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学 作品数:35 被引量:9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潍坊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白藜芦醇多相脂质体家兔体内灌胃给药的药动学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白黎芦醇多相脂质体灌胃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家兔一次性灌胃白黎芦醇溶液及多相脂质体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白黎芦醇血药浓度;通过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白黎芦醇溶液及多相脂质体在家兔体血药时程变化均符合二室模型。白黎芦醇多相脂质体在家兔体内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0.3)h,曲线下面积AUC0→3为(4.6±0.6)mg·h·L-1,清除率CL为(22.0±2.8)L·kg-1·h-1,最大血药质量浓度Cmax为(3.10±0.07)mg.L-1,与白黎芦醇溶液药动学参数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黎芦醇溶液药动学参数t1/2β为(1.07±0.20)h,AUC0→3为(0.97±0.04)mg·h·L-1,CL为(103.3±4.0)L·kg-1·h-1,Cmax为(1.030±0.021)mg·mL-1。结论:白黎芦醇多相脂质体可延长白黎芦醇在家兔体内半衰期、增加其曲线下面积和提高最大血药浓度,降低其清除率,有利于提高白黎芦醇生物利用度。 杨洪鸣 唐金宝 王峰 李万忠 张义军 张广学关键词:白藜芦醇 药动学 溴甲烷染毒家兔的神经病理变化 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实验观察溴甲烷染毒家兔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26只家兔用溴甲烷(1664±256mg/m3)染毒2h,第7天复染一次。染毒8周后,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家兔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家兔用溴甲烷染毒8周后,光镜下家兔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退行性变,脊髓中部分运动神经细胞坏死。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脊髓神经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常染色质减少,核肿大,延髓、脑桥、小脑、大脑神经细胞线粒体凝聚变性,线粒体嵴减少、部分消失呈空泡状,并有脱髓鞘现象等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结论溴甲烷急性中毒后,可产生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超微结构的改变。 李佩贤 范志涛 张广学 张广学 张式暖 韩连堂 任永清 张式暖 吴洪娟关键词:溴甲烷 超微结构 病理学 家兔 蝎毒素镇痛活性成分对神经痛动物模型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用Proscal蛋白纯化工作系统 ,将蝎毒 (Scorpionvenom ,SV)干粉进行分离、洗脱、纯化。观察SV中镇痛活性较强的成分对神经痛动物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SV分离、提取出 10几种成分经过筛选取具有镇痛活性作用的At、As、Af3种成分 ,分别通过动物模型腰椎 (L5)向其蛛网膜下腔鞘内微量注射 ,观察镇痛活性作用 ,并与吗啡比较。结果 :SV -At、As、Af3种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 ,其中以SV -Af镇痛作用最强。蛛网膜下腔鞘内注射 0 0 5 %SV -Af 2 5 μl(相当于 10 μg/kg) ,其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且镇痛效果较吗啡强一倍。结论 :蛛网膜下腔鞘内微量注射SV -Af。 李宁 吕欣然 张广学 韩惠蓉 王巧云关键词:蝎毒素 神经痛 动物模型 镇痛作用 神经痛 中医药疗法 潍坊市城区部分9~11岁儿童血压调查 2004年 [目的 ]了解潍坊市城区儿童血压状况 ,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 2 0 0 1年对潍坊市城区 14 69名 9~ 11岁儿童进行血压调查。 [结果 ]调查 14 69名儿童 ,收缩压或舒张压≥年龄组的P95的 2 5 7例 ,血压偏高发生率为17 49%。偏相关分析显示 ,儿童血压与身高和胸围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与年龄、性别、体重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结论 ]潍坊市城区儿童血压偏高率较高 ,在筛选血压偏高儿童时应考虑身高、胸围对血压的影响。 于建乐 李志爱 邱玉刚 李佩贤 张广学关键词:血压偏高 儿童 胸围 应考 年龄组 蜂胶对诱发小鼠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蜂胶对诱变剂诱发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及胎肝微核试验检测蜂胶对环磷酰胺诱发微核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骨髓微核试验发现 50 0mg/kg ,2 0 0 0mg/kg和 80 0 0mg/kg 3个蜂胶剂量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微核发生率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F =77.83 ,P =0 .0 0 0 ) ,抑制率分别为 55.98% ,66.67%和 82 .0 5% .胎肝微核试验示 3个蜂胶剂量同样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F =2 0 1.0 2 ,P =0 .0 0 0 ) ,抑制率分别为 3 9.0 2 % ,64 .77%和 83 .4 7% . 王志萍 韩连堂 张恒刚 邱玉刚 李佩贤 李新伟 张广学关键词:蜂胶 染色体畸变 微核 环磷酰胺 药理 味精对细胞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1989年 本文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胎肝微核试验研究了味精对哺乳动物体细胞遗传损伤的影响,同时也反应受试物对胚胎细胞染色体作用的影响。经连续5天的亚急性染毒,结果均呈现阴性反应。表明味精对小鼠骨髓细胞及胎肝细胞在短时间内不产生染色体损伤作用。 韩连堂 洪舜华 张广学 贺圣文关键词:味精 微核 胎肝 Ucn3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下丘脑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探讨Ucn3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模型下丘脑中的表达方式。方法采用孤养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IBS模型,用体质量变化、排便粒数、敞箱行为评分和蔗糖水偏嗜度评价动物模型;建成后留取大鼠下丘脑,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中Ucn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体质量评分为(392.93±21.75)分和(331.56±25.04)分;粪粒数为(2.71±2.36)粒和(9.54±3.92)粒;敞箱实验评分为(81.39±10.87)分和(17.92±8.03)分;蔗糖水偏嗜度评分为(81.39±10.87)分和(68.59±19.51)分。免疫组化法检测Ucn3阳性表达率为(14.32±0.54)%和(18.34±0.85)%。RT-PCR法测定Ucn3的表达为(8.58±3.06)和(19.83±2.9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Ucn3的表达升高,经one-way ANOVA及SNK-q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n3在IBS大鼠模型下丘脑中表达升高,为进一步明确IB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刘兆霞 季万胜 曲梅花 刘晓丽 韩慧荣 张广学 徐继马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下丘脑 甲状腺素对胰岛β细胞A20 mRNA表达作用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对胰岛β细胞A20 mRNA表达作用的影响,观察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氧化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葡萄糖和血清胰岛素的含量。大鼠胰岛β细胞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条带的形成。RT-PCR检测胰岛细胞抗凋亡蛋白A20(TNF-induced protein 3)mRNA的表达。结果给予T4(600μg.kg-1.d-1)灌胃14d后,可使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糖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并且大鼠胰岛β细胞总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凋亡梯状条带。而给予T4灌胃7d时,不发生上述改变。A20 mRNA在给予T4(600μg.kg-1.d-1)灌胃7d和14d组有表达,而且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1),但在对照组和给予T4灌胃21d组无表达。结论T4引起胰岛细胞的凋亡可能与抗凋亡蛋白A20在胰岛β细胞的非持续性表达有关。 韩慧蓉 刘冬梅 康白 房春燕 张广学关键词:甲状腺素 细胞凋亡 p53异构体Δ133p53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p53选择性剪接异构体Δ133p53的mRNA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Δ133p53在30例胃癌、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Δ133p53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5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Δ133p53的表达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中呈逐渐明显下降趋势。②Δ133p53异构体可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李芳芳 张红梅 张小茜 张广学 曲梅花 季万胜关键词:胃肿瘤 胃炎 P53 选择性剪接 二硫化碳作业女工早早孕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22 1999年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 C S2) 对作业女工孕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早早孕丢失为观察指标进行了研究,在观察期间共征集到139 名欲要生育的女工,于每个月经周期21 天开始收集晨尿及隔日晨尿,至月经来潮或临床确诊妊娠止,共340 个月经周期,2 045 份尿样,单克隆酶免方法定量测定尿样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结果 接触组女工早早孕丢失率为48 .7 % ,明显高于对照组(26 .3 % , P= 0 .004 1) 。夫妻双方均接触 C S2 时,早早孕丢失率明显升高( P= 0 .007 4) 。作业地点 C S2浓度与早早孕丢失率相关( r = 0 .999 , P= 0 .001) 。结论 接触 C S2 的女工早早孕丢失的危险性升高, C S2 浓度与早早孕丢失率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王志萍 侯光萍 李佩贤 张呈祥 韩连堂 杜继胜 张广学 崔群 邱玉刚 任永清 洪舜华 王崇伟关键词:二硫化碳 早早孕丢失 HCG 生殖毒性