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南宁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信念
  • 1篇证据法
  • 1篇证据法学
  • 1篇证据学
  • 1篇认识论
  • 1篇数据库
  • 1篇通配符
  • 1篇内心
  • 1篇内心信念
  • 1篇判决
  • 1篇判决书
  • 1篇可采性
  • 1篇可采性标准
  • 1篇客户端
  • 1篇客户端计算机
  • 1篇计算机
  • 1篇法学
  • 1篇访问数据库
  • 1篇案件信息
  • 1篇查询

机构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4篇张南宁
  • 1篇沈鹏飞
  • 1篇张保生
  • 1篇牛振东
  • 1篇江鹏
  • 1篇高东平

传媒

  • 1篇法学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证据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内心信念的证据认证
2008年
对证据的认证是法庭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事实审理者对案件证据的认知集中反映在他在审理过程中对这些证据的信念上。因此,通过对主体内心信念的描述就可以了解主体对证据的认知情况。本文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了事实审理者评判证据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信念的一般特征,并通过对信念与知识的关系的分析提出法庭事实发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证据获得案件知识(确证了的真信念)的过程;其次,通过实例阐述了证据支持力的分配及作用过程;最后,在论述部分信念的兰姆赛度量方法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证据支持的信念函数方法及证据信念的组合规则。
张南宁
从新证据学到证据科学被引量:5
2009年
20世纪中叶,证据学研究开始从关注证据规则的领域转向关注证明过程,从而产生"新证据学"。尽管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新证据学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了一项主要的国际运动,它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也不断增多。这些挑战表明更广义的新证据学必然形成。它与狭义的新证据学之间的区别不仅表现在"新"的意义不同,还体现在"学"的含义不同;不仅突出创新,还强调其"科学性"。广义新证据学的出现,表明具有综合集成性质的综合性证据科学的形成。
张南宁
证据管理系统
本发明为一种证据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客户端计算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所述应用服务器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为:案件信息输入模块分为案件基本信息输入子模块和案件详细信息输入子模块;所述案件基本信息输入子模块记录案件的基本信息;所...
张保生高东平江鹏牛振东张南宁沈鹏飞
文献传递
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认识论反思与重构被引量:32
2010年
科学证据的可采性是指是采纳某一科学证据作为证明某一事实的标准或条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明确的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而在科学证据研究最发达的英美国家,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中的一些基本要素也是纠缠不清的。通过对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历史考察和认识论反思,并根据科学证据在真相发现中的功能,可以尝试从内在属性和外在属性两个方面来审视科学证据可采性的结构。科学证据可采性的标准主要包括:科学证据本身的科学有效性、可靠性、科学相关性以及科学专家的可信性等。
张南宁
关键词:可采性标准证据法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