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荣
- 作品数:54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邓小平对中央苏区建设的历史贡献被引量:1
- 1998年
- 30年代上半叶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在经受住其“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严峻考验的同时,为苏区建设和革命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率领红七军转战7000余里到达江西,为中央苏区输送了一支革命劲旅。二、主持纠正瑞金“肃反”错误,恢复瑞金“革命秩序”,奠定了瑞金“红色首都”的基础。三、主政会、寻、安三县,开创了苏区南线工作的新局面。四、逆境中据理抗争,捍卫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五、忍辱负重主编《红星报》,使《红星报》成为“当时最好的军队报纸”之一。
- 张可荣
- 关键词:邓小平中央苏区
- 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思考被引量:3
- 2020年
- 中国近代史上持续半个世纪的中医存废之争,既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锋的典型现象,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遭受重大打击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极端事件,还是西医学借助西方强势文化谋求发展利益的重要体现,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中,从文化视角反思这场争论,有利于发挥中医药防疫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弘扬中医文化,并获得若干启示:抛弃或背叛民族传统文化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交流互鉴、平等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 张可荣李艳飞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医存废之争中华民族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文化密码被引量:2
- 2021年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文化长期涵育和中国历史长期形塑的结果,是中华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凝成的关系性存在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大一统”为特征的整体、系统和辩证思维,以“和为贵”为核心的和文化理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相映生辉,互动共生,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或曰文化密码。深入研究和传承弘扬这些优质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课题。
- 张可荣舒迎香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文化密码爱国主义
- 对“民族复兴”内涵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 2009年
- 民族复兴不是要复古,不是要排外而搞狭隘的民族主义,同时也不等于现代化。民族复兴是要赢得民族独立与平等,并在此基础上继往开来;是要"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其内涵比现代化更为广泛,其任务比现代化更艰巨,其意义比现代化更为深远。
- 张可荣
-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复兴
- 不能用“闭关自守”评价建国三十年
- 2016年
- 用"闭关自守"评价建国三十年既不符合历史也十分有害。新中国从未执行一条"闭关自守"政策。建国三十年对外交往与开放实践大致可用"两头比较好而中间比较差"来评价。其中,新中国主动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以打破西方封锁,成为新中国逐步开放与走向世界的突出表现。同时努力在西方世界寻找反封锁突破口直至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为开创改革开放新时期奠定了基础。当然,建国三十年的开放探索尚未真正解决好怎样开放的问题,留下深刻教训。
- 张可荣孙琰
- 关键词:闭关自守
- 树立正确党史观:原理、原则与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被引量:6
- 2021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命题,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基本遵循。树立正确党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原则要求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历史思维和树立大历史观,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树立正确党史观的主要意涵与实践要求是:以党史上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 陈浩凯张可荣
- 关键词:唯物史观大历史观
-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五个重点被引量:2
- 2003年
-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内容 ;要重点做好调查研究 ;要重点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机制 ;要重点抓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部分 ;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张可荣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想信念教育党建工作
- “民族复兴”理念的时代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民族复兴理念集中而完整地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涵盖了"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崛起"的时代任务;它既照应历史又指向未来,具有厚重的民族历史感和明确的时代方向感;既立足中国又胸怀世界,实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同时,这一理念得到了炎黄子孙的高度认同,表达了世界华人华侨的家园意识,是中华民族完全统一的精神旗帜。对民族复兴理念的质疑应当引起重视。
- 张可荣
-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复兴民族主义国际主义
- “民族复兴”的历史内涵与当代意蕴被引量:9
- 2011年
- "民族复兴"的历史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继往开来的历史视野与文化情怀;二是团结统一的整体观念与价值诉求;三是后来居上的顽强意志与宏大抱负;四是再作贡献的民族自信与世界胸怀。"民族复兴"的当代意蕴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根本道路;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的根本领导力量;和平发展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方式;改革开放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与关键抉择。
- 张可荣
- 关键词: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历史内涵当代意蕴
- 高校“党委领导”探析被引量:6
- 2005年
-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它既符合世界上现代高等教育实行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的发展趋势,又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现实存在的问题在于内部法人治理关系和授权主体关系不清,权力运行过程存在机制性障碍。疏通机制性障碍的关键是破除官本位,优化党委组成结构,赋予党委对校长的选择权,构建新型的基于中国国情的高校决策权力主体、执行权力主体和学术权力主体三者分工协调的运行机制。
- 洪源渤张可荣
- 关键词:公立高校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