜
关键词:合唱演唱效果基本功训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美声唱法产生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了多种流派漫延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美声唱法随着“五四”运动的热潮涌入中国,在这片西洋音乐匮乏的土壤中扎根、发芽。二三十年代是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的初创期,第...
张伟娜
关键词:美声唱法历史背景民族音乐发展
文献传递
传播媒介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20世纪我国电影、唱片公司、电台等音乐传播媒介,在自身生存与竞争中,按照商业化的规律运行着。为了寻求最大化的利益,需要一种能够取悦于大众的音乐类型,而流行音乐正好迎合大众的口味,能满足观众的所需,流行音乐与媒介的发展成为相辅相成的推手,传播媒介的商业化发展使流行音乐的产生并不遥远。
张伟娜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类型最大化大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